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中美农业发展现状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中美农业发展现状,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中美农业发展现状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3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以及中美农业发展现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中美谈判最新成果释放什么信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以及中美农业发展现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美谈判最新成果释放什么信号?
  • 2、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3、秦刚:中国为美农产品提供重要支撑,是否能达成共赢的目的?
  • 4、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分析中美,中日的经贸关系
  • 5、中国的农业和美国的农业有什么不同吗?

按照新华社发布的中方声明,6月2日-3日,刘鹤副总理带领的中方团队和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带领的美方团队,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了磋商。新华社的通稿不长,但信息量非常大,至少释放了三个意味深长的重磅信号。

信号一,农业、能源领域成了突破口。

新华社的报道,原话是这样说的:

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

请注意关键词:华盛顿的共识、良好的沟通、积极具体的进展。

正是有了不久前在华盛顿的共识,才有了这次钓鱼台的新成果。

虽然相关细节有待最终确认,但农业和能源,无疑成了破解中美贸易战的突破口。这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必须看到,在农产品方面,美国牛肉、大豆等产品的性价比,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而且具有稳定供应能力。对一个富起来的民族来说,增加些美国优质农产品进口,有利于食品结构的优化,其实还有利于改善保护耕地。

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中国商务部不久前终止了对美国高粱的双反调查,这显然是一个善意姿态,但理由也很实在,因为加税会提高下游养殖业成本,而富起来的中国人,想多喝奶多吃肉。

还有,美国对华能源出口,则是中国一直在争取的。

在这方面,不得不佩服美国的科技创新。正是借助于“页岩气革命”,美国已从世界能源最大进口国,华丽转身成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之一。在美国开车,一个最大的感慨,倒不是美国高速公路的路况比中国公路要差,而是美国汽油价格低于中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中国要发展,就需要进口大量能源,特别是环境友好型能源产品;中国要蓝天,天然气更紧缺,别忘了,去年“煤改气”,一些地方还一度爆发了“气荒”。确保能源的多元化供应,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中国来说很重要。

现在,美国向中国多输出农产品和能源,中国人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皆大欢喜。

按照新华社的报道,农业、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后,下一步重点是制造业、高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合作,中方还希望美方尽快派团来商谈。

万事开头难,有了农业、能源等领域的不错开端,下面应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吧。这也应了牛弹琴此前的判断,中美贸易战看似一触即发,但考虑到贸易战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因此这只是更大规模合作之前的一次激烈的讨价还价。

信号二,这其实是中国的既定战略、不变节奏。

对于最近的中美博弈,看到有一些朋友不乏疑虑:中国怎么只会买买买,你看这一次又是买买买。

但在牛弹琴(bullpiano)看来,买买买,其实更显示了中国市场潜力和魅力,这也是中国在谈判中的一种优势,关键是看我们买什么,怎么买。

所以,这一次声明,其实就几句话非常有针对性:

中方的态度是始终一贯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愿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这对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都有益处。

紧跟着,还有这么一句话: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的既定节奏不会变。

请注意这几个关键词:态度始终一致,国家战略,既定节奏不会变。

也就是说,增加进口是我们的内在要求,而且,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这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没有中美贸易战,也会得到落实,中国也没有因为中美贸易战,而改变了既定节奏。

这就是中国的定力和远见,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验总结。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但必须看到,今天的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当年中国决策层为什么要顶住压力加入WTO,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以此倒逼中国改革。

改革和开放是相互促进的。理性地看,更大规模的开放,引进包括美国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举措,其实更有利于国内竞争市场的形成,通过这种“鲶鱼效应”,促进国内产品提质、产业升级。

短期内有阵痛,长远看大有裨益。当然,这种苦心,还要避免中间环节各种揩油,让老百姓真正有获得感。

信号三,请注意,不打贸易战是前提。

这一点,新华社通稿说得非常清楚:

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义正言辞、斩钉截铁、毫不含糊:

1、所有成果,前提就是不打贸易战;

2、如果美方不停手,那所有成果一风吹。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是因为对于美国政府的公信力,外界是有疑虑的!

要知道,上次华盛顿磋商,中美显然在停止贸易战上达成了默契。不然,美国财长姆努钦也不会宣布,双方同意停打贸易战。但5月29日,白宫突然发表声明,宣称仍将对500亿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具体商品清单将在6月15日公布,关税将在此后不久施行。

我们可以认为,这不过是美国在挥舞大棒,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但这种突兀的举动,却难免让外界产生疑虑,中美贸易战,到底要不要停战;美国财长说了不算,那白宫说了还会不会变卦?

所以,这一次,中方态度非常明确: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这是一个坚定的立场。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国也确实不希望中美关系生变。但中国是有底线的,中方也确实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

来源:凤凰网

一、农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回顾

 美方在其301条款下对中方发起两轮加征关税措施。

作为反制措施,中方对美方出口农产品也加征了关税。第一轮措施涵盖的农产品约占2017年美国向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87%,于2018年7月6日实施加征25%关税;第二轮措施涵盖的农产品约占12%,于2018年9月24日实施加征10%关税。随着美方提高加征税率,中方也于2019年6月1日起把第二轮措施加征税率最高提高到25%。

因此,美国出口到中国的99%的农产品都因为美方率先发起的贸易战而被加征了反制关税。

二、中国从美国进口哪些农产品及其影响?

(一)中美农产品贸易

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一直都是两方经贸的大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输出国。农产品贸易总额高达200亿以上。2017年,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为241亿美元。按金额计算,食用油籽是我国进口的第一大类农产品,全年共计从美国进口食用油籽3298.4万吨,总价值140.2亿美元,占2017年全年对美农产品进口金额的58.14%。其中,大豆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最高,2017年全年从美进口大豆3286万吨,进口金额139.45亿美元,全年对美国大豆贸易逆差139.4亿美元。按进口金额排序,剩下前四名重要进口品种为,畜产品、粮食(谷物)、水产品、生猪产品。前五大进口产品金额占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额的87.6%。

图1 2017年我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结构

注:高粱的计量单位为体积单位为蒲式耳,按密度换算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从上述两表可见,中国的大豆、高粱进口依存度较高,且从美国进口的比例较高,大豆在1/3以上,高粱更是高达80%以上。相应地,美国的大豆和高粱依存度相对较高,且出口到中国市场的比重较高。因此,大豆和高粱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会更大。以下对这两个品类进行具体分析。

(二)大豆

1、大豆贸易格局

全球大豆贸易流向以美洲出口到中国为主。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三大大豆生产国,2017/18年产量约为1.2亿吨、1.13亿吨和4700万吨,合计占全球产量的82%。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为1.12亿吨,进口量高达9554万吨,约占全球总贸易量的65%。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共计9554万吨,其中3285.27万吨来自美国,占比34.39%,排名第二。巴西以5092.87万吨排名首位,销往中国的大豆超过中国总进口量的50%。2015年之前,美国是中国大豆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2017年中国主要大豆进口国及占比

2、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分析

(1)大豆需求量剧增

直到1990年年代,中国仍是大豆净出口国。中国曾经是美国、阿根廷和巴西在世界大豆出口市场的竞争对手,如今转变为他们最大的客户。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的剧增。2001年我国大豆消费量只有2960万吨,到2017年已经增长至1.1亿吨。什么原因呢?

过去大豆主要用于豆制品消费,随着养殖业的兴起带动了饲料需求增长,豆油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于是大豆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中国家庭的食品消费以前以植物产品为主,现在已经多样化,肉类产品(牛肉、猪肉和家禽)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增加。2017年中国肉类消费为7100万吨,同期美国为3200万吨、欧盟为3600万吨,即中国一年的肉类消费超过欧盟和美国的总和。

肉类消费量的增加,使得规模化饲养发展迅速,相应地饲料产业也突飞猛进。2003年我国饲料产量不足9000万吨,到2017年总产量达到2.2亿吨,而豆粕是主要的饲料原料,这是中国大豆消费量猛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韩俊表示,农产品贸易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美双方有利于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促进两国农业发展农村流通现代化严重滞后,反映出流通制度创新很少考虑三农的利益和要求。 本文只分析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因素,找出发展的主要障碍,探讨减少制度瓶颈的政策和措施。

其政策含义是,减少制约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不仅有助于抵制国外的冲击力,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业食品链的运转。 同时,用市场机制引导国内分工,确认和利用比较优势,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 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布鲁诺德孔蒂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冲击世界经济贸易,中国为拉美提供了重要市场。

孔多蒂表示,中国率先成为有效遏制疫情、恢复经济、实现世界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逐步恢复消费需求,为拉美商品提供市场。 “拉美对华出口强劲且增长迅速,避免了地区经济进一步受到打击,表明了中国对拉美地区的重要性。 ”德国孔蒂表示,中国是拉美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当拉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陷入衰退时,中国将成为拉美的生命线。”

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高,竞争力强。 扩大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是美国拓展海外市场的关键。 在中美经贸磋商中,农业一直是核心议题。 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241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9.2%; 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为77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2%; 我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的逆差达到164亿美元。 改变传统农业落后,需要加大公众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但更重要的是提高投入和资源利用效率,包括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效率。 疫情发生后,中国举国上下同心协力,采取坚决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通过一系列宏观和微观政策帮助企业和民众渡过难关,减轻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这是拉美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普遍观点。

中日农业贸易关系中国与其近邻日本有着极为悠久的农业经贸交流历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在农业贸易、投资、科教及渔业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日本不仅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两大重要市场,也是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进入新世纪后,中日的农业经贸关系面临着新形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的频率明显增加日本对华农业投资快速升温等。因此,研究新形势下中国与日本的农业经贸关系十分必要。关系如下: 1.中国与日本农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中日两国在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物质投入水平、农业生产结构、生产率、农户收入水平及食物消费等方面的相似与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日本农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其中,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出口农产品的相似度较大,在世界深加工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除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优势互补外,中国与日本在农产品贸易上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指数分析显示,中国与日本之间不仅形成了很紧密的农产品贸易联系,而且在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上存在显著差异,即中国在水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2.中国与日本农业贸易的增长与结构变动。分析表明,(1)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推动类型在加入WTO前后发生了变化,即在入世前一个时期,出口增长都属于竞争力效应推动型,但入世以来的5年间,对日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由竞争力效应与需求效应共同推动 (2)中国对日出口以水产品和园艺产品为主,在出口水产品中,对日出口以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为主,:对日出口水果和肉类产品中,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对日出口蔬菜以调理加工类、保鲜类和冷冻类为主,且冷冻蔬菜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进口结构方面,我国从日本进口以水产品和杂项食品为主,且这两类产品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3)我国对日本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但对日农产品出口数量指数都持续快速攀升,说明对日农产品出口利益的增加主要依靠数量扩张。 对农业生产资料贸易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分析表明,中、日两国不仅在世界农资产品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三国之间互为重要的农资产品贸易伙伴:中日、:我国对日出口农资产品以农机、饲料和化肥为主,进口以农机产品为主:技术差距是造成上述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 中美农业贸易关系中美农业经贸合作是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贸易大国。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中美农业经贸合作不断扩大,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中美两国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界及关心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中美两国农业经贸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农产品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中美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快速增长。据统计,2001年—2005年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从41亿美元,增加到100多亿美元,增长近2.4倍,在此期间,中美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4.5%提高到17.2%。二、中美农产品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美国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200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数量又有增加。比如大豆的数量达到2659万吨,棉花达到265万吨。2005年1-10月美国的农产品对我国出口增加了28%,另外美国的脐橙、干果的幅度也有一定的增长。三、中美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在动植物遗传育种、水土资源保持与利用、森林资源和林木改良的合作项目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农业的科研与教育及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动植物疫病的防治,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都取得重要的进展,特别是我们在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动植物的检疫方面的合作得到加强,所以两国农业合作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科技的交流取得积极地成果。四、中美农业经贸合作的机制日益完善。2004年中美商贸粮委会设立了副部长级的农业组,中美两国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联合委员会并设有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具体业务的交流。两国政府还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等一系列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协定。这些工作机制,对于促进中美农业经贸的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中日工业贸易关系中日两国贸易连续3年创新高。 中国加入WTO使中日经济互补性得到更好发挥。中日经济互补性、两国基本条件的不对称性、从两国经济发展及解决各自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合作需求,是导致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而这个根本因素又由于中国加入WTO而益发彰显出来。 中日经贸合作将会在双边、地区乃至全球三个层次上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日两国都是“改革中国家”,今后中日经济关系将在两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预计在两三年内,中日贸易将超过1000亿美元,再过七八年中日贸易将超过日美贸易。与此同时,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将继续增长,仍将保持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日本对华经贸关系发展速度可能超过欧美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中日在地理、文化和历史上存在着密切关系,特别是9.11以后,在物流等方面的安全成本明显加大,这将使日本开展对华合作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在一般产业合作日趋深化的同时,两国在人力资源开发、科技、金融、能源、环保、旅游、电子等领域的合作将格外受到重视。日本企业对华技术转移将可能加强,这是因为日本的技术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在地区层次上,能源、环保、金融成为东亚地区中中日合作的重要课题。同时,尽管东亚与美国的经济联系仍将重要,但东亚国家各自过于依赖美国经济的局面将发生变化,加强地区内部的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中日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将在共同推动东亚地区合作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欧洲相比,东亚各国在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别性和多样性曾被认为是走向区域合作的一个障碍,但是,欧洲统合是工业经济的统合,而今后的亚洲统合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的统合。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时代搞地区统合,多样性很可能恰恰是个优势。事实表明,在经济互补性越好的国家间建立地区或双边合作机制,经济上效果越好,政治上难度越大。这是因为建立地区或双边合作机制需要有相关国家的国内改革来配合。如日本要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就不能保护其落后产业,特别是不能继续保护农业,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政治上难度极大。 在全球层次上,中日两国围绕环保、能源、粮食、发展电子商务等全球性经济课题加深合作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对保护全球环境做出积极贡献。总之,将中日经济关系放到东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来考虑,通过发展两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地区合作,促进全球性经济课题的解决,不仅可能争得“双赢”,而且可能争得“多赢”的效果。中美工业贸易关系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贸关系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并成为两国新世纪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战略基础。布什政府上台以后,把发展经贸关系作为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政府及行业协会组织,正视国际贸易环境现状,与美国工业界进行了广泛接触。中美经济反差增强两国合作动机。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加深。正如奥运会一直在不同国家轮换举办一样,当今中国不仅成了即将举行的体育奥运会的承办国,而且也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奥运会的最重要场地。其原因就在于唯有中国这样一个基数极大的市场才有可能满足在短期内分摊并收回研发等资本投入的要求。世界级企业争相来到中国正表明当今世界最稀缺的东西不是资源,而是市场,过去争夺资源的主要手段是靠战争,而如今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是靠竞争。正是在发达国家等世界各国企业纷纷到中国来一展身手的背景下,美国企业也不甘落后。 从整体上说,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办厂,美国的一些传统产业转向中国,恰恰起到促进整个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美国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美国企业到中国生产,或许一时会在表面上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但由于美企到中国投资使中国增加从美国进口高附加价值的技术设备,这又会增加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03年中美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达到99.45亿美元,占中美贸易总额的7.9%,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占对美国出口总额的10.5%。多年来,中美两国发展工业领域的合作和贸易对于促进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补合作关系,增加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纺织品服装贸易即将进入贸易自由化的新时代,伴随着以往被贸易保护主义扭曲的世界贸易体制的结束,带给各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将是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充分、更高品质的物质和文化享受。回顾人类经济社会的历史,不难发现,在世界统一市场条件下,任何一个传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同以更高科学生产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兴起相伴而生的。以比较优势为前提的自由贸易将给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互补关系,创造更多的机遇。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在以提升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能力为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继续积极发展与美国同行或相关产业间的广泛合作。中日的服务业经贸关系服务业"产业空洞化" (Hollowing- Out)是指由于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 ,导致母国国内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与就业大幅减少、竞争力下降、结构性失业增加等较严重经济问题的一种经济现象 。 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快速发展,庞大的国内市场吸引着全世界的制造业,其中对日本制造产业的分与分转移极具吸引力,已引起日本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日本国内有不少人认为,日本制造业因为陆续向中国大陆与其它亚洲国家转移,引起本国产业空洞化的现象,导致了诸如失业增加等社会问题。日本国内真的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现象吗?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正经历着产业升级过程,所不同的是日本没有发生"产业空洞化",仍然是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大国。通过世界银行发布的《2000世界发展指标》,我们发现:1、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占GDP比重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在产出结构方面,日本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从1980年的29%下降到1998年的24%;同期相比,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则从22%下降到18%;1998年高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为21%。 这实际上与这一时期各国在进行产业调整相关。从1980年和199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服务业增加值在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是明显上升的。日本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从1980年的54%上升到1998年的61%;同期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也从21%上升到33%;美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则从64%上升到72%;高收入国家由59%上升为65%。 2.中国已成为日本企业海外投资首选地。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对日本2567家企业进行的"为迎接21世纪日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现状和前景"的调查显示:2002年-2004年将增加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占49.1% 。日本经产省今年2月公布了一项关于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生产的调查报告 。其结果显示,平均每7家制造业企业中有1家在过去数年间向海外转移生产,转移的地区近80%在亚洲,其中40%的企业选择了中国。调查同时表明,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生产中占80%的是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和加工业;另一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生产厂家,为在当地进行组装加工的母公司或为相关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和散装零部件。日本的研究开发部门向亚洲地区转移的几乎没有。这说明,日本近年来向国外特别是向中国转移生产和投资是正常的市场性行为,以便降低劳动成本和交易成本。近年来日本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与其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生产成本过高有关。而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包括向中国转移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美的服务业经贸关系在中美双边贸易关系中,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大低于商品贸易所占的比重,其年均增长率为8%,也大大低于商品贸易年均17.5%的增长率。在这一领域中,美国对中国处于绝对的优势和完全的顺差地位,1996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10亿美元,仅美国影片每年就在中国市场获得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中国“入世”后,由于中国承诺开放的新市场主要集中在服务领域,中美双边的服务贸易必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并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新支点。具体表现为:1.服务贸易额将会大幅上涨。由于美国对技术出口的限制和我国对众多服务业的严格管制,中美双边服务贸易额一直较低,增长速度也不高。中国“入世”后,各种限制措施必将放松和逐步消除,加之,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和商品贸易的快速增长,也必然会带动与商品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增长,从而共同推动中美双边服务贸易额的迅速增长。2.中美服务贸易的领域将大大拓宽。目前,中美服务贸易主要局限在旅游、劳务输出、技术许可等几个有限的领域。“入世”后,中国承诺将开放通讯、保险、银行、证券、分销、专业服务、房地产、交通运输和影视等30多个行业,基本上涉及到了服务业的所有部门,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拓宽中美服务贸易的合作领域。3.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的顺差将可能急剧扩大。美国是一个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9/2000》提供的数据,1998年美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GDP中的比重高达71%,而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则大大滞后,1998年我国的服务业产值只占GDP的33%。而且,美国服务业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规模都远远高于我国,相比而言,美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占压倒性优势。同时,从中美达成的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看,主要是我国承诺“入世”后将大量取消或放松服务业中的管制措施。这将使美国的服务业全面扩大对中国的服务出口,使业已存在的顺差额进一步扩大。

一、农业人口状况和环境不同

美国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的条件是人口稀少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雄厚的工业能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中国的条件是人口众多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政府投资让普通劳动力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土地多而优的发展现代化的大规模的农业。中国现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业也比较先进。和美国比各有优缺。

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不同

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

中国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三、政策不同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伴随着农户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按照利润最大化准则自由地配置农业资源以推进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美国政府还根据市场机制本身的不足,采取了许多政策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政府的干预措施起初只限于流通领域,以维持农产品价格为中心。

中国为了优先发展工业,长期以来国家曾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抽取工业化原始积累,导致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的自身积累能力十分低下。

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美农业发展现状、中美对农业能源的政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中国   美国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