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市场失灵农业市场问题
农业政策市场失灵农业市场问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农业政策市场失灵,以及农业市场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说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和原动力?
- 2、潍坊市高新区计生委在2008到2010年为独生子女入的意外伤害险,现在要用这份保险了,却被告之没入,只为...
- 3、市场失灵在农业领域的表现有
- 4、农业市场调节失灵名词解释
- 5、土地改革政策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 6、市场失灵在农业领域的表现有哪些
这个需要弄明白市场自身调节和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关系。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或者说当市场在经济活动的某些方面难以有所作为时,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其一,由于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产出存在一定的时滞,因而会造成经济波动。特别是那些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期间规模不能改变的产业部门如农业部门,其供需难以通过市场调节达到均衡。为了减轻经济波动,需要政府在中长期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宏观经济规划,为微观决策提供指导。其二,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如财政收支总额,对于经济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确定和控制都不是市场所能胜任的,只能由有关宏观经济当局根据市场动态和稳定经济的需要进行管理。其三,外部性问题。当某些经济活动(例如污染)导致外部其他人的受益或受损没有被计入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时,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需要政府干预。其四,公共产品问题。天气预报、环境保护、社会秩序、国内法律和规章制度、基础科学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在享用上不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社会公众都可以从这些产品的提供中受益,而单个厂商却缺少提供这些产品的足够动力。这就需要政府来兴办,或者通过宏观政策加以引导。其五,垄断问题。在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行业,市场有产生垄断的倾向,而垄断妨碍竞争和效率。因此,反垄断、保护公平竞争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其六,公正的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稳健运行的必要条件,但市场难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来调节。其七,经济发展的方向或规划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规划,需要根据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相对集中力量,创造出具有引导性的产业优势。其八,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的分布是非均衡的,如在证券市场内部人员可以知道外人不知道的内情、医生比病人更了解病情等等,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保证交易的公正性。其九,当经济出现危机时,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固然也可能恢复,但往往需时太长,经济波动过大,影响社会稳定,需要政府总揽全局,进行必要干预。
社会消费支出是政府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资支出是非生产性,消费性支出,它有时也被称为社会消费支出的开支的类型,这是最大的区别。而这样的付款不构成任何资产,但它是社会再生产的条件下,必须有显着的外部效应。
社会消费支出是国家实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是确保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层面的一个重要支出。政府不仅要为公民提供国防,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而且要保证适当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消费支出项目,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循道卫理费用,管理费用,国防支出,外交支出,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疆供应商部门开支。下面的一些介绍。
二,社会,文化和教育费
1,性质和意义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费用
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开支,是指政府财政事业部门的文化,教育,科学,医疗开支。性质的开支如下:
①社会文化和教育费,属于消费开支,包括员工的工资和公众的文化和教育SCISAT部门支付这些单位的预算支出的经常性开支的资金。在
②社会文化和教育费用属于非生产性开支,因为这些部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文化SCISAT职业发展,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的工具和劳动对象,提高效益。这些特质的社会和物质生产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社会,文化和教育费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西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采用新的科学和技术成果的80%,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教育是进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提高水平的文化艺术,源和基础。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③健康发展是一个民族具有良好的物理健康的保证。
④文化人类精神的阶梯。
正是因为科学的职业发展,教育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国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支持其发展。这在中国支出的规模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支出。如下表:
时代的社会文化,教育,社会文化和教育占财政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1996年26.2 3.06
1997年26.7 3.31
1998年27.1 3.74
1999年27.6 4.43
2000 27.6 4.90
2001年27.6 5.35
2002年26.9 5.63
2003 26.2 5.51
2004年26.3 4.68(GDP调整,增加至2.3万亿美元)
社会,文化和教育费用:
(1)除以支出部门,包括:文化经营费用,经营费用为教育,科学及经营支出,医疗支出,运动生涯费,通讯费,以及广播电视运营开支,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和其他支出项目。
②支出划分,包括:人员支出,公共支出(包括官方费用,分散的设备购置费,维修费,营业外支出)。
3,社会,文化和教育支出管理
①配额,配额管理。容量管理,文化,教育,科学监护人和机构能力,除了考虑规模经营的机构,还要考虑国家能力的比例,等比例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制度层面。收入固定和支出定额管理主要分为两大类。循道卫理机构的文化,教育,科学基金的规模容量和固定的财政判断的依据。
②财务管理实践的社会文化,教育,3: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之间的差异,自我配套企业管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这三种管理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没有足够的科学和合理。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部门宣布了一项新的管理办法:采取“批准的收支平衡,固定或定额补助,超支不补,节约留用”。政府财政的机构,单位收入和支出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固定单位或固定补贴标准。已确定的补贴金额,一般不再调整。单位的预算规模的单位,按照他们自己的资金来源,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自行确定,自求平衡。总的原则,政府希望该机构正在逐步走向市场,与政府脱钩,以减少政府开支的压力。这是目前的过渡方法。在我看来,真正的原因,科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办公室。无论市场完全错误的。西方国家不这样做。
,行政开支
行政开支的开支,以确保正常运作的行政机构的国家。这是国家行使其职能的必要支出。这笔开支的主要经营范围是国家机关,国家权力在行使其职能发生在各级行政机关,执法机关和外交机关开支。行政开支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任务的主要方向决定国家权力机构的复杂性,建立和管理的范围。
(一)行政费用包括:
1管理费。如全国人大资金,为政府机关,政协基金,中央和各民主党派和资助社会团体管理局资金的资金。
2外交。为境外机构,国外费,外交好客的和其他外交成本提供资金。
3,武警部队的资金。
4公共检察官,法,司资金。
(二)行政费用管理
1,管理费用高的原因:
①的机构和人员膨胀扩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②当局奢侈豪华气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导致扩大;
③政府包揽的权力。效率低,从而扩大行政开支。
行政成本在中国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如下表:
时代的行政开支作为财政支出的百分比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的行政开支的比例(%)
1978 4.7 1.46
1980 6.1 1.67
1985 8.5 1.91
1990 9.4 2.23
1995 14.6 1.70
2000 17.4 3.09
2001 18.58 3.61
2002年18.60 3.90
2003年19.03 3.99
2004 19.38 3.45
四,国防开支
(一)中国的国防任务和目标:
保卫家园和国家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政府职能。只要国家存在,国防开支不会消失的财政支出项目的国防开支是财政的基本功能要求,建立强大的国防是国防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护。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包括:
1,巩固国防,国防,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性;
4,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二)国防支出;
国防开支国防和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成本,其主要项目包括:国防开支,民兵建设费用,营业费用的防御相关的研究,国防经费,军事特殊项目和其他费用。
(三)国防开支的决定因素高,低:
1,经济发展水平的水平。从根本上规模的国防开支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经济实力薄弱的基础上与国防有关的开支,国防开支往往受到限制。
国家管辖范围控制范围的大小。一国领土内,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国防开支相应较大,相反,较小。例如,中国和新加坡的国防开支是没有可比性的,前者往往是100倍以上。
3国防政策。一个国家,如果它是攻击性的,扩张性的国防政策,军费开支往往是很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费占财政总支出的40%以上。目前,美国对外扩张的军事政策,也往往会导致军事支出比重大。防御性的,中性的,和平共处,国防政策,往往是军事费用低。瑞典,瑞士和其他国家。
防御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平时的国防开支趋向于减少的数量,战争或军事对抗的爆发内乱期间,内战,国防开支将大大增加。
中国的国防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GDP
时代的国防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开支中所占比例的资金支持(%)比例(%)1978年14.95
4.63
1980 15.77 4.29
1985 9.55 2.13
1990 9.41 1.56
1995 9.33 1.09
2000 7.60 1.35
2001 7.63 1.48
2002 7.74 1.62
2003 7.74 1.625
在一般情况下,目前中国的国防开支与发达国家和大国相比是低的。
如美国的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的3.04%
俄罗斯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的2.41%
英国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为2.5%
法国国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的1.96%
德国的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为1.1%
日本的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的0.95%
中国的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为1.48 %
描述,德国,日本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军队是有限的,如此之低。中国的国防开支占GDP的比重低于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
第二节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
- 采购费用
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概念和特点:
概念:所谓的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分配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基础设施的财政支出分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非生产性开支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文化,教育,科学,健康,和其他部门的办公场所和设备,以及购买和安装的仪器。
2,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
①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目的主要是社会福利的特点。
政府住在宏观调控的政府投资的主导地位,不只是一般的高,低角度进行评估,并安排为自己的投资带来的经济利益,一些机构,管理当局投资可能是低利率,甚至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在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如机构,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正外部效益,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整体利益的人。
②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和长期的。
政府的财政状况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大部分的资金来源是免费提供的,你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这一点,这是难以实现的私人投资。
③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政府财政投入一般要考虑的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需要,考虑到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解决的瓶颈部门和行业,以确保良好的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二,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方向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方向包括三个部分 -
1,社会和公众的投资项目需求,包括国防,政府机关,公检法司部门的设施,科研,教育,文化,卫生部门的设施,以及环保等城市公共设施。
2,一流的投资项目,包括能源,交通,邮电和电信业,农业,水利,气象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基础。
3,竞技类项目的投资,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配送和仓储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
从市场经济的范围看,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财政支出,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是前两部分,一般不应该干预政府投资的第三部分。意味着政府投资支出,社会福利项目和类投资项目的范围,一般应不参与竞争类项目投资的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防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必要的干预,反映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在分配有限的政府资金,他们可以专注于关键领域。因此,政府的财政投资主要集中在三个主要领域。
社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领域。社会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在文化,教育,科学和技术研究,公共卫生和其他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政府财政在这方面的投资,你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公共基础设施是指外部环境,必须构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码头,机场,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固体废物处理。政府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优化外部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广泛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专家指出,亚洲开发银行,亚太地区,以广泛的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增加在这方面的投资。他建议,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占GDP5%到7%,为了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在该地区内的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尽管它可能是收费的,但基本上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性质,因此,主要由政府财政投入。当然,民营企业也可以参与投资,但政府投资的主要领域。
经济基础产业的投资。
经济投资基础产业,民生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种产业资本密集的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巨大的投资降水量更难以恢复;明显的外部影响,一些行业,有没有利润或低利率的情况下。鉴于这些特点,经济基础的行业,如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水利,交通,能源,军事,民间投资实体一般都不愿意主动进行投资。没有政府财政支持的投资支出,经济基础的行业是难以迅速,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政府应在更大程度上参与了这些行业的投资,而利用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出资。
三,投资在高科技产业以及专注于能源和稀缺资源的开发领域。
新兴产业,高科技和高风险的产业,提供国民经济的技术设备,以确保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的新的特殊行业。一些重要的能源和稀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一些垄断行业的私人投资,是无法或不允许在行业中的私人投资,政府必须推行金融投资。
第3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 购房支出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农业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为了稳定农业,政府财政应参与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高生产。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工业发展和繁荣的循环是分不开的。只有在农村,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政府开支是责无旁贷的。
3,一个必要的条件,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由于在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低,依靠自己的资金可以在不增加投资,政府财政投入不够,农业部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政府的财政状况,必须加强农业基础产业的投资。
我们的财政农业投资概况如下:
“十五”计划期间的第九个五年计划中,政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绝对量,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逐年增加年。如下表:
时代,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十亿)的比例(%)占财政总支出
1996 1995 574.93 8.43 700.43 8.82
1997年766.39 8.30
1998年1154.76 10.69
1999 1085.76 8.23???
2000 1231.54 7.75
2001年1456.73 7.71
2002 1580.76 7.17
2003年1754.45 7.12
2004 2357.89 8.2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371374页的相关数据。
但是,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徘徊,甚至是下降的趋势,1999年及随后的几年,还没有达到1995年至1998年每年的比例。在1998年的最高点的比例,财政总支出的10.69%。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发展农业的财政支出,投资结构不合理,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投资的一小部分,以及区域投资不平衡的条件下,东部的投资比重是大于在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投入。
,如何提高金融投资的农业政策:
在新的形势下,国家财政要进一步提高对“三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对农业的财政支出的范围和重点,对农业的财政支出集中在那些“外部效应”强大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江大河的治理,农业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示范,产业化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自然灾害和防御。采取以下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发展:
1,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农业
2,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3,改革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①主要是社会福利的国家基金规模的农业项目形成,原则,采取无偿财政资金支持;
②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农业项目的示范作用和显着的经济效益,可以采取国家股折扣。
第四节社会保障开支
- 转移支出
概念和内容的社会保障支出:
1,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是转移性消费领域是转移性支出类项目。转移补助金支出,养老保险和社会援助支出,捐赠支出,偿还债务和其他费用,包括我们现有的科目体现转移性支出科目:社会福利和救济支出,价格补贴支出,偿还债务,中央到地方补贴支出。包括退休金和社会救济支出,补贴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所谓社会保障是政府财政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和经济困难,遇到其他事故。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安全的角度来看,由两部分组成: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所谓的社会保险的国有企业职工在退休,患病,残疾,丧失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并给予货币或实物补贴失业,这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活动。所谓的社会福利,国家通过货币或实物,以生活中的困难或公民在某些情况下提供补贴的活动。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职工生育保险,社会养老,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其他社会福利。
2,社会保障支出:
①社会保险支出:政府财政在工人年老退休,患病,残疾,丧失工作能力,并给予货币失业或支出所产生的实物补贴,它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和其他费用,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社会救济支出:公民或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生活困难,为市民提供货币或实物帮助因灾害损坏的临时支出,它包括贫困和救灾
3。社会养老金支出:政府的抚恤和优待现役的费用,退休,复员,伤残退伍军人和革命烈士保健,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组成部分。
(4)社会福利开支:由政府资助的公共福利设施设立各种补助补贴,社会服务开支包括国家和政府全资拥有的养老院,幼儿中心,福利办公室,其目的是使一组需要特别照顾的孤老残基的年轻的福利和安全
3,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的区别:
链接到社会保险,区分的概念是商业保险,保险公司签约的商业性质的保险,商业??保险是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的方式给予经济补偿或人身伤害或死亡,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共同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是一种保险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是:一个社会保险,国家财政直接涉及的主要是不断以盈利为目的,与社会利益为宗旨。国家财政弥补市场失败的主要干预。的企业性质的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为营利为目的,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在市场机制下,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体系的性质,具体的不同之处是:
①社会保险的规定的社会保险税或收取的费用的单位和个人,为政府经常预算的财政支持,提高社会保险保费收入超过支出,财政支持,商业保险完全靠收取的保险费,索赔资金,自筹资金。
②社会保险受益人领取保险金不具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商业保险要求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具有一定的
③社会保险的强制性标准政府实施立法手段,商业保险是自愿的,没有强制保险。
第三,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加快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央第16次全体会议公报”)。
1,首先,我们目前的融资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以现金为基础的公式。严重的“现金基础”的管理办法仍然是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社会保障资金量的条件下应用,它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在最近的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但它是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的“高龄”进入21世纪,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快速增长的势头。
因此,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风格的基金筹集模式或转换部分基金类型。所以,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其基金结余投资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可行的办法是在执行部分的基金类型,也就是说,在保险基金收入,以应付开支,留下一定的积累。
2,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固定的,专业化,法制化。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征税方法。中国采取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支付仍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在我们收集的社会保险税将有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并全额支付。
3,范围逐步扩大社会保险只保城镇,不能维持农村“来解决这个问题。广大的农村人口无法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和医疗保健。因此,应支付给农村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
市场失灵在农业领域的表现有:市场无法防止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提供环境物品),导致过恳和水土流失、过牧和草原退化、化肥农药污染。以及市场不提供对农业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持的回报,但社会需要这些服务。
市场无法有效配置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公共资源被滥用。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
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市场失灵解决技巧
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外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
1、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农业政策市场失灵的最优配置。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
2、假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不存在,经济运行存在无效率、不公平问题。
3、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市场不存在,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垄断市场的影响。
4、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市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市场的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农业政策市场失灵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
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
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市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市场的失灵。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经验与政策集合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多减少到2000多万,社会与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多人在思考,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取得了哪些基本经验?有哪些重大的政策集合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普惠性和选择性。所谓普惠性是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越来越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如土地产权改革政策,以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政策,农产品价格与市场政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等,这些普惠性的政策为所有的农民提供了同样的制度框架,使绝大多数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所谓选择性是指中国政府对于在普惠性政策框架下不能够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农村开发扶贫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普惠性和选择性的农村发展政策相结合,一方面使市场经济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解决了某些市场失灵问题。普惠性和选择性政策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得市场和政府的功能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按照改革的时间先后和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所实施的农村发展政策集合和所获得的基本经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为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新中国建立后,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没收地主、富农和官僚资本多余的土地,无偿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土改后由于担心土地私有化会导致两极分化,因而迅速地开展了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以及后来的人民公社化,土地由短暂的私有变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集体所有和集体生产经营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某些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难以提升等致命性问题,因而在1978年诱发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种改革一开始还是作为典型来试验,对此在政府、学术界和农民群众中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由于这种改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迅速出现。中央政府从不允许到允许试验,从允许试验到广泛讨论,从发中央文件认可到形成国家法律,最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由于中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水
平还比较低,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因而中国农村土地两权分离式的改革还是采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穷人不仅没有受到伤害,而且还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以农产品价格改革为先导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如果说以土地两权分离为特征的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产权基础,那么以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为先导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则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几乎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中国政府改变了原来长期对农产品价格实行计划控制的政策,首先放开了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的价格,并提高了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以后,价格大幅度上升,农民大为受益,随之这些农产品供给迅速增加,质量提升,农业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粮为纲”的产业结构,经济作物、畜牧业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在对城市居民实行物价补贴和提升工资的情况下,农产品消费者的剩余增加了。相互呼应的改革政策实现了城乡社会的帕累托改进。农产品市场化改革使农民和城市居民都尝到了甜头,同时也为政府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积累了经验。中国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农村从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别人要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到请别人承认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转变。中国加入WTO使得本国的农产品面临着更加自由化的国际市场竞争,缺乏竞争力的农产品和相关的生产者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迫使政府和农民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政府采取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农业保护政策,农民采取了更为科学的生产手段、生产方法和更为现代的组织与产业连接方式。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也使得农村居民内部和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不过这种扩大是在收入增长速度不同情况下的扩大。
三、以家庭承包制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确立
将家庭承包经营作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最基本的形式,是中国政府和农民经过长期实践而做出的选择,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作为一种组织制度已被中国政府写进了宪法和农业法。中国的实践和国际经验证明,农业家庭经营适合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将家庭经营作为农业最基本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其主要的原因是:第一,在于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第二,在于农业生产一般可以从头到尾由—个劳动力者单独来完成,不需要十分严格的社会分工;第三,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很多农业技术可以由单个人或家庭来完成;第四,在于农业家庭经营平时劳动不需要精细的劳动计量,但却可以将平时的劳动与最终的报酬挂起钩来;第五,在于农业家庭经营劳动激励多样,很多闲暇时间和半辅劳动力都可以得到利用,监督管理成本最小。中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是农产品供给增加的重要微观经济原因之一。中国政府通过推行以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拓展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体系,使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与企业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农民在获得经营自主权以后,通过有利于农民的经济组织形式的构建与完善,来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和经济地位。
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产品价格逐步市场化的改革使得各种农产品的比较利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以后,主要是根据比较利益安排自己的生产结构,因而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迅速上升,粮食播种面积开始下降。为了调整经济收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政府开始征收农林特产税,并频繁地调整粮食的收购价格,并在1998年-2003年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但由于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具备和政策设计不科学,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不仅未达到预想的目标,而且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也负债累累。为了解决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国家实行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承担退耕还林还草的农户实行粮食和资金补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总体上增加了农民收益,但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自发性、一致性和滞后性,导致某些农产品在某些年份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跌,农民因此而遭受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比较优势不断下降,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农村走的是分散工业化道路,即所办的乡镇企业分布在广大的农村。这些乡镇企业为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农村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城市国有
企业的改革和“三资”企业的大量涌现,乡镇企业的竞争弱势逐步显现,乡镇企业开始实行集聚化发展战略,进而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产业集聚产生了规模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的农村财政体制改革
在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所有的农业剩余都转化为国家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农业难以实现扩大再生产,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农民生活改善不大,以至于到改革开放时出现了2.5亿的绝对贫困人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放开了农产品价格,并实行市场经济,通过农产品价格政策来转移农业剩余的经济条件逐渐消失,从这一点来说农民的负担大大地减轻了。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负担是隐性的,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负担显性化了。改革开放后农民的负担除了农业税及农林特产税以外,主要表现为“三提留,五统筹’以及对农民的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这些收费由于不公平、不科学,所以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仍然矛盾重重。直到2006年国家取消了除烟草税以外的一切农业税费,农民彻底解除了经营农业的社会负担。以2004年为标志年份,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全面系统的农业保护政策,政府不但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而且增加了对农村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贫困地区的县乡财政状况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民也成为公共财政的受益者。
六、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宗旨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提升
通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的不断完善,中国农村的人力资本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到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已经进入到了不用付费的新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幅度地增加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出,义务教育正在走向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均等化。农村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城市的非农产业就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越来越好的条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的同时,提高了出生人口的质量,使得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政策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七、以保护弱势群体为原则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市场经济为财富的增长创造了活力,但经济增长并不能够保证每一个人的福利都增加,这就要求政府采rg--些特殊的扶助和支持措施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农村的特殊或弱势群体的基本需要主要是通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来加以解决。相对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弱化。进入到21世纪,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掀起了全面建设的高潮。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即通过农村人口广泛参加政府主导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农民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取代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功能,为老年农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即通过建立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充分发挥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使农村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因贫困而使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医治的困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农村中丧失劳动能力、因灾因病致贫的特困人口以及传统意义上的‘l五保户”(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或保读)得到有效的供养。
八、以推进民主化进程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创立
中国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中国的村民自治制度集中地体现在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当中,该法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产生程序和任期等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是当代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管理制
度、村民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首先扩大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其次是推动了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村干部由过去的任命制变为选举制,基本保证了农村干部能够更好地为农民服务,维护农民的利益;乡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由过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变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有利于增大农民的自主权。
九、以提高生存能力为根本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
中国在整体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稳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效地完成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的双重任务。中国农村扶贫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道路。中国政府通过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贴息贷款、移民搬迁、科技扶贫等比较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农村扶贫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有力的政府主导、开发式扶贫模式、逐步的瞄准机制、穷人赋权与参与、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积极的国际合作。
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中国政府所确定的基本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步入重要的战略转变阶段。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新农村建设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农村建设的五项内容中,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
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要求,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要求,民主管理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采取以促进农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完善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政策体系,逐步构建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体系和不断完善农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保障政策体系,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以上十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政策集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村发展政策体系。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土地政策为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产权基础;渐进性的农业市场化改革优化了农业相关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拓展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体系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主和政府导向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较好地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农村分散工业化到城镇化获得了产业集聚效应;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与减免使得农业经济利益的外流逐步减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支农政策完善使得农村公共品供给在显著的改善过程中趋向均等化;农村人力资本提升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为农民收^水平的提升构建了长效机制;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实施使绝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农村居民特别是最贫困人口编织了一套生活安全网;所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较好地保证了农民参与到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当中来;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是这一系列成功经验与政策的发展与总结。
本文是UNDP援助建设中国国扶贫中心项目(CPR/05/208)“中国农村有利于穷人发展政策研究”的部分内容。
市场失灵在农业领域的表现如下。
1、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
2、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3、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农业政策市场失灵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业市场问题、农业政策市场失灵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8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