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案例分析报告 农业政策分析模型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业政策案例分析报告 农业政策分析模型,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业政策案例分析报告 农业政策分析模型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农业政策案例分析报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业政策分析模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今天给各位分享农业政策案例分析报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业政策分析模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 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问题,建国后多次在农村采取了重大决策,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 3、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

农业可行性分析报告该怎么写?怎么才能写出好的农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呢?一起来看看我为您整理的农业可行性分析报告的范文吧!

   农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1]

一、基本情况

高二乡丰陈村 七星湖 状如北斗七星,奇妙地分布于浙中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磐安县境内的省级风景旅游区高姥山,地处该县东南部沿S40省道延伸。

与台州市仙居县相邻,四面环山,群山起伏。

当地主要特产:笋干、香菇、中药材、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

交通便利,距磐安县城50公里、离诸永高速双峰出口28公里,到杭州2小时车程。

附近有名闻遐迩的高姥山娘娘宫、著名的杜鹃山庄、灵江源漂流和灵江源农家乐。

其生态风景区有待开发。

该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温和,雨量充沛,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

平均气温为18-22℃,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无霜期长,夏凉特征明显,竹海连绵,天然植被丰富,空气极其清新(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为5.8万个),是一处绝佳的避暑胜地。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

七星湖紧靠磐安仙居两县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40多万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且能逐步带动长三角地区消费层次较高的消费群体。

2、地理优势。

七星湖处于高姥山南麓、磐安县城的东南部,海拔90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有毛竹近万亩、厚朴等药材林上千亩。

核心区有几乎全部荒芜的800多亩山地,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

周边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特别适合种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等珍惜树木。

3、开发优势:现在附近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水泥康庄公路贯穿其中。

当前,国家在政策方面加大了支持开发农业产业链的力度,省市县政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生态农业项目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给投资者以长期的丰厚回报。

该区域可形成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服务的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趋势,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从而有利于整体开发生态农业项目。

4、政策优势。

磐安县打造 中国休闲养生城 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5、市场优势。

从上海、杭州、温州、台州等地来磐安旅游度假的客人迅速增多,但休闲度假旅游业的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如能完善功能,引导消费,抓好科学营销,可开发的目标市场空间非常大。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

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 原汁原味 ,避免 视角污染 ,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

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

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高山蔬菜种植园区建设。

围绕现有山地,建设50亩蔬菜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

建设50亩牛角辣椒种植园;建设50亩以上蔬菜用于脱水蔬菜生产的种植园,达到生产加工出口的生态标准蔬菜基地。

建设50亩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长年四季有提供新鲜蔬菜供应周边市场;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珍稀植物培植园区建设。

围绕200亩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地拢和绿化带上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

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在地块的周边和功能空地上特别安排栽培十万棵以上南方红豆杉,逐步形成红豆杉群,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长期来看也可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3、牛羊鸡鱼养殖园区建设。

根据山凹地势,修葺七口山塘,投放鱼类等配套生产;实施舍饲和网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另外建设20亩地特种珍禽养殖基地,10亩山地养土鸡区、500只兔养殖区、其他如羊、牛、等家禽养殖区。

4、阔叶林种封育园生态系统配套建设。

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依山就势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

七座山塘为依托,建造200亩的栽植园,在栽植园建设景观林带;改造300亩山的经济林和观赏林带,尽力体现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园林中花、草、树相映衬。

5、休闲观光配套设施建设。

在生态园区建造休闲宾馆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设会议室、ktv、餐厅、茶座,包厢。

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2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3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的步行小路;

依托高姥山景区沿途改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修建休息亭,连成自然山水园。

建设管理房,设置攀岩、速降、溜索、素质拓展、野外生存、帐篷野营、模拟探险等项目,修建旅游沼气公厕、保洁设施、观景设施,完善标识系统。

建设若干休息亭台、一座露天游泳池、一个标准垂钓园。

6、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规划5000平方土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厂房,加工机械购置;种养基地的水道改建,辅设水网;铺设路灯;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生态农业园林的实施建设,把七星湖逐步建设成高二农特产品的集散地、磐安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自创 七星湖 品牌,以此项目为龙头,带动农户加工地瓜干等休闲食品和脱水蔬菜加工和销售。

2、观光:观赏高姥山特有的山大沟深、山尖坡陡、梁峁纵横、绵延不断、群山环抱,观看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

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杜鹃烂漫,夏避酷暑严热,秋品山村秋色,冬猎雪域奇景。

还可参观农耕文化展览,寻找古迹文化,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3、休闲:泡山泉,游泳,垂钓,享受自然的惬意。

4、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

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山地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暑期吸引学生组团体验农庄生活。

5、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

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6、品尝:品尝原生态的蔬菜和肉类美食,农家米酒,农家特色小吃,按照农家人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农家的热情和饮食文化。

7、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山地租赁、承包给游客,由本地农民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

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本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

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当地产业化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开发农业旅游,可有效地增加农村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

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 高效生态农业 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

3、可以促进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周边农户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实现城乡信息资源的互通,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4、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山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

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7、制约此项目进程的瓶颈:目前的道路不能满足旅游大巴行驶,致使团队接待能力受限。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规划建设设计建设周期目标是 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创星级 。

计划前期投资人民币1000万元,五年内累计投入5000万,长期计划投入1亿元。

项目建成后,年可创纯利润500万元以上,5年可收回前期投资成本并形成滚动开发态势。

如在建设期间逐渐投放运营,收回成本年限可缩短。

预期最佳高峰期年收入可达到800万元以上。

因此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不失为是一条投资业主和当地农民共同走向富裕的双赢之路。

八、实施措施

1、依靠政府坚强领导。

该项目的基础是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因此要加大农、林、水、牧、农具展览馆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高度给予财政支持。

2、采取合作、入股、银行贷款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开发进程。

3、政府扶持。

生态农业的开发,重点要体现完整性,因此要请求县乡政府和各相关单位,在政策处理、证照办理、项目规划、土地流转或租赁承包、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园区各项建设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加快周边村落和进出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设力度,推动此项目的实施。

4、创新管理,提高效益。

结合市场需求,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

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并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5、强化管理。

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

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

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

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消防等安全和卫生工作。

五是要搞好促销。

六是要加强学习,培养和引进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旅游管理服务人才。

结束语

本计划书是在有投资意向的业主实地考察了2000多亩 七星湖 山地和周边村落后,根据业主的设想草拟而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改造 集体化

(3)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

(4)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对比:

(1)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

历史认识:启示: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靠党的富民政策。农村工作要以民为本,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等等。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在1950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大规模土地运动在全国开展。

(2)根据三大改造的方式可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3) 1958年,党中央提出“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我国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

(4)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慰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很大发展。

分析对比:

(1)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历史认识:启示:启示类主观性较大,可以从国家重视三农问题,惠民政策、共同富裕等方面去思考。

点评:本题通过对比发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农村地区实行不同的农业政策,取得不同的效果。从中可以发现,当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两者不适应的时候,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规政策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 范文 一:关于农村政策与法规 教学 方法 的思考

摘 要:学习掌握并切实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基本政策和法律,对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效果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 文化 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公布施行,奠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并不断出台了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临夏农校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将单一的中专 教育 转变为农业中专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农民短期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将《农村政策与法规》作为主要课程之一。但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让学员在工作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一般来说,《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授课教师,没有进行专门的学历教育,或者说在大学没有进行该专业的深造研修,而是从农业专业教师或政治专业教师中派生出的,对农业和政策的掌握与理解难免偏颇。而农村政策与法规的制定、颁布、实施和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学科的一门课程。所以,要上好该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

1.1 教师要潜心学习农村政策与法规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农村政策与法规不仅涉及到农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涉及到我国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及其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等诸多学科领域,而且,新的 政策法规 又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各门学科相关知识及 其它 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必须掌握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最新动态,给学员讲授最新政策,切实指导实际工作。

1.2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农村政策有关的师资培训,加强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1.3 任课教师要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业、农民、农村中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农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为农村贯彻执行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水平。

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效果的有效 措施

2.1 采用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笔者在对村干部学员讲授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一章节时,根据村干部生产 经验 丰富,整体素质高的特点,本人大胆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先让学员分组讨论当地农村土地的经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学员纷纷发言。比如: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土地条块分割很细,农业机械很难使用;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同时也有农民无地可种;城郊农村土地被强行开发修建商品房而补偿很低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又提出了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我提出了有一项政策能较好的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给学员讲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含义、流转方式,以及安徽省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的典型案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更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2 应用换位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换位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临时充当和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讲课,老师坐在学生座位听课,学生讲完后,由讲课学生先做 自我评价 ,然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 总结 。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利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激励,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村干部大专班的教学中,本人选取了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与学生直接相关的主题,采用了师生换位法教学,将七县一市的学员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员代表,通过小组讨论、代表主讲、大家评定、老师总结四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本人对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急切心理有更多的理解,使我对服务三农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个别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学员全方位的能力。参与式教学不但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而且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展示了学员才能,加强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学员的组织表达能力。

2.3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提高学员的带头创新意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在讲授现代农业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员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取得的成绩,讲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通过图片展示了国内外现代农业的模式和类型,使空洞的说教变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作为村干部,不但要承担起农村政策的执行落实,也要成为现代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更要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2.4 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升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学中,本人介绍了近年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学员了解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系统讲述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阐述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在干部进修班和大专班都布置了作业――根据当地实际,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两周的深入调查,村干部提出了许多好思路、好办法,而对 调研 报告 的撰写很吃力,进修班学员倒是完成了任务但是内容大多都比较空洞,甚至只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对此状况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在村干部大专班讲授了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并让各县乡的进修干部与该乡村的村干部组合结对,使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相结合、县乡规划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撰写出了一篇篇有骨有肉的优秀调研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沟通,使学员发挥了专长,弥补了不足,使两个班学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5 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阔眼界和思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措施。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要立足当地实际,更要放眼世界发展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型产业,本人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就邀请省上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和类型,同时介绍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当地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次专题讲座,不但让学员清楚了怎样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是为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范文二:国外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摘 要:本文解析了韩国、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以期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政策;国外;粮食安全;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城镇化应该着眼以下3个问题,即发展重点为中小城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等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视为主体;解决就业、社保、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农民工的主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以损害农业这一国民根基为前提,而应该以发展好农业为前提。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农业政策上应该重点考虑到城镇化与农业如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如何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问题等等。国家在制定农业政策的时候,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着眼,应该将重点放在价格政策、补贴政策和金融 保险 政策上。如果从改革的方面来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眼,即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新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解决农业从业者日趋减少的问题。在欧美和韩国等国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其农业政策法规或许对我国的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启示,本文将对其进行概述。

1 韩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不但依靠工业的腾飞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农业的较快发展。早在1950年,韩国就开始制定计划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并加快了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韩国农业现在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水平都可以同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较。

韩国国土面积小,且农业人口大规模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需急切解决的问题。韩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主要是5方面的合力造成的,即流通体系、农业科技、新村运动、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

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为了避免耕地分散带来的弊端,在尊重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促使土地联合使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了法律来保护农地的流转,从而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韩国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本国农业,从环境政策、价格政策和生产政策入手,综合运用补贴等手段,确立了稻米作为生产政策的最核心部分;新村运动通过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激发其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在农业科技方面,6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属于国家政府人员,从而保证了科技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将销售同生产充分结合起来,保证了生产和流通效率。

应该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宏观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保证农村经济的活力;确保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性,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推动力。

2 美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政策是紧跟市场的。农场主会根据相应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以利润最大化为指导原则,这是其农业发展的主基调。美国政府会根据其中存在的不足,出台相应政策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政策调整。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调控从原先的流通领域拓展到了生产领域,这是基于美国农业巨大的生产力导致粮食生产过剩的情况。罗斯福新政开始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产品生产缩减政策。随后开始了缩减生产金融政策,进而设立了土地银行,为休耕土地提供补助金。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产品过剩可能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从现在的效果来看,达成了宏观调控的目的。

从1985年~1995年这段时间,美国的农业政策开始调整向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这是因为欧洲农业快速发展导致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变动,而且美元开始大幅度升值,引发了其农产品竞争力下降的状况。随后,美国政府不断地削减其预算支出,降低受补贴面积,让农场主根据自身状况与市场状况自主调整 种植 面积与种植品种,从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不但如此,美国还积极开展农业方面的关税与贸易谈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随后的《1990年食品、农业、资源保护和贸易法》更是继续放松对生产的管控,推进了农业的市场化。从1996年以后,政府干预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但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开始重视农场安全,建立了一系列措施,如反周期支付与农作物平均收入选择计划等,并为农业灾害提供救援等等,构建起来一个完善的农场安全网络。

对于农业支持的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集中财力重点补助粮食生产;农业支持政策应该网络化和体系化,避免盲目出台政策;对于农业的支持不应该只停留在行政层次,更应该法律化,进而实现项目化。

3 欧盟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在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共同农业政策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备受争议,但是欧盟农业的发展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其在奶制品、禽肉和糖的出口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摆脱了主要农产品处于净进口的不利状态。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正在转化重点方向,走农业与农村并重的道路,将关注焦点投向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中协议》着眼于提升农业效率并达成农业市场稳定的目的,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在1992年共同农业政策变动中,开始强调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在《走向2020共同农业政策―应对未来粮食、自然资源和区域挑战》中,提出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进而维持农村发展的平衡。欧盟开始利用多种措施对农业支持,如价格支持、农业发展支持以及收入补贴等,并进一步提升其农产品市场的自由度。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放弃了原来的封闭状态,进入到开放状态。

必须以粮食自给为核心制定农业政策;立足于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多功能农业;基于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加大对国内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适当放弃一些低效且处于垄断状态的农业生产领域,来获得农业谈判的主动权;学习欧盟的双边合作策略。

4 总结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应借鉴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经验,汲取精华,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制定最合理的农业政策。

参考文献

[1] 白文周,吴义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8,5: 52-55.

[2] 蔡海龙.美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变化特点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

25(5): 1124-1129.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探讨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论文

2. 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3.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4. 农业法律论文

5. 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

[img]

关于农业政策案例分析报告和农业政策分析模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农业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8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