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政策贵州观光农业规划的理念核心是什么
观光农业政策贵州观光农业规划的理念核心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观光农业政策贵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观光农业规划的理念核心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 2、贵州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贵州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 3、贵州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 4、贵州省农业经济活动区位条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包括哪些?各有何影响?
- 5、国家对休闲农业或者对农业的支持政策有哪些?
贵州农业产业化要着眼于以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方式、实现现代农业为长远目标观光农业政策贵州,发展比较优势观光农业政策贵州,注重培育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国外市场),走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有机认证,在特色产业,观光农业方面加快发展。目前急于解决观光农业政策贵州的问题是:专业化带动区域化,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产业化带动生产力提升和技术观光农业政策贵州的进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观念、管理模式,转变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服务系统职能,将各种主体置于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土地承包经营权科学合理流转观光农业政策贵州;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基础设施改善的基础上加大产业化步伐。在大宗农业产品上追求绿色有机、创建品牌,在特色产品做出特色、确保在核心技术、产业链环、主要市场、营销模式上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和全社会要维护贵州品牌形象、打造贵州精神,建立贵州产品专柜、专区。产业化要围绕自然条件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社会条件(政策、科技、交通信息、信贷保险、土地资源及人口、相关产业发展等)系统分析,利用系统分析相关理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市场经济运行机理加以比对分析总结。
贵州省养殖补贴政策,贵州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3月5日,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林业厅、贵州保监局出台《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本报特邀省政府金融办负责人就该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及亮点进行解读。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2007年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以来,全国农业保险总体呈逐步增长态势,但我省发展相对曲折,业务发展最低谷时的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保费规模在全国排名最末一位。针对农业保险“难发展、易萎缩”局面,我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方式,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农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升三农保险服务水平,更好的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省农业发展的服务作用,实现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和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政策与规定,结合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情况,3月5日,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林业厅、贵州保监局共同研究出台《关于印发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为我省农业保险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策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一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我省农业保险享受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品种增加至10个,统一种植业、养殖业、森林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赔款标准,明确农业保险工作费用、赔案鉴定等支付标准。积极创新农业保险方式,继续选择水稻在全省范围、茶叶在凤冈县开展试点,采用“基本保险+补充保险”模式进行推动。其他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玉米、油菜、甘蔗、小麦、马铃薯、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森林保险,由各地自主选择相关品种开展,在农户自愿承担自交部分保费,市、县两级财政保费补贴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的情况下,中央和省级财政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
二是保障程度大幅提升。全省农业保险覆盖农户700万户(次),农作物承保面积1024万亩,尤其是水稻保险承保面达到86%,为全省农、林、畜牧业提供风险保障707亿元,承担赔付责任1.82亿元,受益农户28.45万户。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由2010年的3个扩大至10个,我省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三是特色农业保险取得新突破。立足烟叶种植和茶叶等特色和优势产业,我省从2011年起便开展政策性烤烟种植保险,覆盖范围达18个县(区),累计为20.81万户烟农承担烤烟种植风险超过1.57亿元;去年还在凤冈县启动茶叶政策性保险试点,为30万亩有机茶茶园提供风险保障8250万元。将继续在凤冈县开展茶叶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同时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特色优势农、林、畜产品保险,省级财政通过设立农业保险发展专项资金和争取中央以奖代补资金补贴等方式予以支持,每年根据省级预算安排情况和各地特色农业保险开展情况,实行定额补贴,一年一定。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我省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地方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建立健全省、地、县三级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联系机制。各级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既要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也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要加强对当地农业保险工作的调研和督查检查,精心组织,积极扩大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确保我省农业保险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参保意识。各级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农业保险经办机构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宣传,普及农业保险知识,利用3至5年时间,逐步培育广大农户的参保意识,尽快实现我省农业保险“愿保尽保”的目标。逐步统一全省农业保险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报送标准,建立健全我省农业保险月通报、季分析、年总结的工作机制。
三是充分利用好中央对农业保险“愿保尽保”的政策,根据我省水稻、茶叶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和绩效评估力度,视试点推行效果、各级财政资金配套、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户的需求情况,增加我省“基本保险+补充保险”模式的试点品种和覆盖范围。继续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
四是健全“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尽快制定出台我省乡镇农业保险服务网点建设指导意见,健全农村基层保险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保险服务能力。创新“三农”保险经营组织形式,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农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升三农保险服务水平,更好的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省农业发展的服务作用,实现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和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财金〔2012〕2号)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按照《农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629号)规定,结合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制定度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结合我省实际,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政策,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省的保障种类和覆盖范围,建立健全我省农业风险转移分散和保障机制。
(一)政府引导原则
我省各级政府及金融办、财政、农业(畜牧)、林业、保险监管等有关职能部门,通过财政保费补贴和其他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机结合,统一领导、组织、协调行政区域内的农业保险工作,建立健全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工作机制,引导农业保险工作规范、有效进行。
(二)市场运作原则
各级政府要提高对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移化解风险重要手段的认识,财政投入要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农业保险业务应以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批准在我省具备农业保险经营资质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市场化运作为依托,根据其自身能力,建立经营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自主自愿原则
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涉农企业、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等有关各方参与农业保险都要坚持自主自愿,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意愿、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自主选择参加农业保险。
(四)协同推进原则
参与农业保险工作的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各方,要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和管理辖区内的农业保险工作,并建立农业保险相关信息的共享机制;要将保费补贴政策同农业信贷及其他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综合效应;要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高度出发,协作配合,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承保、查勘、定损、理赔和防灾防损等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保险。
二、主要内容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提供保费补贴的品种为种植面广、能增加农户收入、对促进“三农”发展及保障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饲养量大的牲畜品种。同时鼓励各地根据本地财力状况,将 1 2 3 4 ;
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扩大旅游发展规模,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作用;坚持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便捷、安全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功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依法治旅,创新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旅游业整体水平。
(二)总体目标:“十五”期间,力争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力争把贵州省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在适当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向提高旅游业档次和水平转变,旅游业成为贵州省新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精品、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及民族文化村寨,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济网络,构建起配套协调的大旅游产业格局。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高起点做好旅游规划,切实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旅游设施与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相协调的要求,突出贵州旅游的特色和市场定位,抓紧制定《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各市(州、地)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区),要根据总体规划,制定本地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和优先开发的旅游区(点)详规。有关部门要加强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新编制的区域发展规划、有关专业规划应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及大中型旅游专用设施项目,应符合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旅游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要按规划实施,突出重点、适当集中、提高使用效率。旅游规划经法定程序通过后,要实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旅游规划区内,凡不符合规划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要限期改造或拆除。不按规划进行旅游开发的,要依照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加强对从事编制旅游规划单位的资质认证,逐步把旅游规划和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在不断完善现有景区、景点设施,提高品位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努力建设和推出一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服务优良,在全国旅游市场上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以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为重点,逐步发展休闲度假、民俗、文物古迹、商务会展等特色旅游,以适应不同档次不同消费兴趣旅游者的需求。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科普健身旅游产品,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生态、民族历史文化和古生物化石、喀斯特地质地貌及民间手工艺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积极支持和鼓励创办旅游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和生态疗养康复中心。将旅游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近期选择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的民族村寨,建立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或旅游扶贫示范村。力争在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方面取得突破。创造条件,争取把贵州省一批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森林公园。
(二)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各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贵阳至其他市、州、地中心城市的高等级公路;制定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加快建设和改造通往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其他旅游景区的公路,力争5年内旅游公路技术等级有明显提高;新开发的旅游景区,要配套建设景区与区域中心城市或国道主干线连接的三级以上旅游公路。尽快形成贵阳连接周边省区旅游城市、省内旅游城市的铁路运输网络,创造条件增开贵阳至一些重点旅游客源城市及省内旅游景区的直达旅游列车,提高旅游列车档次、运行速度和服务水平;在铁路经过的重要旅游景区增加停靠站;合理安排火车运行时间,增加旅游旺季运力,完善铁路旅客异地预售票系统,扩大售票网点。把贵阳龙洞堡机场建成国际机场,逐步开通贵阳至国内各重点客源城市航线,力争开通贵阳至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的国际航线,加快形成连接贵阳至省外主要旅游客源城市、旅游景区的旅游航空网络;“十五”期间,建成荔波、兴义、黎平等支线机场,改造启用安顺机场,适时改造启用黄平机场,做好茅台、毕节机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有支线机场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给予适当倾斜。加快内河航运、水库、湖泊等水上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发展舒适、安全、节能、环保型的旅游船舶。鼓励支持引导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旅游运输业。取消外地旅游客车凭证进入贵州省的限制。支持汽车客运企业开辟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专线,加快旅游区停车场站建设。2005年以前,全省旅游客车车辆增长15%以上,力争高档旅游车占到60%。
重点旅游区域要在5年内建成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畅通、安全的人行步道和汽车通道;有条件的重点旅游景区要在搞好论证和规划的前提下,建设安全快捷的索道或扶梯。加快旅游景区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和卫生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要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支持中心城市和重点景区建设上档次的星级饭店;按照合理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民居旅馆。加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购物中心建设,积极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服饰、工艺品、乐器、食品以及花卉、盆景、奇石等旅游商品,努力做到“一地一品”或“一地多品”。力争将有条件的城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将荔波、施秉、镇远、黎平、清镇、安龙、平坝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县”。
(三)加强旅游景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突出抓好旅游城镇和旅游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3年内完成黄果树等重点景区的绿化工作。旅游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要实施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重点旅游景区25度以上坡耕地、宜林荒山要实现退耕还林或荒山造林;到2005年重点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5年内通往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公路两侧都要建成绿化带,新建的旅游公路要同步建设绿色通道。近期要完成马岭河峡谷、清水江流域、咸宁草海等的污染治理,并加强生态综合建设;到2005年,完成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污染治理,重点旅游景区内水域水质要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抓好通往旅游景区高等级和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尽快制定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选择部分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实施旅游示范城镇建设。限期解决部分旅游城镇“脏、乱、差”和场路不分等突出问题。在不改变路权的前提下,对贵黄、贵遵、贵新等高等级和高速公路城镇过境段实行属地政府管理,当地政府要加强对建设、交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把过境路段及两侧的建筑,交通秩序、环卫、环保、亮化等纳入统一规划,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整治。有条件的地方,通往重点旅游景区公路两侧的边沟外侧2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地面建筑物;已有的建筑物要按规划拆除,已有的坟墓要尽快迁葬或通过植树进行遮盖。重点旅游景区内和通往重点旅游景区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采石、采砂等露天作业场在2003年前要全部关闭,并要采取综合措施,尽快恢复植被覆盖。
(四)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相互配合的综合协调机制,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严肃查处欺客、宰客、“黑车”、“野导”、“黑社”、私拿私受回扣以及提供假冒伪劣商品、提供虚假服务承诺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对旅游商品和相关服务实行明码标价,严厉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强化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规范管理,规范导游解说和团队运作。加强星级饭店评定复核工作,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贵州省饭店管理水平。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省内院校旅游专业的积极性,加快培养高、中级旅游管理人员和实用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旅游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有条件的市(州、地)要组建旅游教育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在岗人员培训,加强规划建设、企业经营、导游等关键岗位人员及有关执法、服务人员的旅游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搞好星级宾馆和旅行社经理及导游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健全员工持证上岗制度。
强化旅游安全管理。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实责任制,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重点旅游景区所在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都要制定旅游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各景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广大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 110、120为中心建立社会联动系统,及时处理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五)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制定旅游促销总体方案和年度促销计划,整体策划,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贵州旅游信息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国际国内旅游预订网。创造条件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国际性和全国性会议,以及展览、文化、体育和经贸活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每年集中办好一两个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强与邻省及沿海地区的协作,尽快形成和完善一批跨省区的旅游线路,巩固和扩大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继续巩固台港澳、日本和东南亚等传统客源市场,着力开发欧美和韩国市场;在主要客源地和客源国建立旅游联络点,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
1、 自然条件 (1)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左右,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征为:立体农业气候显著;农业气候类型多样;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热水光同期,夜雨较多;阴雨多,光照少,湿度大,风速小.贵州农业气候资源还具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较长;资料类型丰富多样;光热水匹配协调;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线较多等优势, 日照时数虽少,但热量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以无霜期来说,高原西部稍微短些,大约在225天左右,其它地区一般都在270天以上,热量条件最好的高原南部地区,则长达335天以上,几乎全年都是生长期。高原上的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20摄氏度之间,冬季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在6摄氏度以上,南部更高一些在7-8摄氏度以上,夏季七月份的平均气温通常在14-26之间,总的来说,贵州高原的气候冬季比较暖和,夏季比较凉爽。同时提出合理而又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贵州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遵循农业气候资源规律,建立合理、高效的种植制度;调整农村牧业和各业内部结构;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水源。 贵州的水资源大部分为降水,由于降水量丰沛,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贵州的部分地区在春冬两季相对缺水。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年降水量1100毫米~1300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观光农业政策贵州;全年日照时数约1300小时, (3)地形。 贵州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 24°37′ —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地貌的特征之一是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4)土壤。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4%。土壤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一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2、社会条件 (1)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观光农业政策贵州我国农产品生产已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已是大势所趋。观光农业政策贵州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开拓市场,是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必须具备的“硬件”。我省农村因经济落后,规模经营不足,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对市场的研究和开拓重视不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规模生产的扩大和农产品生产的增多,市场左右农产品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软肋”进一步显现出来。贵州的农副产品市场总体上说需求量比较大,有些特殊的农副产品还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我们也要看到, 贵州的产业化经营只是起步阶段,规模小、产量低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更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2)交通。 贵州地处祖国大西南民族聚居区,交通欠发达,对外交通以铁路为主,湘黔、川黔、贵昆、黔桂4条铁路是贵州交通运输的主要干线,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郑州、武汉、广州、湛江、北海、成都、重庆、昆明、怀化、柳州等城市。省内,贵阳——六盘水(黄果树)、贵阳—玉屏(梵净山)开通了旅游列车,贵阳与桐梓、凯里、都匀之间也有管内旅客列车往返。 航空方面,贵阳机场是省内唯一的民用机场,距市中心仅9公里,现有西南、四川、南方、深圳、厦门等多家航空公司在贵阳开设民航业务,开通航线30余条,可直达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 公路方面,以贵阳为中心,湘黔、黔桂、滇黔、川黔4条国道及贵阳—安顺—黄果树、贵阳—遵义2条高速公路向省内各地、市、州呈辐射状延伸。 (3)政策。 农业产业化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的优化过程.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有正确的定位,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系统工程来抓,要注重自身并引导相关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协调的利益机制,进行组织创新与产权改革,促进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并强化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建设. 贵州政策性农业保险将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选择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保险模式,研究建立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政府扶持机制。探索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多层次分担的农业巨灾风险防范与救助的保险保障体系。探索发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贵州还将大力发展适合“三农”的商业人身和财产保险。积极探索运用商业保险建立“三农”风险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针对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完善农村保险服务机构,因地制宜研发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缴费灵活、条款通俗、投保理赔简便的农村简易人身保险和住宅、农机具等财产保险业务。从外出务工农民较为集中的县、乡入手,积极开展外出务工农民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切实提高农民工意外伤害风险保障水平。为此,政府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中介机构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延伸保险服务网络;并尝试对欺诈误导、无理拒赔等违法案例进行曝光,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加强行业诚信建设。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支持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业务,建立被征地农民的长期补偿机制。 (4)科技。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科技投资,就是对农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投入,就是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条件,确保农业科技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贵州目前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在38%左右,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10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拉大。贵州建立质量型农业增长模式,任重而道远。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针对贵州省情和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贵州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数量增长与质量增长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贵州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首要任务。 (5)工业基础。 我省主要以水电.煤矿.铝矿.锌矿-----等的产业为主,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6)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贵州省人口3931.12万,其中农业人口3258.0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3%;有农村富余劳动力800万左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既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和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又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农村劳动力的构成看观光农业政策贵州: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就占转移人数的53%,初中及以上的人数占66.17%,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还是农村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人员,观光农业政策贵州他们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尽管全省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仍处在比较低的水平。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结构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的人数就占近60%。人力资源充足,但质量却不令人乐观,全省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 3.贵州省农业布局:主要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 一是自然资源优势要突出;二是产品发展有基础、技术成熟度要高;三是目标市场明确,发展潜力大;四是地方有积极性,有投入基础。在产业布局上要分别对待。总体上,贵州的地理环境(气候、水源)决定了农业的种植作物与布局,贵州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山区土地比较肥沃的地区。与区域地理结合考虑农业区位因素。贵州的农业大部分以轮耕为主,夏季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冬季种小麦和油菜等。由于贵州处于特殊的喀斯特地区,在底凹的地区主要种农作物,而在上面种的是果树或者其他经济林。
近两年,休闲农业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国家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巨大。农业局、旅游局、林业局、商业局、科技局和发改委都有相关项目可以申报。例如休闲农庄,可以申报星级园区,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关政策。2015年,农业部目标是以“三农”为特色,以企业为主体,认定300个星级园区,其中五星级50家、四星级100、三星级150家以及10家休闲农庄。
1.休闲农业有望被列“十三五”规划的重头戏
近两年,各地休闲农业发展十分迅速。以南昌县为例,该县休闲农业经营面积达18.3万亩、资产总额达26.8亿元,年接待人数447.7万人次,截止2014年底,该县休闲旅游年综合收入25.4亿元,带动农民从业1.56万人。再如湖南浏阳,目前,全市有休闲农业企业、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340多家,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88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各地对休闲农业的呼声甚高,在未来的“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休闲农业极有望成为重头戏。
这意味着:
休闲农业在未来将占有更重要的发展地位,与之相应的补贴资金也会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只增不减。
2.休闲农业用地机制将进一步创新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对于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等不属于农业用途的相关用地,明确提出严格按照建设用地进行管理。随着休闲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对于休闲农业用地机制,国家也将有新的政策予以支持。
这意味着:
休闲农业用地政策将更加灵活,对于现在寸土寸金的现状,休闲农业有望会拥有极低成本拿到土地。
3. 金融信贷支持也将进一步加大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涉农金融机构在农业重点县各支持至少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包括发展休闲农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对一”全面金融服务。在拓宽休闲农业抵质押担保物范围方面,针对休闲农业在内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融资需求特点,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展大棚抵押、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水域滩使用权抵押、现金流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等抵质押融资方式,满足休闲农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随着央行数次降准,针对休闲农业的这一金融优惠政策必定将进一步加大。
关于观光农业政策贵州和观光农业规划的理念核心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