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农业政策支持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政策研究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阳城农业政策支持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政策研究,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阳城农业政策支持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政策研究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94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阳城农业政策支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政策研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阳城三十年巨变...

今天给各位分享阳城农业政策支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政策研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阳城三十年巨变
  • 2、国家政策扶持农业项目有哪些
  • 3、2022年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应该如何申请?
  • 4、农业合作社支持政策有哪些?
  • 5、农业补贴政策2022标准
  • 6、国家对农业企业扶持政策步骤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30年,对于阳城县来说,同样是不寻常的30年。30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阳城人民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全县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已步入了又好又快、争先发展的轨道。

一、改革开放30年,是阳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30年

经过30年的发展,综合实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跨越。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是1978年1.2亿元的69倍;财政总收入达到12.8亿元,是1978年0.11亿元的1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9元,是1978年81元的50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340位,在中部排70位;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中前进到第8位。

经过30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单一主导向多元支撑的跨越。特色农业、煤炭、电力、化工、铸造、陶瓷、旅游、新型高技术等八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共发展干果经济林8万亩,优质肉牛存栏4万头,桑园8万亩。蚕茧质量综合指标名列全国第一,“阳城蚕茧”列为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煤炭产业基本淘汰了9万吨以下小煤矿,建成30万吨以上矿井18座,核定生产能力达到2130万吨,单井平均生产能力达到29万吨。组建了阳泰煤业集团公司,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所有煤矿实现了壁式开采,资源回采率提高到65%。全部矿井完成双回路送电建设,实现了瓦斯远程实时监测监控,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旅游产业建成了皇城相府4A级景区,正式开放九女仙湖、海会寺等景点,蟒河、析城山正在加紧开发建设,以皇城相府为龙头的精品线路和组团效应正在形成。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300万元、旅游总收入1.6亿元。铸造产业不断上档升级,中高档铸件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产品有离心铸管、电机外壳、汽车变速箱体、空调压缩机、高档铁锅、衡器铸件等十多种。陶瓷产业建起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建筑陶瓷工业园区,铺开16条生产线建设,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平方米;同时,大力鼓励发展日用陶瓷,目前有生产企业13个,年生产能力达到1.6亿件。电力产业实施了阳电一期、二期、三期和煤矸石发电等项目,总装机达到330万千瓦,占到全市的90%以上。化工产业相继建成“813”和“1830”两个大化肥项目,化肥生产能力达到43万吨,同时涌现出一批新型精细化工企业。新型高技术产业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促进曙光电器、先锋机械、多元电子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产品推陈出新。

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跨越。随着改革特别是经济领域改革的步步深入,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县得以建立和完善。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县域经济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煤炭企业和地面企业改制面分别达到80%和40%,初步形成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全县民营企业达到8116个,其中固定资产达千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22家,固定资产达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66家,从业人数6.6万余人,营业总收入达到109亿元。组团参加了乌洽会、港洽会、珠洽会、中博会、煤博会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累计签定合同协议72项、43个签约项目落地,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6.2亿元。

经过3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跨越。人民群众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愁吃愁穿、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吃穿不愁、追求品味,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不到2平方公里扩张到2007年的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2万人发展到10万人,城市道路里程由5.1公里增加到18.2公里,人均道路及广场用地由0.3平方米提高到7.4平方米,人均公共设施用地由5.5平方米增至6.8平方米,县城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不足7%提高到38.2%,人均公共绿地由0.1平方米提高到3.9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8平方米扩大到28.7平方米,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70天,道路硬化率和供水普及率均达到100%。农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90%以上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9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了公共汽车、100%的村庄实现了通电和通电视信号,3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新型清洁能源,移动电话、图文传真、互联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经过30年的发展,社会事业实现了由严重滞后向协调发展的跨越。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高考达线人数由改革开放初期的89人发展到2007年本科达线986人,70多名阳城学子迈入北大、清华的校门。科技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共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6个,引进转化新技术、新工艺600多项,开发新产品240个。卫生事业健康发展,100%的县级医院、80%的乡镇卫生院和近70%的村级卫生所达到省级标准,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和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户达到3686户、7830人,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每人每年达到1400元。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同步运作,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达98%以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蓬勃开展,先后有131个村镇和单位被评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有两镇7村入选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6万多农户建成“十星级文明户”。

二、改革开放30年,是阳城人民持续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拼搏的30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阳城县实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成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冲破“以粮为纲”的单一种植模式的共识,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责任制由包产到队、到组,发展到户、到劳,又从包产到包干,不断深化完善,突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一大二公”的集中经营体制;农村产业结构按照“种植业、大农业、农工商”的调整层次,协调发展了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采掘业、冶炼业、运输业、流通服务业等产业,突破了“以粮为纲”、单一经营的局面。农产品供给分配坚持“统分结合、分层经营”,取消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突破了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改革的同时,阳城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制定了搞活工商企业的意见,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逐步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制,增强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从1978年到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2亿元增加2.4亿元,整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62.2万元,比1978年增长9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4元,是1978年的5倍多。

从1987年开始,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经济发展开始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向以多种经营和乡村企业为主。阳城抓住工商企业改革被列为全省县级综合改革三个重点联系县之一的契机,普遍进行了企业内部“三制”改革,健全了企业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农村改革积极实施“重工强农、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集体经济日益壮大,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县级机构改革按照“小政府、大服务”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在涉农、计划、劳动、工商部门拉开序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行业结构明显变化,出现了“四个一批”,即一批投资数百万、上千万的骨干企业,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企业,一批利用外资、产品出口的外向型企业,一批依托地下、发展地上的加工型企业。到199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986年的2.4亿元增加到5.5亿元,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22.1万元,增长了195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9元,翻了将近一番。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阳城经济社会全面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也是阳城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向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时期。阳城瞄准建设小康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四头并举、二次创业”战略部署。按照“抓大放小”和“抓试点、抓重点、抓难点”的方针,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租赁、联合、破产等形式,启动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批产值达亿元企业竞相涌现,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知名度高的产品走上名牌榜,以“三路、一街、两广(场)、一园”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全面铺开,小康县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1996年,阳城县成为全省13个首批达小康县之一,提前一年实现基本达小康目标。全国农村小康建设“九五”方略研讨会、全省山区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充分肯定了阳城小康建设的成就。199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3亿元,翻了将近两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9亿元,是1991年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元,增长了近两倍。

1998年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阳城进入了巩固小康建设成果、奋力迈向宽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阳城县围绕宽裕型小康县建设,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科技含量为手段,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党组织和班子建设为保障,走过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5年。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桑园面积增加3.3万亩,达到5.3万亩;干果经济林面积增加2.5万亩,达到5.1万亩。粮经种植比由8∶2调为6∶4。煤炭产业关小建大成效显著,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化实时监测与监管系统;铸造产业上档升级,离心铸管、精密铸件等中高档铸件走出国门。占地500亩的建瓷工业园区开工建设,扩张势头十分强劲;皇城相府跻身国家4A级景区,旅游综合收入飞速攀升。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县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职能转变迈出关键一步。累计引进资金1.4亿元、人才 1000多人(次)、技术140多项。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阳城电厂、中美合资大宁煤矿、兰花公司1830大化肥项目相继落户,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府前广场、南环路建设、获泽河治理、新阳街改造等重点工程相继完成,环县城绿化、南关街改造、府西公园建设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县城面貌大为改观。200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9亿元,是1997年的1.9倍;财政总收入达到4.06亿元,是1997年的2.5倍,由全省第七跃居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10元,扭转了多年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阳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争先发展、科学发展、开放发展、创业发展、和谐发展五种理念,主攻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水园林城镇建设、企业改革、和谐阳城建设五个重点,谋求全民创业、对外开放、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创优环境五个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了良好成绩。精心实施“八马拉车、四轮驱动”的调产战略,初步搭建起煤炭、铸造、蚕桑、旅游、陶瓷、化工、电力、新型高技术等多元支柱产业框架。坚持“一个先行、两个先办”(规划先行、急事先办和群众受益面大的事先办),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坚持把县城作为经济建设的龙头来抓,作为对外开放的平台来建,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切实加大建设、管理和经营力度,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解决就业难、上学难、就医难、保障难等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力推动了和谐阳城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GDP的增长、又要COD的下降,把生态环境作为现实的竞争力和未来的生产力,精心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力开展植树造林、治污减排、河流治理工作,初步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同步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阳城渐露雏形。通过几年的发展,全县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人口文化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蚕桑标准化生产先进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网络化工程先进集体。

三、改革开放30年,是阳城进行科学探索、创新发展思路、积累宝贵经验、启示未来发展的30年

30年的发展,阳城县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必须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先导工程,坚持在发展和创新中解放思想,把思想解放的程度、开拓创新的力度,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落实到各项工作中。靠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明确重点;靠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破解难题,使全县上下在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建设经济强县上形成共识,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营造发展氛围、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发展领域,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创造更多的发展成果。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坚强动力,是强县富民的重要源泉。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革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阳城的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必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参与大范围、深层次、宽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把阳城发展融入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之中。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必须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必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大力实施依法治县,加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进程。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六是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法宝,也是阳城县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治县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县委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扬帆竞发正当时,再展鲲鹏看今朝。面对新的挑战,肩负新的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40万勤劳智慧的阳城人民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同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阳城。

国家农业政策扶持项目一:

1.种粮直补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2014年,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区、市)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可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其他品目的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2014年继续在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新疆、宁波、青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报废机具种类主要是已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登记,并达到报废标准或超过报废年限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3.3%。继续执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20亿元,具体奖励办法是依据近年全国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情况,测算奖励到县。对常规产粮大县,主要依据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商品量(扣除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测算)大于1000万斤来确定;对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在主产区产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产区列前5位的县也可纳入奖励;上述两项标准外,每个省份还可以确定1个生产潜力大、对地区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纳入奖励范围。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4年,国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60.5亿元,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在西北实施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补助,在东北秋粮和南方水稻实行综合施肥促早熟补助,针对南方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安排了恢复农业生产补助,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对于预防区域性自然灾害、及时挽回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相关补助力度,积极推动实际效果显著的关键技术补助常态化。

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在全国建设12500个万亩示范片,并选择5个市(地)、81个县(市)、6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2014年,国家将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均衡增产。

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

2014年,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并已按照2013年资金规模的70%拨付地方。继续抓好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推进标准园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在优势产区选择基础条件好、规模大的标准园,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提升创建水平。在支持新建标准园基础上,加强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继续做好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在东北、西北、华北选择冬春蔬菜自给率低、人口多、产业基础好的城市,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工程,制定设施建造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促进设施标准提高、技术规范提高,推进设施蔬菜规范科学发展,提高北方城市冬季蔬菜的供给能力。同时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以配方肥推广和施肥方式转变为重点,继续补充完善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示范等基础工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试点和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新农企合作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扩大配方施肥到田覆盖范围。2014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以上;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通过物化和资金补助等方式,调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其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提升耕地质量。2014年继续在适宜地区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大豆接种根瘤菌技术,同时,重点在南方水稻产区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在北方粮食产区开展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严重地区开展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

16.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

2014年,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项目支持。通过种子工程等项目,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建设育种创新基地。推动新布局的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推动国家相关科研计划和专项加大对企业商业化育种的支持力度。发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二是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推动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将国家拨款形成的育种材料、新品种和技术成果,申请品种权、专利等知识产权,鼓励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或上市交易。研究确定科研成果的机构和科研人员权益比例,并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试点。

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近年来,农业部在种植、畜牧、水产和农垦等行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部分省、市也围绕地方追溯平台建设积极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

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财政补助资金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340万财政资金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三园两场”、“三品一标”集中度高的县(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4个。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示范品种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的集成转化和印发、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核心示范区的建设、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档案记录的建立以及品牌培育等工作。

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3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资金增加到5亿元,2013年中央资金增至10.06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新增1亿元支持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扩建。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4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我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限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政府组织招标采购,兽医部门逐级免费发放给养殖场(户);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二是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为提高我国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从2012年起,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4年将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渔业油价补助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也是目前国家对渔业最大的一项扶持政策。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4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13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4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补助对象按长期作业地确定,2010年12月31日前登记在册的渔户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列为补助对象:一是长期以渔船(含居住船或兼用船)为居所;二是无自有住房或居住危房、临时房、住房面积狭小(人均面积低于13平方米),且无法纳入现有城镇住房保障和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27.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自2012年9月开始,国家安排42亿多元用于海洋渔船更新改造。渔船更新改造坚持渔民自愿的原则,重点更新淘汰高耗能老旧船,将渔船更新改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渔业生产方式转型相结合,形成到较远海域作业的能力。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中央补助投资要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建造进度分批拨付,不得用于偿还拖欠款,不得用于购买国外设备。国家不再批准建造底拖网、帆张网和单船大型有囊灯光围网等对资源破坏强度大的作业船型。

2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4年将继续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排头兵和农业改革试验田。一是认定第二批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和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示范区规模,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投入整合力度大、创新举措实、合作组织发展好、主导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明显的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

2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2014年中央1号文件对进一步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组织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完成改革试验项目中期评估三大工作为重点,充实试验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试验项目组织实施力度,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为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9种规格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实施区域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97个县(市、区、旗、团场)。2014年,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为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降低流通费用,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要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鲜活农产品品种范围,新鲜蔬菜包括11类66个品种、新鲜水果包括7类42个品种、鲜活水产品包括8个品种、活的畜禽包括3类11个品种、新鲜的肉蛋奶包括7个品种,以及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整车合法装载”

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蔬菜是指可作副食的草本、木本植物,经挑选、清洗、切分、晾晒、包装、脱水、冷藏、冷冻等工序加工的蔬菜,属于蔬菜范围。各种蔬菜罐头,指蔬菜经处理、装罐、密封、杀菌或无菌包装而制成的食品,不属于所述蔬菜的范围。2013年1月11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5号)要求,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33.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4年,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优先在丘陵山区、老少边穷和集中供气无法覆盖的地区,发展户用沼气。支持为农户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社、村委会和企业承担建设沼气工程,把开展沼渣、沼液利用作为项目立项审核的重要内容;创新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机制,建立产业化发展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沼气建设和运营,拓宽沼气使用出口。依托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加大研发攻关力度,加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沼气项目工艺技术水平。在有条件地区试点推广政府购买沼气服务,健全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提高沼气服务质量和水平。

34.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目前,农业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4-2020年)》,同时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农业突出环境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不断建立健全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和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农业环境和生态改善。规划中的农业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南方酸性水稻土产区为重点区域,以降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为核心目标,以农艺措施为主体、辅以工程治理手段,在摸清污染底数的基础上,对污染耕地实行边生产、边修复,同时对示范农户进行合理补偿。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或环境敏感的流域,开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建设。在养殖、地膜、秸秆等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田残膜回收与再生、秸秆综合利用、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等示范建设。三是开展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深入开展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交通不便或转运距离较远的,可就近分散处理。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可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

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4年,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使试点县规模达到300个,新增200个试点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重点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带头人、骨干农民等,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重点探索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吸引和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主要用于支持项目县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服务模式,培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38.阳光工程政策

2014年,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系统培训。阳光工程由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农机校、农业职业院校及有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工作。

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2014年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增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举办117期示范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课、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培训87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3000名大学生村官,同时带动各省区市大规模开展培训工作,培养致富带头人和现代农业经营者。

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

 

2022年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应该如何申请?

农业支持和保护补贴

建立与提高耕地生产力和落实责任挂钩的耕地保护补贴机制,重点鼓励保护和提高耕地生产力,将补贴对象改为“谁耕地,谁补贴”。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选择200万亩耕地探索休耕补贴,并在东北17个县开展了黑土保护利用试点,以促进耕地休耕。

粮豆轮作补贴

扩大粮豆轮作补贴面积1000万亩,在431个县扩大退耕还草试点1100多万亩,促进农牧一体化和种植养殖业循环。在“镰刀湾”地区,玉米对大豆的补贴为每亩100-150元。

农机购置补贴

中央政府支持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将全面实施深松整地、节水灌溉、秸秆还田、退耕等绿色发展农业机械的公开补贴。

重金属污染治理补贴

以湖南长株潭地区170万亩耕地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试点。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补贴

以生猪、奶牛、肉牛繁育大县为重点,在51个县全面开展全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促进地方和附近规模化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

农业补贴申请条件

企业在申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经有关部门认定或者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具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和实力,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财务能力强;

3、开发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竞争优势明显。这主要取决于企业提供的研究报告。

4、带动农民的能力强,与农民建立密切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

5、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机制;

6、企业经济效益良好,能够保证企业利润用于返还已支付的财务资金。也就是说,企业在借入资金后,可以赚取利润并偿还贷款。

农民合作社支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业政策倾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由于竞争实力较弱,应当给予产业政策支持,把合作社作为实施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承担项目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条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还不强,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给予专业合作社财政资金扶持,就是直接扶持农民、扶持农业、扶持农村。

3.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支持政策由国务院规定。4.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独立的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可以享受国家现有的支持农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规定。

具体你可以到农合网上详细了解一下!

一、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标准是多少?

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标准全国并不统一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有阳城农业政策支持的地方补贴多些,补贴一百多元一亩,有的地方补贴少些,补贴几十元一亩。具体补贴多少,以各地政府公布的为准。

二、各地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标准

1、金寨县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标准

根据2022年6月2日《金寨县财政局 金寨县农业农村局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阳城农业政策支持: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额共计37041563.4元,符合补贴条件的农作物种植面积423671.09亩,经测算,补贴标准为87.43元/亩。

2、固镇县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标准

根据2022年6月23日《固镇县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公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总量9535万元,申报补贴面积1346954.56亩,测算确定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我县2022年农业支持保护(耕地地力保护)亩均补贴标准为70.78元。

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一、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阳城农业政策支持,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这四项补贴今年预计将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阳城农业政策支持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3.2亿元。

三、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水平。每斤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阳城农业政策支持了0.13元,早稻达到90元/百斤,中晚稻92元/百斤。

四、增加政府的储备。减少市场的流通量,使供求达到平衡,从而使价格处于合理的水平。同时鼓励商业、企业、加工企业增加商业性的储备。

五、合理调控进出口,保证国内粮食的供求平衡。

六、大幅度提高了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七、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阳城农业政策支持;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

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

八、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九、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

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政策,实施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

扩展资料:

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采取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与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直接补贴方式,

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与推广等农业综合支持补贴措施,形成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支持政策体系,

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关于阳城农业政策支持和阳城农业政策支持政策研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补贴   政策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8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