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农村持续改革给滑县带来的可喜变化
原标题:改革活水润良田 ——看农村持续改革给滑县带来的可喜变化
9月的滑县,天高云淡,成熟的气息充溢了沃野。
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种粮大户黄国兴的30多亩玉米、20多亩花生丰收在望。“以前种一年地,交罢公粮,除去投入和工价,一算账,所剩无几。取消农业税以后,再卖粮食,钱都成自己的了,所以就想再多种点儿地,于是我们就开始流转土地。这样大面积集约经营,每年能节约近20%的投入成本。”9月18日,黄国兴对记者说。
留固镇东冢头村村民耿士伟流转土地50亩,为了提高效益,他经常参加县里的田间课堂培训,学习新技术,种植优良品种,精心管理,产量和收入逐年提升。“种的优质强筋小麦不仅产量高,每公斤比市场价高2毛钱;‘滑玉168’玉米每公斤比市场价高6分钱。”耿士伟说。
河南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滑县又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曾书写了全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冠”的辉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金土地上更激发出无穷活力,滑县用足用活惠农政策,放活土地经营权,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税取消后,我国惠农政策一步步升级,滑县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2004年开始发放粮食直补,后来又增加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让种粮农民尝到了更多甜头。
2014年,我国农村开始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滑县农民拿到了确权证后,流转土地更加积极。“领到土地确权证以后,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以把地流转出去,放心外出打工,或者是搞其他行业。”留固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立功说。
留固镇东留固村农民耿爱丽今年流转了连片成方的600亩耕地,扩大了她的阳虹家庭农场。“这个土地确权证一发下来以后,大家心里都踏实了,我也放心了,到期以后我还跟他们续签合同。”耿爱丽说。
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也给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在滑县,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目前发展到近4000个。不少种粮大户开始修水渠,大胆建设基础设施,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在金土地上耕种美好明天。
“这是去年买的植保无人机,目前服务面积达到4000亩,这架机器投入使用以来,对小麦的一喷三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购买价是26万元,政府补贴16万元,补贴力度还是挺大的。”9月18日,万古镇杜庄村“滑县焕永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杜焕永说。
据了解,近年,农机购置补贴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2005年,滑县的180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需要20天时间,从2012年开始缩短到一个星期。全县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小麦平均亩产从1978年的241斤提高到2017年的1100多斤,总产量曾连续24年位居河南省首位。
焦虎镇屯集村村委会主任魏成显组织成立的“春芽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创新种植模式,主要从事富硒小米、富硒黄豆、富硒黑豆等绿色、高效农业的种植、加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采取订单与“互联网+”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元化销售,热销广东、浙江等省,产品供不应求,100余户社员每户每亩年均增收比种植普通农作物翻两番。
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滑县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规划高标准粮田155万亩,以白马坡、卫南坡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为核心,集中打造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产能最高的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和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粮食总产连续25年保持全省县级第一,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十二连冠”。该县积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质强筋小麦、优质花生分别扩大到30万亩和35万亩,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60万亩,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0万亩。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1家,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分别达7家、16家,省级家庭农场3家,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场(区)536个。
当前,滑县正以“四优四化”(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通过3年~5年时间,把滑县打造成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第一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县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下一步,我们要打牢高标准粮田建设、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农业结构调整这三个基础,续写现代农业辉煌,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最终目标。”县政府党组成员赵继芳说。 □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李吉昂 王中瑞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butie/2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