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托管”托出大丰收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总体看,通过试点淮南市农业生产取得了‘三增一降’成效”
—延长服务链条、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形成“大托管”模式
岁末,今年最强的一股寒潮席卷全省,气温陡降。在淮南市,田野里的麦苗已一指多深,绿油油的煞是喜人。
“今年秋种的质量是最近几年最好的,完全能做到壮苗越冬,不怕寒潮。”12月6日,谈到最近两年农业生产的最大变化,淮南市凤台县古店乡古店村负责人李阔说,那就是“托管”。
“托管不仅节约了耕种成本,而且种植管理水平提升,关键技术到位率高,各种大型设备使用也多了,带动了产量和效益提高。”以今年秋粮为例,李阔算了一笔账:2022年午季托管耕地1200亩种植水稻,平均节约成本105元/亩,亩均增收约140元。村集体单季通过托管服务收入6万元。
李阔所说的“托管”,在淮南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最新组织形式,得到迅速推广。“通过延长服务链条、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支持政策,逐步形成了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主要内容的‘大托管’模式。”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震宇介绍,它的具体实施路径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托管农户土地开展生产经营,或者再委托给生产服务主体经营;农业生产服务组织跟进技术和物资服务,银行跟进信贷服务;保险机构提供种植收入等保险,给予保险托底。
为什么叫“大托管”?
“‘大托管’的‘大’主要是模式与普通农业托管相比,具有组织程度更高、服务链条更长、信息服务更高效、利益联结更紧密的特点。”省农业农村厅经管总站站长陈晓辉介绍,“大托管”做实了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在实施耕、种、防、收全程托管的基础上,将服务链条延伸到品种选定、农资供应、订单生产、品牌打造、烘干仓储服务、金融保险等多领域。同时它通过“保底收益+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将服务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在淮南市,“大托管”试点已实施约3年时间。今年春季小麦共有363个村开展托管,服务主体712个,托管亩数42.61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0.6%,其中40个整村托管村。
“总体看,通过试点淮南市农业生产取得了‘三增一降’成效。”吴震宇总结,即实现粮食增产、集体和农民增收、撂荒地面积下降。据统计,2021年淮南市2.38万名托管农户户均增收2470元,135个村平均增收7万元,累计减少“冬闲田”面积约10万亩。
“各地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形成多种形式的‘大托管’服务模式”
—全省21个示范县示范面积共485万亩,比原定任务翻一番
由点到面,这种顺应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革新,正迅速在全省示范推广。
今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实施方案,部署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推广。根据方案,今年全省选择21个产粮大县开展“大托管”示范,示范面积达到200万亩;2023年底,实现在所有产粮大县开展示范,总面积1000万亩左右;2025年底,力争实现产粮大县乡镇示范全覆盖,总面积2000万亩左右。
在淮南模式基础上,全省的方案增加了内容,变“一引领、两委托、三跟进”为基本特征。它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接受农户委托直接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或再委托给托管主体开展服务,各类服务组织跟进实施专业服务,金融机构跟进开展金融支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推广‘大托管’模式的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也多次就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陈晓辉表示,在推广中,我省将“大托管”纳入“两强一增”行动和带动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工作重点,定期部署调度,指导调研,推动基层落实。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21个示范县示范面积共485万亩,比原定的200万亩年度示范任务翻一番。今年秋种全省40个县区开展“大托管”,示范推广面积约240万亩。
推广中,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指挥棒”作用。今年,全省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2.8亿元支持21个示范县开展“大托管”。各示范县也整合涉农资金,优先安排在“大托管”示范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秸秆综合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小麦统防统治等项目。萧县今年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化服务项目以及衔接资金4600余万元,开展农田整治和宜机化改造,建设乡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烘干及仓储等设施。
金融活水加速“进田”。截至目前,全省示范县共计发放各类支持“大托管”贷款1.25亿元。寿县2022年仅建设银行一家就发放“大托管”贷款3002万元,惠及4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37个承接服务主体。统一组织购买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或收入保险,21个示范县190多万亩示范面积实现保险全覆盖。
“各地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形成多种形式的‘大托管’服务模式。”陈晓辉介绍,如蒙城县探索“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模式、蚌埠市“一村(组)一块田”整片托管模式、萧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大托管”的形式和内容,推动服务向全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作用。
从今年推广示范的效果看,21个示范县的485万亩耕地,共计节本约1.8亿元、增产约1.82亿斤、增加效益2.5亿元,亩均节本约93元、增产约94斤,亩均节本增效约223元。参与“大托管”改革农户27万户,户均增收900元左右。实施“大托管”的1100个村集体收入1.6亿元,村均收入14.5万元。
“农业生产突出面临‘三难’,即规模经营难、服务提升难、农民增收难”
——瞄准当前农业发展的难点,“大托管”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创新实践
“大托管”何以有如此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农业生产突出面临‘三难’,即规模经营难、服务提升难、农民增收难。”陈晓辉表示,生产力发展迫切需要把分散的土地再“统”起来,实现“小田变大田”。而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又导致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利益链接松散,服务的质量不能满足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需求和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而“大托管”正是瞄准这些难点的革新,释放了生产力。从淮南市的探索看,“大托管”首先有利于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其次有利于完善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也是落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的重要抓手。最后,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促进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陈晓辉表示,实践证明,淮南市的“大托管”模式,具有组织化程度高、配套服务全、风险防控强、利益联结紧密的优势,因此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关注农业农村改革的人士表示,发起于凤台县杨村镇的“大托管”改革,与40多年前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改革一样,都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实践。
这项重大改革为什么是淮南首创?
据了解,淮南最早于2019年,在凤台县选择3个村试点。凤台农业社会化服务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全县已经有各类服务组织336个,先后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全国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从全省来看,2021年我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2.3亿亩次,居全国首位。
这些丰富的实践为孕育改革提供了土壤。
陈晓辉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制定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托管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搭建“大托管”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大托管”信息化水平,对示范推广过程中涌现出的好做法进行总结。丰富“大托管”形式,形成形式多样的托管模式,选树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以“大托管”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记者 史力)
本文来自【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butie/2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