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农业政策碳中和与农业领域有关吗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碳中和农业政策碳中和与农业领域有关吗,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碳中和农业政策碳中和与农业领域有关吗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29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碳中和农业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碳中和与农业领域有关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碳中和农业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碳中和与农业领域有关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
  • 2、中和农信是如何助力农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
  • 3、日官员呼吁中国提前实现碳中和承诺,碳中和具体指的是啥?
  • 4、耕作制度在实现粮食安全和双碳目标双赢的作用
  • 5、碳中和细分哪八大领域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相关活动。第三条 本市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当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实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效衔接、联动实施、一体推进,建立部门协同、社会联动、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第四条 本市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机制,统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协调解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大问题。

市人民政府应当科学编制并组织落实本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促进碳中和的政策措施,确保本市碳达峰、碳中和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区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保证本行政区域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实现。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依法接受监督。第五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机制的日常工作,组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机制的部署安排,协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农业农村、规划资源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业、本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保证本行业、本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实现。

教育、科技、财政、水务、市场监管、统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第六条 本市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布局中,应当统筹考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控制碳排放的要求。第七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遵守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活动。第八条 本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进步,推动低碳零碳负碳前沿技术研究开发,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应当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营造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育部门、学校应当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意识。

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纳入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公益宣传,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十条 本市加强与北京市、河北省及其他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沟通协作,推动资源能源合作,促进绿色低碳科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节能降碳、增加碳汇等工作。第二章 基本管理制度第十一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

市发展改革、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组织编制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年度计划。

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当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融入能源、工业与信息化、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相关规划。第十二条 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制度。

市和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目标。第十三条 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市统计、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碳排放数据收集、评估核算及清单编制等工作。第十四条 市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以下简称重点排放单位)名录。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有关规定的其他机构和个人可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市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一个是节能,推进农业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通过科学施肥、有机肥的推广,降低碳排放;一个是开源,改善土壤本身环境,开源实现碳中和。利用农服培训,让植被长得更好,增加对碳的吸收;最后一个是引入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据我所知,目前就这些了。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

碳中和即是企业或个人估算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实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的环境保护形式,促进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团体、企业和广大民众都加入到了“碳中和”的行列中来。

1.碳中和这不是一个小目标。目前,中国、美国、欧盟、印度等四个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其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总量的60%。面临2030年碳达峰值,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在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江苏、海南等地,已经把碳的达峰、中和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时间表和路线图。

2.为了实现碳中和,我国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或政策建议的方式,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到今后40年的发展目标中,使我国的碳中和承诺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在今后40年的各个五年规划中,提出阶段性的减排目标,并与相应的减排政策相配套;同时,建立由专家、学者以及各行业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第三方非营利机构,对我国的减排工作进行评估、建议和监督,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保证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

实现碳中性,需要多方政策的相互协调,逐步推进。从宏观层面上讲,我国应尽快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降低碳排放指标,使其逐步覆盖所有行业。宏观上,除了继续对新能源产业给予适当补贴外,我国还应着眼于未来,加大对高能效建筑、低碳供热、电动汽车市场、碳捕获与存储、植树和退耕还林、发展低碳农业设备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另外,一个全新的低碳经济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变化,我们的大企业应该做表率,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率来实现自身能源供应的碳中和。

协调粮食保供与农业减排,实现“双碳”战略与粮食安全双赢

来源:

东方网

2022-05-21 14:54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国之大者”,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资源和6%的淡水资源,在过去70多年的时间内保障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物资供给[1]。这一切得益于我国长期坚守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更依赖于持续的农业增收与稳产。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增长。国家温室气体清单通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8.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2]。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居民膳食结构改善等背景下,农业农村正在成为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领域,既要完成好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更要回答好助力减排固碳的时代课题。

一、践行“双碳”战略目标为新阶段下的农业生产带来新挑战

粮食增产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在过去20年里,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非常依赖耕地扩张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作为粮食生产阶段最主要的排放源,水稻面积扩张将进一步扩大温室气体,特别是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规模。另一方面,我国化肥等投入品的综合利用率偏低,高强度的化肥使用不仅增加农田氧化亚氮的直接排放,也会因投入品消耗而增加间接碳排放。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对农业系统减排形成较大压力。统计资料显示[3],我国粮食消费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227.4kg/人下降至近年来的110kg/人,与此同时,肉禽类消费量从15.9kg/人上升到34.6kg/人。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对营养特别是肉类蛋白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大,这将带动农业生产的结构、规模和效率的全面转型。相关研究显示,肉类碳排放系数是谷物的20-30倍[2],膳食结构中高碳食物对低碳食物的替代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意味着未来农业减排仍具有较大压力。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两者存在一定冲突。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意味着必须加强土壤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土壤固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藏粮于地”战略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对于不同作物品种、不同耕种方式、不同还田产生的效果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高可能会使得N2O和CH4排放也趋高,从而不利于农业温室气体的减排。

二、农业绿色转型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新动能

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实践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减排效果。近年来,通过降低氮肥比重和农业用能源强度、调整畜牧业比重等措施,农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1],中国农业每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0吨,降低到1.29吨。我国农业减排的成效与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实践密不可分。粮食增产与农田减排在技术上存在协同。农业既是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也是固碳增汇的重要贡献者。作物品种的改良、生产技术的提升、田间管理的改进等措施可在粮食增产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规模。因此,有必要重视如有机肥推广与应用、实行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助力实现增收与固碳的协同增效目标。农业低碳与粮食安全是现代农业必须的发展方向。《“十四五”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农业减排固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用能效率有效提升。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亟待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畜禽粪污与秸秆资源化,以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三、实现粮食安全与“双碳”战略的路径与建议

持续推进种植业和畜牧业减排行动。当前我国作物生产的碳排放将呈现下降趋势,在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改良,以及农业投入品减少增效下,我国作物生产的碳排放以及出现下降,普遍认为种植业已经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但仍需加强稻田水分和肥料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农业“双碳”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关注畜牧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广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畜禽粪便管理等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强化畜禽饲养管理和粪便处理。加强农业土地系统管理,推进农业固碳增汇。土壤碳库碳储量巨大,单位土壤碳库的储碳能力远高于大气碳库和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碳库,提升土壤中有机碳可有效抵消全球CO2净排放量。因此,要进一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农田土壤固碳、农林复合固碳、农业废弃物生物质产品转化固碳等综合固碳措施,实现农业地力提升和农业碳中和。强化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粮食安全与双碳目标双赢。推动中国农业减排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探究中国农业减排的区域潜力和技术途径,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实践创新。建立农业碳排放的监测网络,因地制宜的确定不同地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双碳”战略的发展路径。强化对现代绿色农业的政策扶持和制度创新,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向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变革。

数据来源: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STAT Statistical Database, 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 201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

文:邓祥征,王文宣,韩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碳中和”的八大细分领域包括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领域。

如电力领域的光伏发电中硅片和电池片技术提升、交通和工业领域的电气化、新材料领域的循环利用再生、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农业领域的化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相关减排技术、负碳排放领域的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数字化领域的智慧生活方式与健康等。

全球已形成的“碳中和”共识将有力地引导长期投资向低碳领域配置,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发达国家更多,但是实现“碳中和”是可行的并且能带来多重效益。

合作: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需要经济体系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和良性互动,尤其是政府、企业、投资机构都应该在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政府层面,应该明确目标、价格信号和战略规划;在企业层面要开展碳核算,推动核心业务减碳。

金融机构要创新绿色金融,大力投资绿色技术。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和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希望通过此项合作研究以及研讨会,梳理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投资机构、企业家和产业界应对业已到来的全球低碳转型大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于碳中和农业政策和碳中和与农业领域有关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中和   农业   排放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