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垄断农业政策日本垄断技术有哪些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日本垄断农业政策日本垄断技术有哪些,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日本垄断农业政策日本垄断技术有哪些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97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日本垄断农业政策,以及日本垄断技术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日本垄断农业政策,以及日本垄断技术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战后日本如何摆脱了制约本国的产业发展要素
  • 2、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对农业进行怎样的改革
  • 3、制约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4、请介绍二战后日本土地改革
  • 5、二战前后,日本农业政策是怎样的?
  • 6、日本农业特点

日本战后改革

(riben zhanhou gaig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当局主导之下进行的日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司法等广泛领域的民主主义改革。主要包括:第一,为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采取如下措施:解散日本全部军队;逮捕东条英机等140多名战犯,并组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审讯;废除《治安维持法》和《治安警察法》,撤销特高警察;解散右翼法西斯团体;解除军国主义分子的公职;神道和国家分离;释放共产党人在内的全部政治犯等。第二,根据美国占领当局意旨修改宪法。修改后的《日本国宪法》于1946年10月7日经贵族院和众议院通过, 11月3日正式公布,从1947年5月3日起生效。新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废除天皇的绝对统治大权,“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日本为议会制国家,内阁对国会负责,行政权由内阁执行;“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新宪法使日本成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第三,解散财阀。美国占领当局首先指定三井总公司等83家为持股公司,指定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十大财阀的56人为财阀家族。这些被指定者的所有股票须交给“持股公司整理委员会”处理。解散持股公司,勒令财阀家族及财阀公司负责人一律辞职,十年内不许复职。在此基础上又制定《禁止垄断法》和《经济力量过分集中排除法》,禁止卡特尔的共同行动,划小经济力量过分集中的企业。此项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被指定的83家持股公司只解散28家,原指定为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325家企业中,实际上被划小的企业只有8家。解散财阀虽不彻底,但铲除了日本财阀的封建统治形式,促进了战后日本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第四,农地改革。先后颁布两次农地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凡在村地主超过一町步的出租地和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由政府强制收买,出售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全国原230万町步出租地征购了190多万町步,其中180多万町步廉价售给佃农。农村90%耕地变成自耕地,90%左右农户成为自耕农或半自耕农。封建地主制基本上被消灭,形成以自耕农为主体的新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此外,日本还对文化教育、劳动立法、公务员制度、警察制度、家族制度等进行改革。战后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解决了明治维新遗留下的历史任务。日本由军国主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国家,为战后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基础、美国的扶持政策、朝鲜和越南战争的机遇、国防开支的减少与军事负担的减轻及有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揭示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是曾经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所致.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 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 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 间。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终于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 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 900 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 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 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经济上的 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该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主持编写的日本第一部《 经济白皮书》承认“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这句话概括了当时日本经济的困 难局面,以至成为名言。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为了使日本经 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于1946年 8月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 经济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因为缺煤,高炉陆续熄火,全 国有一半列车停驶,恢复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运输出现障碍,工业生产日趋萎缩。经济 安定本部遂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所谓的“倾斜生产方式”就是在资金 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 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首先,要努力造成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 的能力,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根据这个经济战略,政府专门设立的“ 复兴金融公库”在1947—1948年向煤炭业发放了 475亿日元的贷款,占该公库全部贷 款总额的36%。1946年日本产煤2,274万吨,1947年即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 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 21%。1948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初步好转的迹象。工矿业生产恢 复到战前的54.6%,其中煤炭达到90%,钢铁 49.2%。虽然有这些效果,但由于支付巨 额的价格补贴和大量贷款,通货膨胀则如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批发物价的上涨率, 1947年和1948年分别为193%和167%之多。 日本的经济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 实行军事占领,按照波茨坦公告精神,推行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 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1948年后,随着东、西方冷战加剧和中 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趋向于胜利,美国统治集团企图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堡垒,以对 抗所谓的“远东的共产主义”,对日本的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到扶植日本恢复经济 上来。具体来说,首先是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到1954年 5月干脆一笔勾 销,已拆迁的工业设备也全部发还。其次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从1949年到1951年,美国以“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名义, 向日本提供的贷款和美援物资达23亿美元。美国还直接干预日本的经济结构的改组。 美国国务院和陆军部于1948年12月联合发表声明,提出了“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 要求日本尽快结束财政金融上的混乱状态。次年 2月,底特律银行董事约瑟夫·道奇 以美国总统特使、占领军财政金融顾问资格赴日,向日本政府提出加强税收、冻结工 资、削减财政补贴、停止“复兴金融公库”放款等主张,实行所谓“道奇整顿”。日 本1949年的财政预算被编成一个有大量盈余的“超平衡预算”,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 汇率也是在这时确定的。“道奇整顿”使居民赋税加重,企业银根抽紧,货物积压, 需求萎缩,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则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 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 必需的?前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毗邻的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维修卡车、 坦克、舰艇等,这对当时苦于需求不足的日本经济无异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强刺激。日 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的“特需”收入,1950年为1.49亿美元,1953年猛增为8.09 亿。战争期间合计为24.7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另一方面,朝鲜战争 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 敞开了大门。仅1950年下半年,日本的出口比上半年增加 55%。1952年的出口额等于 1949年的2.7倍。自1949年以来由于市场萧条积压下来的近 1,500亿日元货物随之倾 销殆尽。轻纺工业因为得到大量订货迅速恢复发展;钢铁、机械、造船、水泥等行业 的生产也有大幅度增长。整个经济生活空前活跃起来。国民生产总值在1951年度达到 战前水平。正如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所说的,“朝鲜战争”成了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 天赐良机”。 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美国名义上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日本政 府在实现“经济自立”的口号下,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开始 实施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主要包括:制订钢铁、煤炭、造船、电力等行业 的生产合理化计划,把私人投资的 40%吸引到这些行业,加快改造旧设备的步伐;设 立日本开发银行和日本进出口银行,对重点行业的设备投资和进出口提供长期低利贷 款,并直接对铁路、港湾、电力等部门进行财政投资,支持基础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修订税制,对企业设备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加速设备更新,扩大资本积累。1953年日 本政府规定,企业购入新设备的当年就可以提取相当设备价格 50%的折旧费,从利润 总额中扣除,不须纳税。在政府的鼓励下,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更新设备。1951年, 日本企业中使用期限超过6年的旧设备占71%,1955年便下降为 42.8%。1950年日本开 始实行《外国投资法》,1951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利用外资,进 口设备也逐渐增多。1951年至1955年,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47%,工业生 产平均每年增长 12.3%。这段时期,日本的农业也有所恢复和发展。战后,美国在日 本推行了农地改革,建立了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民经济,农民的积极性有 所提高,再加上政府鼓励增产化肥,推广良种,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到 1951年日本的农业生产已超过了战前水平。1955年粮食总产值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 稻米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这一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标志着 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1956年度颁布的政府《经济白皮书》在回顾战后10年的经 济生活后,正式宣布:“现在已不再是‘战后’,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于过 去的局面,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日本垄断农业政策,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攻打朝鲜和越南,以日本为军事基地,日本因此大发战争财。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为日本垄断农业政策了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军事威胁,麦克阿瑟以本国政治制度为模式,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民主化改革,力图将日本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麦克阿瑟在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其基本的依据和政策指导是美国政府颁布的两份文件。其一就是1945年8月29日由杜鲁门批准、9月22日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其二是同年11月3日发给盟军最高统帅的“有关投降初期占领和管制日本的基本指令”。麦克阿瑟采取的每一政策和措施都是在这两份文件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的。

在“初期对日政策”中,美国政府首次全面制定了将要在日本实施的政策目标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文件表示:日本人民或政府发起的在政府形式方面的改革,凡旨在变更其封建主义和独裁主义的目的的,都将为盟国军政府允许并赞助。具体说来,这种所谓“政府形式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主要包括:解除武装和国家的非军国主义化;惩办战犯;鼓励人民争取个人自由和民主进程的愿望。在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结构的非军事化;促进民主经济力量;恢复和平经济活动;赔偿和归还掠夺别国的财产和物资等。“初期基本指令”则详细规定了盟军统帅部应对日本实施的改革政策的具体步骤和细节。

在上述政策指导下,从1945年9月开始,麦克阿瑟推行了大规模的民主改革,以便“最后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而负责的政府”。具体说来,这些改革主要集中于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改革。麦克阿瑟实施了对日本法西斯的全面整肃政策,其目的在于清除日本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意识,使代表“日本人民自由意志”的新政治力量和新领导人能控制政权。整肃共分两个阶段,1947年1月以前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整肃,此后扩大到社会层面。第一阶段始于1946年初,该年1月4日,麦克阿瑟颁布两个“整肃令”,其一宣布取缔一切鼓励军国主义、赞成或助长日本建立亚洲霸权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其中包括大政翼赞会、黑龙会等27个臭名昭著的组织,2月23日,列入整肃名单的团体增加到147个;其二称为“解除公职令”,规定一切积极参与推进军国主义活动和军国主义团体的成员均在整肃之列,不得继续担任公职,对参加众议院选举的所有候选人进行甄别。政治整肃的结果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凡1937—1945年间担任过内阁成员以及与“思想控制”有关的官员全部被清除出政府。整肃于1947年1月进入第二阶段,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地方官员、经济界和舆论界的头面人物,受到甄别的人数先后多达71万,其中20多万人受到整肃。1948年3月,整肃基本宣告结束。

整肃的同时,麦克阿瑟认为:解散日本多达589万的军队和不计其数的准军事组织,是民主化政策能够实现的基本前提。因此,从1945年9月起,美国就着手解散日本军队以实现其非武装化。9月3日,盟总颁布《关于在日本某些地区设置盟国占领军,以及具体指导日本解除武装和复员的命令》。解散命令执行得非常迅速,到10月15日,麦克阿瑟宣布,日本全国武装兵力解散问题业已告终,日本军队不复存在了。1947年,日本在国外的300多万军队继续被遣返回国,作为军事强国的日本从此不复存在。

此外,与处理纳粹战犯一样,盟总处治了日本战犯。1945年9月11日,麦克阿瑟宣布逮捕前首相东条英机等首批39名甲级战犯,年底又逮捕了104名甲级战犯;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并开始审判战犯,1948年11月,法庭判决首批25名战犯中7人绞刑、16人无期徒刑,使战争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第二,社会民主方面的改革。麦克阿恐改革的最初着眼点就是在日本推行民主和自由。1945年9月10日,盟总发布的第一项改革指令,是“关于言论和新闻自由的指令”。随后,它又先后发布了《关于日本新闻规划的备忘录》、《关于废除对政治、公民、宗教自由限制的备忘录》、《废除对新闻、电影、通讯的一切限制的法令》等有关改革文件。10月4日,麦克阿瑟颁布《撤消对于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限制的法令》,正式拉开了社会民主改革的帷幕。10月11日,麦克阿瑟在接见新任日本首相币原时,将这套政策概括为“确保人权的五大改革”,即男女完全平等、促进工人的团结和组织、教育的自由主义化、将国民从专制政治中解放出来、日本的经济结构民主化。五大改革指令的发出,是促使日本社会按美国意图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

第三,修改宪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为了确保日本不再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政治适应美国的战略需要,美国从1945年开始就着手将各项民主改革法律化,力求通过立宪的形式彻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占领初期,麦克阿瑟就要求新组成的日本政府组成修宪班子,并提出修宪的基本原则是:在修改后的宪法中,日本政府不应再对天皇而应对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在投票基础上产生的选举团负责;天皇制的保留或废除由日本自行决定;今后可能设置的军事机构的首脑必须由文职人员担任。根据上述原则,日本先后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提出两个修改宪法草案,但由于在天皇的地位问题上始终不合美国之意,美国决定干脆抛开日本政府,亲自负责修改宪法。1946年2月,麦克阿瑟同时规定了修宪三原则:(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权力必须受宪法的限制并从属于人民的最高意志;(二)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三)废除日本国内现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经过短短六天的准备,修宪班子就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制订出了一部日本的新宪法草案,1946年3月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该草案。同年11月3日,日本新宪法正式颁布并生效。

新宪法除两项条款外,几乎完全是美国宪法的翻版。这两项条款是:变绝对天皇制为相对天皇制,规定“天皇是日本国之象征,是日本国民统合之象征,其地位基于国民之总意,主权属于日本国民”,废除枢密院、内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属机构,首相由国会提名通过,内阁对国会负责;放弃战争权利,规定“日本国民诚实希求基于正义与秩序之国际和平,永远放弃由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第四,解散财阀,实现经济生活民主化。财阀集团是战前日本最有势力的经济力量,控制和操纵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基本方向,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势力,正是这些财阀使得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行为成为可能”。基于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的考虑,美国将解散财阀、解散大的家族联合企业和分散日本经济权力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1945年9月21日,麦克阿瑟发布解散财阀方针的指令,要求日本政府消除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鼓励并赞助在民主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工业、农业和劳工组织。随后,盟总责令最大的15家财阀汇报其营业内容与资本构成,宣布冻结全部财产。同年年底,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由财政经济专家组成的财阀调查团前往日本,随后又成立“控股公司清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解散财阀的工作。11月4日,在盟总指令下,日本政府被迫在一拖再拖之后提出了解散财阀的具体计划。1946年9月至1947年9月,盟总先后指令解散了83家大型财阀企业。1947年,日本政府分别颁布以限制与分割垄断企业为目标的《禁止垄断法》和以实现经济民主化为目标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先后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等最大的财阀集团,限令财阀家庭的领导一律辞去其担任的经济职务。1948年以后,由于“冷战”爆发以及日本政府的敷衍塞责,美国放弃解散财阀的政策。因此解散财阀工作并不彻底,许多财阀得以保留,并成为后来日本垄断财团的支柱。

第五,农地改革,摧毁日本经济的封建主义基础。土地问题是日本因明治维新不彻底而遗留下来的严重制约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由于少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人多地少的日本农村阶级矛盾十分突出。战后初期,粮食匮乏情况十分严重,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纠纷和冲突进一步加剧,租佃纠纷从战前的每年平均900余起激增到1945年的5171起。为了避免日本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大动荡,占领军当局决定立即在日本实施农地改革,以平息农民对没有土地的严重不满。1945年12月9日,盟总向日本政府下达《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要日本政府根除“那些长时期以来损害土地结构的恶弊”,限三个月内向盟总提交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让给耕种者的计划。1945年12月29日,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一份农地改革方案,但因该方案明显偏袒地主,遭到无地农民的强烈反对。在占领军当局的直接干预下,1946年6月30日,日本政府颁布第二份农地改革方案,并于10月份得到盟总的认可后开始实施。该方案规定:国家强行收购不在乡地主的全部土地;在乡地主超过1町步(折合15市亩)以上、自耕农超过3町步以上以及其他经由各级农地委员会决定的土地也均在收购之列;收购后的土地,按低价出售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原租佃农户有优先购买权;残留的出租地的地租由过去的缴纳实物改为缴纳现金,地租率水田不得超过产值的25%,旱地不得超过15%。农地改革虽未能彻底解决农村的社会矛盾,但它摧毁了日本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助于社会进步和美国统治地位的巩固。

制约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业人口锐减

日本农业人口平均年龄已高达67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农户不得不放弃务农。另外,艰苦的劳动环境、没有固定休息日,加之收入不稳定令日本年轻人对农业生产敬而远之。

2、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农业的小规模经营,过多的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政府过度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使日本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力低下。

3、“小而乱”的自然地理环境

作为岛国,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山地多,可用来做耕地的土地少。小而乱的地形条件将日本的农用土地分割为各个小块。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日本农民曾经在山地和丘陵地上大量开垦。虽然一开始增加了土地产出,但由于本身脆弱的自然条件,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

扩展资料:

在农业产业的不同层面,农业问题的展开是非均衡的。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成功地解决了产业素质层面的农业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好产业职能和产业开放层面的农业问题。日本农业在完成了现代化任务之后还面临着诸多“后现代”问题。

由于日本气候湿润,极易引发病虫害,再加上二战后,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的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等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类物质,既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富庶日本垄断农业政策的农村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日中经济评论家西忠雄认为,“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1947年到1950年的日本“农地改革”(土地改革),让日本农民有日本垄断农业政策了自己的土地。在城里人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生活的时候,农民有了地,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日本是农民先富了起来。

土地改革的功勋与遗产

二战刚刚结束,日本就在麦克阿瑟主持之下进行农地改革:由政府将194万公顷地主的土地强制收购,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有的地方仅相当于一双靴子或一袋烟钱),卖给420万户农民。

鉴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扩大、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功劳,日本首相吉田茂曾称之为“非共产主义世界进行得最彻底的土地改革”。

但是由于土地规模较小,随着战后经济起飞,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农民和城市工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世界

银行的专家以及日本经济学界重新反省农地改革,认为它是“占领军的绝对权威和知识官僚误解情热”结合的产物。

农业基本法的初衷和实践

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成为日本农业政策的转折点。它的初衷是通过土地规模的扩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缩小农业和工业间的收入差距,增强日本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但是实际采取的措施却使这个目的落了空:他们用保护农产品价格的办法来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关税和补贴,农产品的价格是上去了。但这样以来,即便小规模、低效率的农户也发现,他们自己耕作稻米要比从市场上购买合算。由于他们宁可兼职务农也不愿退出市场,通过规模扩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只能成为善良的愿望。

保护的结果使农业的地位不是加强了,而是削弱了:日本的食物自给率从1960年的79%,30年后下降到了不足40%。

新农业基本法也成一纸空文

为了扭转日本农业的“悲惨”局面,1999年日本又通过一部新的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从名称可以看出不仅农业、而且食物和农村也很重要的意味。其中一项明确的指标是希望5年之内将食物自给率提高5个百分点,即从40%提高到45%。但是5年之后,1个百分点也未能提高。

保护最严重 竞争力最弱

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最高的国家:小麦210%,大米490%,花生500%,一种魔芋竟然高达990%。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按卡路里计算,一度高达66%的食物依赖外国。

在WTO农业领域的谈判中,日本因其超高保护经常被人戳脊梁骨;而在近年来同周边国家FTA或EPA的谈判中,屡屡因农业问题影响进度,国内经济产业界批判的声音也越来越强。

同时还有消费者不满:如此保护,既没效率,也不公平。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亚洲研究所今井健一曾嘲讽日本农业:“再保护下去,就彻底消灭了。”

农业的衰退令人心寒

除粮食自给率由79%降至40%以外,农业对GDP的贡献率也从1946年的30%,降到1960年的10%,再落到2002年的1%;从业人员从1400万人降到280万人,就在这其中,把农业当作副业的占70%,年龄超过65岁的占60%。日本学者戏称之为“三襁”农业:农村只剩老爷爷、老奶奶和小孩子了。

土地荒废非常严重。这些年荒废230万公顷,远超过土地改革从地主那里解放的190万公顷。据原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僚、现产业经济研究所的山下一仁计算,现在日本的480公顷农地,只有全部用来种土豆,才有可能养活日本人;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每人每天的口粮要削减三分之二才能应付。恐怕那就是我们过去“勒紧腰带过日子”的滋味了。

财政和消费者负担沉重

OECD有一个PSE?生产支持估价?指标,专门用来计算对农业价格支持(内外价格差乘以生产量)中消费者和纳税者的负担比例。从1986年到2002年,美国消费者的负担从47%降至38%,欧盟从85%降至57%,而日本一直高达90%。到过日本的人不少都会对其农产品不可思议的高价格感到震惊,而中国人因为反差太大,更容易产生吃面条犹如吃金条的错觉。

日本农业保护给财政压上了沉重的负担。每年因关税导致的价格支持约5万亿日圆,消费者负担为5千亿日圆。价格支持之中很大一部分被农药、化肥等企业拿去了,真正变成农家所得的只有四分之一。

日本农业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后来多次参与WTO谈判的资深官僚小仓武一有番话,颇能说明日本农业困境:“在国际舆论中留下这么坏的印象,在世界自由贸易中付出了被深深孤立的代价,终日生活在莫名的恐惧之中,生怕输入稻米农民就将毁灭,主食供应会完全让渡给外人之手……日本今天的现状,真令人忧虑。一些人以食物安全保障为借口反对大米输入,但在自己生产的稻米比国外贵7、8倍的情况下,还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规模扩大 成本降低

日本的农家规模战后四十年间仅从0.9公顷扩大为1.2公顷,增长率为36%,如果将面积较大的北海道除外,那么增长只有17%,而与此同时,美国农家的规模扩大10倍,欧洲比如法国也扩大了150%。日本农家规模只有美国的1/127,欧盟的1/20-1/45。

日本国内增强农地流动性、扩大农家规模的呼声很高。一些专家甚至建议征收农地特别保有税,促使效率不高的小规模农家退出。据计算,如果未满3公顷的农地之中有80%流动,那么农家规模就会扩大到15公顷。

规模扩大除了降低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效果是可以进行结构改革,把对农业的间接支持变为对农家的直接支持,这样可以大幅降低财政负担,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规制缓和 企业参入

曾任日本农林渔业基本问题调查会会长的东 精一认为:“日本农业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农民都是单个小业主,因此农业政策必须把农业企业家的培育、鼓励企业家介入农业当作首要目标。”

这种观点正在转化成具体的政策。一度非常严格的规制出现缓和的迹象,而一些改革特区、农业特区的出现,预示着农业正在走出改革的禁区。

工商企业对农业的兴趣也在增强。以工业机械知名的高科技公司欧姆龙已在农业领域小试牛刀:它的一个玻璃温室大至7公顷,完全由自己研发计算机设备控制,生产一种特殊的西红柿;卡高米公司现在的西红柿产量已达7000吨,占日本的总产量的1%,他们计划到2007年将产量提高到目前的3倍,达到2万吨;餐饮连锁巨头和民已经把经营链条向上延伸至农产品种植养殖;而一家人才派遣公司帕索那竟在有日本华尔街之称的东京黄金地段大手町搞了一个城市农场,以培养专门农业人才。

转守为攻 通过竞争走向繁荣

日本传统农业政策的特征是守:政府通过和农协谈判确定米价;提高农产品关税保护国内市场;不问规模大小、效率高低,大水漫灌对农业进行补贴。

但是现在业界认识到,守下去是死路一条。他们开始调整政策,通过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的扶持,试图使日本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日本的茶叶、水果、精美点心已经出现在香港、台湾、上海、北京、新加坡等地高级商橱,凭借其优异品质成为追求生活质量一族的新宠。日本农林水产省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走出去”计划。

小仓武一对日本农业的概括,可谓反映了业界的心声:“日本农村是丰盈了,但代价是农业失去了竞争力。再用温暖的臂膀保护下去已经不行了。不是一味叫喊反对输入,而是该认真考虑通过自由竞争锻造强力农业、从根本上脱胎换骨,走向真正重生的时候了。”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中国和日本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日本是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不同:中国农业2001年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15%,相当于日本1910年前后的水平,日本现在的比率是1%;劳动力情况也不同:中国农业劳动力占50%,而日本还不到5%。

但中国农业和日本农业又有相似之处:每家每户土地规模都比较小,日本每户平均1.2公顷,中国户均0.3公顷 ;劳动力素质堪忧:日本是“三襁”(爷爷奶奶孙子),中国是“三八六一部队”(妇女儿童);农业都是弱质产业,国际竞争力低下:日本农产品是天价,中国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也已经超过国际市场。

日本当初农业政策目标有两个,一是缩小农民和工人收入差距;一个是缩小农业与工业效率差距。通过关税和补贴,第一个目标实现了,农业家庭的平均收入甚至高于城市居民;但代价是第二个目标:农业衰弱了,竞争力降低了,效率差距更大了。不仅消费者和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国家产业、贸易政策调整,也被套上枷锁。

以日本财力之雄厚、农业比例之小,措施失当尚且造成严重后果,其中教训值得反思:日本的代价我们付不起,也不应该付。鉴于我国农业生产率只有先进国家的1.4%,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用在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上,将是我们政策选择面临的严峻课题:只有这样,农民收入提高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2 ;id=1725

大米,一直都是日本国民代主食。在一百多年前,日本一个地方的奸商准备将本地为数不多的大米运到外地卖高价,而不卖大米给打鱼的渔妇,结果引发了整个日本的大米暴乱,对日本的发展影响产生了巨大的损害,史称“大米骚动”事件。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偶然引起代事件,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一层了解,就会发现,这也是一场必然事件。

从江户时代至一战前夕,日本农业领域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寄生地主制。这是一种在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出现的以地主佃农关系为基础的农业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地主靠收取地租剥削佃农,逐渐膨胀直接导致佃耕权的不稳定。因为地主是追求最高地租代,但是地租过高肯定会产生的连锁反应,最终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农民收入急剧降低,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日本民间对降低佃租和收回租地的呼声越来越高,日本政府不得不开始考虑改良之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1918年9月,寺内正毅的陆军班子下课,原敬上台。原敬队是日本第一支非军事背景队,在随后的日本管理层选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原敬班子开端平抑米价,尽量的让老百姓都吃得起米。

于是,日本于1920年推行租佃制改革方案和相关政策,强化佃耕权,最终新政却不得不暂缓实施。主要还是由于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加上缺乏土地、农具、资金等公共资源。

不过,随着二战来临,日本国内急需满足战时代粮食资源,政府不得不牺牲地主阶级的利益,调整里农业政策。

1932年,日本政府调拨了4.8亿日财政拨款,对农业投入补贴增加到28%。同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新设经济更生部,积极开展“经济更生”运动。包括,大力投入农地基础设施整备,建设农林道路,扩展农村经济组织,培养农民自主精神,强化农村互助关系等。总代来讲,此次运动相对减轻农民的债务负担,缓解农业萧条的压力。

次年,日本国内米价急剧下滑,出台“大米管制法”,政府得到授权: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最低保护价格或最高价收购抛售大米。此外,管制范围扩大到殖民地的水稻生产。

二战爆发后,日本为了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开始实行战时经济统制政策。于是,保证粮食的稳定产出与销售,成为日本政府维持农业稳定发展代重中之重。先是颁行“农地调整法”,目的是通过在各市町村设立“农地委员会”来限制地主权利。

地租、地价的决定权、土地流转权,限制地主擅自收回租地以保护佃农的耕种权,都掌握在委员会手中。

除对农地租赁规则调整外,“农地调整法”还通过对土地改革、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的规定,间接保证农业上人力配置,运用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增加粮食总产量。

随着战事扩大,日本国内粮食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被迫调整农业政策,最大限度满足战时需求。

1942年,日本又制定里“粮食管理法”,规定日本的粮食市场流通与消费均由政府统一管理。

至此,日本在农业政策法规方面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但就是除了土地所有权。可见。日本已经倾向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日本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有以下特点:

1、小农经营。亚洲的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机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扩展资料:

日本的自然环境

1、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被称为“千岛之国”。

2、气候: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特征,所处位置受到季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也降雨充沛。

3、地形:

多山,山地成脊状,把国土面积分为成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因为日本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剧烈,国内多火山。

4、水文:

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多,流量少,冬季则小。

参考资料:大众网-日本:粮食自给率低 农业面临严峻挑战

关于日本垄断农业政策和日本垄断技术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日本   农业   经济   政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