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南平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南平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南平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28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平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平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福建南平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和远景规划
  • 2、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健康南平”建设跑出加速度
  • 3、南平的经济概况
  • 4、南平市农科所为闽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 南平市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健康南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21年省对市绩效考评中,南平市医疗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3.51%,位居全省第1位。

十年来,南平市医疗健康资源供给不断扩增,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组数据见证着南平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变化:2020年南平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7.46岁,10年间提高了3.09岁,年均增加0.31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5.72%,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84元,均等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末,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提高到57.82%,比2012年增加17.9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保持稳定;全市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为1.8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10‰,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核病、艾滋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及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全市连续27年无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报告,17年无白喉报告病例,小儿麻痹症、麻疹、乙肝等疫苗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十年来,南平市持续推进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南平市第一医院综合病房大楼、第三医院整体迁建等市级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闽北中医重点专科大楼项目主体工程建成,武夷新区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平台项目开展勘察设计。 邵武市 、浦城县、 建瓯市 、顺昌县妇幼保健院, 武夷山市 中医院等完成新址新建搬迁。政和县中医院、延平新城医院等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10个县级综合医院开展县域医疗技术服务六大中心和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完成58个中心建设。市级医院4个专科、县级医院14个专科列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病有所医”惠民生,“医有所惠”谋民利。十年来,南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10个县(市、区)全面完成县域总医院组建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科学规划设置1159所一体化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开通村级医保终端服务1278个,实现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双向转诊等建设。

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全市积极开展检验检查互联互通互认工作,通过优化就医流程、信息系统改造等方式,实现省、市、县三级满足条件的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报告互认。截至目前,南平市已实现27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和实时查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引用数2603份,互认金额3.34亿元,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十年来,南平市积极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筋强骨健”,成立南平市中医医疗联盟,加强对口支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截至2022年8月,全市共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养)项目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省级“创双高”重点专科3个,省级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34个,中医药人才队伍和服务水平得到加强。县域常住人口30万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10个县(市、区)均有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目前,全市共建成112个中医馆,2022年底将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

十年来,南平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59支,参与家庭医生2324人,与辖区内居民签约81.3万人,提供慢病监测、上门随访、健康管理、用药指导等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帮助老年人“病有所医”。鼓励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养老床位或开办养老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公立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3个,全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签约地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基本实现应签尽签。持续推动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目前,60%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到100%。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平市筑牢战“疫”的铜墙铁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建立流调队伍融合协同机制,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派出近千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上海及厦门等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奋进“十四五”新征程,全市卫健系统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宗旨,抓紧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补齐卫生事业短板,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不断续写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为南平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根基。(林奥 陈雯)

2015年全市GDP完成1339.51亿元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增长9.1%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增幅与1-11月持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23亿元,增长4.5%,增幅比1-11月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78.16亿元,增长8.6%,增幅比1-11月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72.12亿元,增长12.3%,增幅比1-11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428.05亿元,增长8.2%,增幅与1-11月持平。三次产业结构为:21.6:43.2:35.2。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加快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三大产业组团建设。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展开产业调研论证,编制旅游、养生、生物、创意、矿产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加紧生成。坚持抓大扶小,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培育首批31家新“五南”式重点工业企业。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配件、纸及纸制品、电线电缆、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七大产业加快集聚发展,2012年实现产值252.78亿元,增长29.2%。实施工业“四个一批”项目,南纸、南铝、太阳电缆、中竹纸业、王斌装饰、圣农产业化等一批重大技改和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工业项目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比重35.9%,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达67家,新创国家级品牌4个、省级品牌32个。工业化带动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了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17%和21.87%,是“十五”以来增速最快的年份。

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2012年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2012年有大中型企业36家,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福建南纺、福建南纸、太阳电缆、圣农发展,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南铝为福建唯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企业,圣农发展是光泽县鸡业公司。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该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乳品产区。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最大的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2012年生猪出栏242.92万头,比上年增加9.17万头;家禽出栏19766.77万羽,比上年增加6390.06万羽;兔出栏247.44万只,比上年减少90.14万只;羊出栏17.66万只,比上年增加0.08万只。奶牛存栏2.89万头,牛奶产量9.76万吨,比上年增加0.005万吨;禽蛋产量4.85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肉类总产量41.87万吨,比上年增加8.0万吨。

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35万亩,比上年增加0.5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7.56万亩,比上年增加0.28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37万亩,比上年增加0.01万亩;网箱养殖1.50万个、37.73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10.12万吨,增长7.4%。

完成6个水稻品种申报审定工作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其中5个水稻品种通过福建省初审,推荐13个优质稻新品种参加国家、省区域试验或联合体试验;

引进13个网纹甜瓜品种,4个小番茄品种,进行栽培管理工作收集试验数据,进行小番茄测产;

在 南平市 建立各类食用菌示范基地6个,示范总规模100余万袋;

承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其中甜糯玉米两组22个品种,菜用大豆品种1组10个品种,甘薯3组34个品种;

……

日前,南平市农科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南平分院)2022年度半年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亮出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的一组组数据,见证和记录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了南平市农科所2022年上半年发展的铿锵步履。

今年以来,南平市农科所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协同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借助省农科院科技与人才优势,围绕水稻、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等南平区域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技术展示、技术推广、技术合作、人才培养五大方面为协作内容,通过打造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等平台,为推动南平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论文要写在大地上,成果要留在农户家。省农科院南平分院生态农业研究中心在武夷山吴屯乡、岚谷乡,浦城莲塘镇、枫溪乡等地推广‘稻-萍-渔’‘稻-萍-螺’生态种养模式,注重科企合作技术推广、科研协助推进项目。”南平市农科所所长张传生介绍,省、市科技人员还深入武夷山、松溪、建阳等地茶园,为推进生态茶园的建设推广提供科技支撑,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在浦城薏米产业绿色发展与秸秆综合利用服务和高档果蔬生态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张传生说。

与此同时,省农科院南平分院数字农业研究中心在服务重点县市、完善数字中心建设上有所收获。推进光泽数字农业先行县构建,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逐步构建分院数字农业研究中心溪口山示范区,推广数字化果园建设及技术集成应用等。

“华东球根花卉研发中心被列为第七期福建省林业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基地,鲜切花示范30万株,繁育商品球100万粒,籽球200万粒,诱导原生籽球200万粒;建成20亩省级百合种质资源圃,引进种植百合种质资源49份;全面启动20000平方米种苗工厂建设,规划建设1000平方米百合种质保存与繁殖实验室。”张传生表示,省农科院南平分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不仅在构建球根花卉产业链方面取得好成绩,而且还根据我市食用菌种植特点,积极推广食用菌种植相关技术,助力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

省农科院南平分院落叶果树中心则以梨、桃、李等落叶果树生产示范及技术推广为中心,扎实推进基础建设,加速技术落地生根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推进葡萄引种和高新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新引进葡萄种质7份;引进低需冷量早熟桃品种6个;完善建瓯基地梨种质资源圃建设,引进梨种质资源32份,完成梨种质资源圃内180份资源的保存工作。

农业,是大国竞争的基石;种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在推动绿色作物育种,增强种业自主实力方面,省农科院南平分院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与中国水稻所、湖南水稻所专家组建团队科技特派员入驻永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永富种业创新研究院”,以合作项目为抓手,加大院地合作和科企协作力度,把创新链、成果链、服务链建在产业链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创新体系与产业培育机制。

“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我们在武夷山五夫镇建立育种基地300亩,加强优质、高效、高产、稳产、绿色安全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在闽北建立种子生产基地2万亩,带动农户4000多户,预计增创经济效益1300万元。”张传生说。

“农,天下之大本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都离不开农业基础。省农科院南平分院常务副院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表示,省农科院南平分院将始终以党建抓引领,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让科研种子扎根闽北广阔田野,为全省乃至全国种业繁荣及粮食安全作出更多积极贡献。(卢国华)

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南平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南平发展健康农业政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发展   增长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