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农业政策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什么债券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台企农业政策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什么债券,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台企农业政策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什么债券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0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台企农业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什么债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台企农业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什么债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台湾农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 2、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什么债券进行直接融资
  • 3、现在祖国大陆对台湾有哪些政策?(简要回答)
  • 4、两岸农业合作取得的成就体现为什么

农业在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与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60年代末期后,农业“功成身退”,逐步进入停滞期,成为三大产业中最小的部门,在整体经济中已处于相当次要的地位。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台湾农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编辑本段]发展过程

战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四个阶段,也反映了台湾农业的兴衰史。 1945-1952年,是台湾农业的恢复阶段。农业在日据时代曾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20-30年代,在日本所谓“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政策下,出现了台湾农业发展的一段“黄金时代”,也形成了以稻米和甘蔗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形态。1951年,台湾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稻米产量达到148.5万吨,甘蔗产量为202.2万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3%,农业劳动生产力年增长率约为6.3%,每年土地生产力约增长9.2%。

1953-1968年,台湾农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被称为台湾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53年开始,台湾当局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带动农业”的经济发展战略。1953年1月,台湾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期间,台湾连续实施了四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其中,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农业资源,增加农业生产,拓展农产品外销,向工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料。在增加粮食生产方面,台湾还采取了“肥料换谷”(以化肥配销交换稻谷)、“田赋征实”(以粮食实物上缴农业税)、“随赋收购”(以较市价为低的官定价格,按田赋赋额另外再加征部分稻米)等方式掌握粮源,维持低廉米价。这一期间,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农业生产产值从1953年的103.9亿新台币增至1968年的488.8亿新台币,增长3.7倍;最重要谷物稻米产量从164.2万吨增到251.8万吨;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5.5%,土地生产力年平均增长4.6%。农业发展不仅保证了粮食的充分供应,维持较低的物价,而且农业部分剩余资金、农产品外销取得的外汇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工商业,支撑了非农业部门的迅速发展。

1969年是台湾农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此后农业逐渐进入停滞阶段。60年代中期,台湾经济结构开始转型,逐渐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转变,农业开始走向衰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入城市与工商业。农业就业人口比例不仅继续下降(1969年第一次降至40%以下),而且农村劳动力的绝对数也于1970年开始下降,耕地废耕现象日趋明显,土地利用走向粗放经营,农作物复种指数下降,传统出口农产品因工资成本上涨逐渐失去海外市场。农业生产于1969年出现50年代中期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农业发展进入停滞阶段。农村专业农户减少,专业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比例从1970年的30.2%降为1980年的8.9%;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下降,农家所得来自农业净收入的比重从48.7%降至26.4%;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4.1%,其中有3年为负增长。

自60年代末农业进入停滞阶段后,台湾当局对农业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注重农业生产与增加粮食自给转为农业、农村与农民生活的全面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但未改变农业与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80年代起,台湾当局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重要政策措施包括:1980年修正公布《农业发展条例》;1982年公布“第二阶段农业改革方案”与“第三期提高农民所得,加强农村建设方案”,召开第一次“农业会议”;1983年提出“培养农业八万大军”口号;1984年制订“加速基层建设,增进农民福利方案”,提出发展“精致农业”构想,并实行“稻田转作六年计划方案”;1985年提出“加速农业升级重要措施,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1988年召开第二次“农业会议”;1990年更提出“农业零成长”口号及制订“农业综合调整方案”等。这些方案与措施都是将农业从“量”的发展转向“质”的提高。

然而,8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虽迅速下降,但农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1980年到1998年间,台湾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其中有7年为负增长。2000年,农业生产更大幅衰退16%。但农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专业农户比例上升。在耕种农户中,专业农户比例从1980年的9%回升至1990年的12%,1999年达到15.6%;在非耕种农户中,专业农户比例从7.4%上升为1990年27.5%;农民收入中,农业净收入所占比重也开始回升,从1980年的29.6%上升为1990年的35.2%。

总体观察,台湾农业曾经有过相当成功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贡献甚大。80年代以后,台湾农业发展则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与困难,尽管台湾当局采取许多措施进行改善,但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老化,农地闲置严重,农业经营日趋粗放。依2000年的最新普查,农业就业人口中,超过50岁的占70%以上,主要负责人的平均年龄达58岁。二是农场面积零碎狭小,阻碍现代化农业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平均每户耕地面积为1.1公顷,每人耕地面积为0.2公顷。这样的农场结构严重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行与生产力的提高,大型农业机械使用率偏低。三是粮食生产结构失调,稻米过剩,杂粮生产不足,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四是农田污染严重。据调查,台湾土壤污染以铜、镍、锌、锰、砷等较为严重。另外,养殖渔业的发展,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海水倒灌,土壤碱化等。五是农业面临贸易自由化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开放的冲击。

面对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农业发展的困局,台湾当局大幅调整农业政策,改变过去重视“量”的增加,而转向“质”的提升,将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试图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一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1984年,台湾就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口号,即发展以“经营方式的细腻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以及产品品质的高级化”为特征的农业生产。1990年,台湾提出“农业零成长”口号,农业发展重点转向发展新的优良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如开发与推广优质米,开发多产期与高价值水果等。二是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化、自动化与科技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升级。三是发展森林、海洋游乐与休闲农业。四是培养核心农民,增加农民福利。五是将部分不具竞争力或污染性的农牧业生产移向海外与祖国大陆。

[编辑本段]农业生产结构

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门。50余年来,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80年代到90年代末,种植业产值比重保持在41-47%之间;渔业产值比重从过去的不足20%上升到80年代的28%上下,90年代保持在25%左右;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保持上升趋势,1996年达到35.5%的高峰,1997年猪口蹄疫事件发生后,其产值比重下降,1999年为33.2%。林业产值比重一直很小,1995年之后一直维持在0.2%左右。

在整个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每一个农业部门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提高;在渔业内部,已由沿岸和养殖渔业为主向近海与远洋渔业发展;在畜牧业中,在养猪、养鸡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乳牛与肉牛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比重逐渐增大。

信用类。

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信用评价模式,提高台湾同胞和台资农业企业信用贷款比重。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通过流转取得的林地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可依法进行登记、办理权属证书和流转,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策进行经营管理。

和平解决 ,一国两制也会用到台湾 。台湾人治理台湾, 享有高度自治权。 除台企农业政策了军队不能设立, 其他的都可以。但必须是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国歌 、国徽, 在国际事务一中国台湾的名义参加。 、 目前是不行的, 起码等20年。 下面提供一些参考台企农业政策: “三月春风吹神州”:陈云林主任受权宣布的大陆推动两岸农业合作的20项新政策措施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陈云林主任在两岸农业合作论坛闭幕式上,受有关部门委托宣布的20项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政策措施,是大陆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两岸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本着服务台湾农业企业和农民、促进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互利双赢的出发点,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的。台湾媒体报道,一些出席论坛活动的台湾代表对大陆新出台的20条政策措施的评价是:“大陆方面是玩真的”,说明这些政策是务实有效的。这次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涉及面广,体现台企农业政策了大农业的合作。这些政策措施从过去的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给予台湾农产品进口优惠政策,扩大到两岸大农业领域的合作内容。具体涉及到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二是鼓励和支持两岸农业合作与技术推广,扩大合作领域;三是优化服务,便利两岸农产品贸易和大陆台资农业企业产品销售;四是保护台湾农产品知识产权,维护台湾农民正当权益。 第二,服务性强,改进和完善对台资农业企业和台商的服务工作。包括简化相关审批办理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对重点农业高新技术项目优先立项、积极做好试验区和创业园的用地服务、提供检验检疫和通关便利措施、完善台湾鲜活农产品公路运输的“绿色通道”、加强台资农业企业的咨询服务工作,等等。加强服务,是20条政策措施的最为突出的特点。 第三,务实开放,鼓励和支持台湾农业企业和农民来大陆投资发展。20条政策中有不少新的开放措施,如欢迎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台资农业企业和农民参与大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对来园区从事农业合作项目的台湾农民,可依照大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再比如,对台湾渔船自捕水产品进口,在原来允许输往福建的基础上,增加允许输往广东汕头。 第四,重视维权,切实保护台湾农产品知识产权,维护台湾农民的正当权益。对以非产于台湾水果假冒台湾产地水果进行销售的行为,对侵犯台湾农产品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都明确依法予以查处。国家工商总局给各地工商部门专门下发了通知,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

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合作更加密切。人员交流、展会交流、信息交流日益频繁;每年农产品交易会、经贸洽谈会吸引了两岸优质农产品“闪亮登场”“同台竞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载体稳步拓展。我们批准建立了15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28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台胞台企到大陆投资农业的首选地,成为两岸农业融合的桥梁纽带。

三是发展日益多元。除从事传统种养业外,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利用“农业 ”“旅游 ”“互联网 ”等方式,进入到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领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越来越多元化。

台企农业政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什么债券、台企农业政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农业   台湾   发展   农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8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