植保无人机成为“家庭轿车”,路还有很远(植保无人机成田间地头“新宠”农业植保环节“打药难”有望缓解)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植保无人机成为“家庭轿车”,路还有很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植保无人机成田间地头“新宠”农业植保环节“打药难”有望缓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2、植保无人机成田间地头“新宠”农业植保环节“打药难”有望缓解
植保无人机成为“家庭轿车”,路还有很远 ♂
植保无人机成为“家庭轿车”,路还有很远资料图
近年来,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植保无人机企业也呈遍地开花的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可知,2017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市场空间将达到35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29%,2021年则会达到128亿元。
前不久,《2017年植保无人机六省补贴试点政策》终于落地,这意味业内期待多年的植保无人机纳入国家农机补贴,是植保无人机发展道路上的突破性进展。植保无人机庞大的市场需求有目共睹,国补试点落地,植保无人机企业也将迎来政策“红利”。
但截至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仍处于起步阶段,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依旧面临诸多问题。那么,植保无人机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现阶段市场主流的植保无人机参数几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又面临着哪些问题?植保无人机产业究竟路在何方?
中国的植保无人机经历的三阶段
纵观中国植保无人机发展史可知,植保无人机产业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解决技术矛盾阶段。在2016年8月份之前,各个厂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植保无人机持续作业40个小时并不摔机变成现实。
在这个阶段中,人们的理解受传统地面植保机械设计的影响,狭隘片面的追求载荷的提升,单纯的认为日作业亩数越多越好,从而忽略了产品对应群体的需求以及其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受续航时间和载荷影响,人们纠结的是油动直升机与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谁更合适的问题。
但在2016年8月份以后,植保无人机的性能趋于稳定,产品优劣势泾渭分明,电动多旋翼植保机因其质量稳定,成本低廉,易操作性强等多项优点成为市场主流,油动直升机则悄然退出主导地位。在市场自发的的指导下,人们找到电动植保无人机在载荷、续航和成本的平衡点和经济点—10公斤载重。此时植保无人机产业进入第二阶段即解决市场矛盾阶段。
在解决市场矛盾的这个阶段,片面的追求大载荷和长续航的现象逐渐消失,开始追求应用性能提升。市场从业者意识到适配性的重要意义,认为更好的应用性能才是解决市场矛盾的良药。
一时间RTK技术与定高模块、避障功能纷纷上马现身,植保无人机厂商开始针对市场的痛点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关注点已从技术矛盾产品自身转移到了应用市场上。
但到了2017年的9月份,植保无人机企业开始迷茫。大家都坚信植保无人机广阔的市场潜力,也认可植保无人机在如今大农业建设中的刚性需求,同时也看到了政府和老百姓对植保无人机作业效果和作业效率的认可,但是此刻市场却遇冷。植保无人机企业呈几何倍增,地方政府极力推动,但是农民却不敢买。
目前看来,购买植保无人机购买的只有飞防服务组织和规模农场,数量众多的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及种植大户却止步不前。需求者更多的是愿意每亩花10元钱去购买飞防服务,不愿意购买植保无人机,这导致市场催生出不少专业的飞防服务组织,植保无人机市场陷入诡异的态势。而这些专业的飞防服务组织,不管是从购置装备上,还是在使用的安全感上,都更青睐知名无人机企业,对中小型植保无人机企业缺乏信任,中小型的植保无人机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艰辛。
市面上那些主流的植保无人机
植保无人机发展至今,市场已自发选择出了最实用的植保无人机。目前我国主流农业植保无人机基本参数如下:载荷基本为10公斤;电池为6S16000毫安与22000毫安;喷洒时间在8到12分钟之间;喷雾系统除极飞以外普遍采用高压式喷雾系统;喷头数量为2-4-6个;作业宽幅在3-6米;电机数量为4-8个;轴距展开一般为1.6米;普遍采用折叠方式;折叠后宽度为1.2米左右;折叠方式有竖折与横折两种;亩消耗成本为3元左右;单个起降作业亩数为4-10亩;裸机价格35000-45000区间;电池购置成本为22000元左右,充电机为四充电箱。
纵观植保无人机的价格变化可知,即使植保无人机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15年之前,一部植保无人机裸机价格在十二万左右;到了16年已经下降至九万左右;而到了今天,拿某知名企业某产品为例,一部植保无人机裸机价格则在四万二左右,加上购置电池以及充电箱等其他费用,运转起来总共需要花费接近七万元,对于农户而言,依旧是一笔昂贵的费用,这还是在保证无人机不摔机不需要损耗的前提之下。这是农户对植保无人机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在操作方面,植保无人机需要有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需要有独立的飞防服务车来保障。一旦到了喷药季节,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药作业也是不分早晚,喷洒农药又是个脏乱差的活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农村的轻壮劳动力也越发稀少,这也是农户不愿意购买植保无人机的次要原因。
以上原因成就了专业化飞防服务组织,如同从前的客运公司。我们假设一个合作社有500亩土地,以每亩10元的价格购买着飞防服务。若每年需要喷6次农药,则一年下来不含农药的飞防费用就高达30000元,农场和合作社不得不接受飞防服务队的二次剥削。
这是一个悲剧,但这一定只是一个阶段而非结局!
植保无人机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植保无人机产业发展至今,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认清植保发展道路上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植保无人机产业才能健康发展。目前植保无人机发展道路上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植保无人机价格令人望而却步。价格是当前阻碍绝大多数农业大户使用植保无人机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多数省份尤其是在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较好的北方平原地区,植保无人机开始尝试使用,但是能够享受到“农机补贴”的省份却寥寥无几,一些潜在客户面对高额价格望而却步。据了解,国内植保无人机制造商多达100余家,其产品价格参差不齐,但基本保持在5万至20万不等。
前不久,农业部、财政部和民航局发布《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宣布2017年选择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等6省市开展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但植保无人机全面纳入国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必然是个艰辛的过程。
为此,农业人士希望政府在机械购置上给予补贴;植保无人机企业则希望政府在资金和场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
植保无人机配套服务滞后。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大瓶颈,“行业实力不均,配套服务不足”。首先,近年来民用无人机逐渐兴起,全国各地均有植保无人机制造企业,但相关配套的产业链分布地区不均,因而农户在植保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如遇到产品部件损毁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维修或者是维修时间成本很高。其次,植保无人机保险服务今年刚刚兴起,不像汽车行业保险业务那样成熟,还需要不断完善。
行业标准不完善。有专家表示,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已经起步,但是目前业内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自身技术、性能标准和植保标准。这就使得无人机企业鱼目混杂,同时政府也无法出台确切的支持和扶持政策。据了解,目前我国明确出台有关民用无人机相关技术标准的省份屈指可数,仅有深圳对于各种业务类型的民用无人机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
植保无人机成为“家庭轿车”,路还有很远
面对植保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想要寻求发展出路,到底应该怎么做?
回顾汽车的发展历程,我们似乎可以从中获取点思考。在1998年之前我国汽车只有“单位”属性,个人家庭用车数量是极其稀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购置成本高,普普通通的桑塔纳轿车价格也20万以上,寻常老百姓根本买不起;二是掌握驾驶技能的人极少,即使买的起也不会驾驶;
三是买了也用不起,零配件损耗和油耗的成本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负担的起的。因而更多的人不会去购买汽车,外出主主要靠乘坐公共汽车。但是老百姓想不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自2002年之后家用轿车市场逐步打开,汽车购置成本的下降让很多人开始跃跃欲试。李书福的吉利优利欧开始火爆。随着汽车价格的降低,驾校也随之增。放眼今天的汽车市场,家庭轿车琳琅满目,价格优惠性能优越。
汽车已从“昔日王谢堂前燕”转变为“飞入寻常百姓家”了。直接采购、分期付款、融资租赁、二手车贸易,拥有汽车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汽车似乎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客运独享的时代被粉碎,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再转头看看现今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就如同1998年前的汽车,个人属性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植保无人机不该是为专业飞防组织和大规模化农场而生,它就是一个会飞的喷雾器,它应该走进每一个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成为他们库房中间的一种常规的必备农业机械之一,真正的为他们服务而不是让他们承受二次剥削。
2014年中央一号文首次明确提出了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组织模式,同年上半年国务院分化农业的副总理汪洋数次视察植保无人机企业,这些无不告诉我们在新的模式下,在我国的地理特征与改革开放开来农业无序经营形成的农田复杂型态的状态下,植保方式已成为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瓶颈。而想要顺利推行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就必须打破瓶颈。
植保无人机本该在这样的机遇下爆发增长,然而三年过去了,发展未尽人意。植保无人机并没有真正的走入市场,却因急功近利以及错误的发展方向让植保无人机市场陷入新的困境。
植保无人机必须全面降低成本、降低操作难度,而不是一味追求作业效率最大化和载荷最大化。植保无人机只有满足千亩以下客户的购买需求,真正深入到家庭农户中去,才是真正的机遇来临。
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必然会召唤出顺应时代需求的产品。农业植保无人机必须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农业领域的“家庭轿车”,才能找到市场及政策赋予它的真正金矿,但路还很远。
植保无人机成田间地头“新宠”农业植保环节“打药难”有望缓解 ♂
植保无人机成田间地头“新宠”农业植保环节“打药难”有望缓解图为正在田中作业的植保无人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摄
近年来,在广袤的农田上,无人机的身影越来越多。精准施药效果好、节水节药能力强、省时省力效率高,2012年以来开始加速应用的植保无人机正在进入爆发增长阶段。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市场生态远未成熟,价格战等行业潜在发展风险仍需警惕——
作为农业高新装备,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效果好、节水节药能力强、省时省力效率高,成为田间地头“新宠”,短短几年时间涌现出上千家无人机制造和服务企业,大大缓解了我国农业植保环节长期存在的“打药难”问题。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情况下,植保无人机前景广阔。但是,作为新兴产业,植保无人机发展受到技术、政策、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究竟能飞多高?
植保无人机成农田“新宠”
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袤的棉田上,极飞科技总经理彭斌看着自己公司生产的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进行棉花脱叶剂喷洒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与传统人工喷药相比,每架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0个劳动力,可以大幅节省农村劳动力。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水资源。”彭斌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国用于农作物植保的农用飞机发展很快,新机型和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甘蔗、果树、棉花等多种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上。中国农机化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正在服役的有人驾驶农用飞机约130架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其中北大荒通航公司拥有国内外机型101架,年作业覆盖面积3000万亩左右。而2012年以来,植保无人机应用逐年加速发展,产品覆盖单旋翼、多旋翼、油动、电动等多个品种,至2018年底,国内植保无人机拥有量已达3万多架,全年作业量达3亿亩次,预计2019年底,拥有量将超过4万架,作业面积将超过4亿亩次。
“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民欢迎是植保飞机特别是植保无人机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农机化协会副会长、农用航空分会主任委员杨林说。我国农业植保机械化水平低,施药技术落后,70%以上地区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机械或机动喷雾机械,特别是南方水稻产区,由于有水的稻田还没有适用的地面植保机械施药作业,只能依靠人工背负机动半机动施药器械作业,高温天气极易出现作业人员中毒、伤亡事故。植保无人机的推广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中毒、伤亡事故发生,还具有节水省药、不伤农作物、便捷高效、调度转场方便和环境条件适应性广的显著优势。
“国家大力扶持是驱动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的强劲动力。”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用航空建设”,引发了国内植保无人机产业爆发性增长。2017年以来,有关部门试点推行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支持引进植保无人机技术推进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激发了植保无人机市场需求。
植保无人机改变了我国传统人工喷施农药植保方式,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拥有耕地面积20亿亩,年病虫害发生面积40亿至50亿亩次,但植保无人机年作业面积远低于总防治面积,供不应求。
“虽然植保无人机有着广阔发展前景,但也存在很多利空因素。”大疆农业公关经理樊文泽认为,目前植保无人机市场各个要素还不完善,市场生态距离成熟还很遥远。飞防植保知识的普及,销售与服务渠道建设,植保队商业模式建立等,均需大量投入与长周期运营。
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植保机械总体发展较好形势下,植保无人机成为行业投资热点。我国植保无人机发展始于本世纪初,深圳高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全丰航空、极飞科技、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这个市场早期开拓者。2015年,在无人机市场声名赫赫的大疆发布大疆“MG-1”农业植保机,正式进军植保无人机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400家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同场竞技。
随着竞争加剧,植保无人机市场近两年进入加速洗牌关键期,一些生产规模小、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或者盈利不佳的航模生产加工企业、组装厂商被淘汰出局,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生产规模优势的企业逐渐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大疆农业和极飞科技两家企业植保无人机销量占国内市场销量的70%以上,并且拟向全球市场提供植保无人机。
植保无人机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研发着力点。近几年,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植保无人机企业针对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下的技术研发投入相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在已经成熟的普遍应用大田作物植保施药全自主规划航线飞行作业基础上,精准定位、避绕障碍、仿地飞行、夜间飞行等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逐渐发展和成熟,增强了植保飞机安全性功能,大幅提高了植保无人机的环境条件适应性。
“技术发展永无止境。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有进一步提高空间,标准规范建设非常必要,但决不应成为阻滞企业主动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改进和提高农用无人机产品性能质量及智能化水平的障碍。”杨林说。
确保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作为新兴产业,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诱人,但是,市场生态远未成熟。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要通力合作,确保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减少植保无人机行业乱象。
要避免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漩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植保无人机虽然刚刚起步,但是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价格战苗头,一架植保无人机价格已经从十几万元下降至五六万元甚至四五万元。持续的低价竞争必然会影响产品质量提升,从而影响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对于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来说,应该尽量规避恶性价格竞争,而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还要避免走入大载重无人机发展误区。目前,国内植保无人机以中小型电动机为主,因药液添充和电池同步更换的限制,载药量一般在15升左右,起降比较频繁。一些企业把植保无人机的载重和续航时间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着力开发更大载重的无人机,已有企业研发出载药量80升的植保无人机,一天作业量达到1500亩至2000亩左右。但是,这种大载重无人机比较适应于黑龙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等北方大面积田块,而在全国大部分20亩至200亩之间的小田块上,少有用武之地。
要理性对待植保无人机智能化问题,做好基础功能。业界普遍认为,智能化是植保无人机未来发展方向。在彭斌看来,植保无人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机,而是一种新型信息工具、智慧农业装备,可以利用农业物联系统辅助生产决策,科学管理农田,实现农作物生产全程可追溯。从当前来看,植保无人机集“遥感+施药”于一体,实现精准/变量施药,能够快速分析及诊断农田信息,开展农田无人巡查、病虫草害监测、旱情、出苗率评估、产量预测等。但是,植保仍是农用无人机最基础功能,企业在大力推动智能化的同时,要脚踏实地研发生产出能够满足农民除草、杀虫、施肥等植保要求的高品质无人机。
?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