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机具补贴精准性 助推产业发展持续性)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提高机具补贴精准性 助推产业发展持续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4、收割机去哪儿了?超过3年还在使用吗?国产农机寿命值得重视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农产品供给、知识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博物馆、全国统一大市场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宋洪远、江帆: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帆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但也要认识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其保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色和质量。因此,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首先要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其次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在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方面,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要求,合理制定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再次要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大力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最后要提升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持合理储备规模。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伏瞻表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一方面需要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并坚定自觉地建构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另一方面需要随着实践发展推动理论发展与创新,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迫切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经验,进一步加强学理化和系统化阐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各个学科的范畴、概念、理论体系,通过量的不断扩展和质的不断提升,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及时进行学术化提炼、学理化阐释和学科化把握。
摘编自《人民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鹏飞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情况下,尤其需重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需要看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我国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还存在系统性和整体性不高、对传统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能力不强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此,需找准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着力点。一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二是要根据各类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经济属性,瞄准关键点,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投资促进政策。三是要注重服务能力,只有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用得起、用得好,新型基础设施的服务效能才能充分释放。这就需要在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同时,推动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要素,面向区域、产业、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新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四是要创新投资机制,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及市场作用。一方面创新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摘编自《经济日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翁淮南表示,如何创建代表中国特色、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理论话题。需要认识到,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博物馆,在发展规划上要坚持中国标准。要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扎根中国大地,走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博物馆建设新路。同时,在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收藏理念上,要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藏品征集,注重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的征藏。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博物馆,在发展目的上要聚焦使命任务。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将博物馆事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水平,实现博物馆的高品质、差异化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博物馆,在发展形式上要让文物“活起来”。要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博物馆要走群众路线,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社区,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基础。新发展阶段下中国正在形成基于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新比较优势,利用好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在规模经济型产业上就可能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满足好中国的国内市场需求,将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也将使中国在规模经济型产业上获得比较优势。如通讯设备行业是我国过去一段时间国际化比较成功的行业,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庞大国内市场的支撑,才得以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逐渐形成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够走上创新发展之路,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其坚实的基础。最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形成创新型产业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必要前提。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间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摘编自光明网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提高机具补贴精准性 助推产业发展持续性 ♂
今年,县农机局严格按照《宁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要求,注重提高机具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并明确责任、严明纪律、规范程序、强化措施,不折不扣提前完成了农机购置补贴任务,促进了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及特色优势产业薄弱环节关键技术的推广。
截止10月底,全县共发放指标确认书654份,已有433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农户享受到了年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共计补贴农机具670台,补贴资金379万元,拉动社会投资1258万元。其中补贴投放动力机械229台,配套机具336台套,畜牧养殖、果园管理等特色产业机械45台,用于土壤改良的深松整地机械42台,联合收获机械15台。这些机具的推广应用,对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涉及的433户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已全部通过“一折统”发放到农户手中,并将受益农户在县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搞农业有钱挣、得实惠(经济新方位·稳住市场主体) ♂
来源:人民日报
小麦颗粒归仓,夏种夏管压茬推进,广袤田野一片大忙。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当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下,农业市场主体有哪些困难和期盼,政策如何精准发力?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收 获 畅通道
保障农活不断线
车行麦田,5台联合收割机轰鸣前行,拨禾轮转动,麦芒飞扬,金黄麦粒倾泻而下。“1200多亩地三四天就收完了。小麦进库,我的心也放肚子里了。”湖北省老河口市马湾村“话丰年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敏感慨,小麦颗粒进仓,多亏了老朋友——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农机手郭卫东,今年夏收,他也像往年一样如期抵达,不误农时。
在老河口市,每年有上千名农机手跨区收割作业,抢收节骨眼上,他们是一路畅行吗?“在福银高速老河口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查健康码、登记信息和行程、测核酸,很快放行。”郭卫东说,工作人员还送了小礼包,里面有口罩、香皂、毛巾、消毒液,很贴心。
“我们设立绿色通道,优先查验农机手和农机具转运司机,对持有农机跨区作业证的车辆实行免费通行,对持有健康码绿码的跨区农机手实行‘即采即走即追’管理。”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武介绍。目前湖北小麦夏收已结束,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0.2万台,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跨区收割机超过1万台,开放绿色通道400多个,全省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5600多张。
政策发力,为种粮市场主体解难题。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打通影响麦收的堵点卡点,保障夏收人员和机具畅通无阻。今年“三夏”麦收期间,保障联合收割机及相关运输车辆免费优先通行45万车次,累计免收通行费1.09亿元。
种 植 强帮扶
保护种粮积极性
“今年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收成不错。收购价每斤1.5元,比去年多三四角钱,好粮卖上了好价钱。”河北省邱县香城固镇中张庄村种粮大户张玉甫说,“去年小麦晚播,开春麦苗长势弱,又遇上农资价格上涨,那时心里真没底。”
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整田翻地、田间管护、浇灌除草全程帮扶。“农技员下田,指导促弱转壮。县里组织无人机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水渠通到田里,返青水浇得及时。”张玉甫说。
“今年化肥、柴油、农药价格上涨,算下来比往年多三成。多亏了‘红包’,让我敢投入。”张玉甫算起了账,“县里落实国家补贴政策,两次向种植户下发一次性种粮补贴,每亩收到30.61元。我还享受了耕地地力补贴,每亩95.41元。买农机也有优惠,去年买收割机有30%左右的定额补贴。”
中央财政在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再次下达1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投入达212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今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
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到今年底,将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各地加大投入,补上农业生产短板,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拉动下,全市农机户新购置插秧机550台,其中适用于钵苗育插技术的农机保有量达17台(套),可完成近万亩水稻插秧作业。”辽宁省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敏介绍,今年盘锦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预计达97.7%以上。
插秧机驶过水田,青青禾苗下地。“今年1000多亩稻田首次采用了水稻钵苗育插技术。平面秧盘替换为带有钵孔的塑料秧盘,钵苗插秧机实现秧苗带土移栽。”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康福生介绍。
秧好一半禾。育秧技术一变,为丰收添底气。“插秧不伤根,减少后期人工补苗,还能节种节肥,每亩水稻可增产5%—10%。”康福生说。
加 工 稳链条
延长特色产业链
丰收更要增收,在产业链下游,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开足马力。
在山东省夏津县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满载优质麦的卡车鱼贯而入。“正是收购新粮的时候,我们一天收购量就达上万斤,收购价在1.6元上下。”公司保障总监董金鲁说,好政策让钱等粮,公司能敞开“肚皮”收粮,企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流动资金增加,为收购小麦赢得主动。
帮扶给力,更要增强内力。在生产车间,11条制粉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面粉加工出粉率从75%提高到79%,一年多产出18.4万吨面粉。”董金鲁介绍,目前企业小麦年加工能力达230万吨左右。
“从田间到车间,梳理产业链条薄弱环节,聚焦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物流货运等,精准制定举措,全方位稳住农业市场主体。”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各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不断优化农产品供给。
豆腐柴,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深山里的一株绿草,走上了超市货架。
“老乡把叶片压榨、过滤,制作成凉粉,清热解暑。独特的乡野小吃流传百年。”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兴才说。
一条生产线带出一条产业链。流转土地,购置加工设备,研发产品,豆腐柴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我们生产的树叶凉粉、粉丝等深受市场欢迎。”杨兴才介绍。
近期受疫情影响,来自餐馆的订单减少了60%,考验摆在杨兴才面前,“要是缩减生产规模,不仅老乡收入减少,还影响后续发展。但要向即食食品转型,新设备又得投入不少钱。”
“关键时候,好政策给我托了底。”杨兴才说,在当地税务部门辅导下,企业申请办理了近40万元留抵退税。“我们购买了3台灌装设备,支付了150余户农民的土地流转金,结算了2万株苗木货款。”如今,一箱箱树叶冰粉正销往各大商超。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存在一些短板,帮扶政策要跟得上,让他们的实力强起来。”李国祥认为。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各地鼓励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河南省提出培育以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的100家“链主”企业。山西省提出今年以4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649家省级龙头企业为主力军,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农业农村部今年新安排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留言板
我养了9000只鸭子,受疫情影响,饲料运不进来,非常发愁。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后,曹庄镇包村干部联系了我,想办法从邯郸采运了一批饲料,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曹庄镇李马昌村养殖户
家里种植了几十亩的白菜,合起来有几十万棵。受疫情影响,眼看白菜已到成熟期,却没有人来收购。随着气温升高,菜很快会坏在地里,我十分着急。我留言后,乡政府联系我们,了解滞销原因和产品情况,帮我们联系好外销渠道和收购车辆。现在菜卖出去了,辛苦一季没有白忙活。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葛店乡贾庄村农民
(杨晓娜整理)
收割机去哪儿了?超过3年还在使用吗?国产农机寿命值得重视 ♂
业内人士都知道,近十几年间,我国官方对农户购买农机,每年都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尤其是近些年,每年的补贴总额,几乎都在150-180亿元左右,拉动的购买农机总数也相当可观。可是,近3-5年间的农机,去哪儿了?还在继续使用吗?
近些年,总能在多个媒介看到,国货和洋货农机的品质差别,令人尤为扎眼的是:在收割旺季,国产某某品牌不是在维修,就是在维修的路上!“日系”某某品牌就是“扛造”,日夜连轴转都没事。“欧美系”某某品牌的机子,使用10年左右,还能在田里看到收割身影。
01
收割机价格不菲,新机几年收回成本?
其实,我国的绝大部分粮食,都是用国产收割机完成收割的。不过,确切的说,是当年、去年、前年的“新”国产机收割的。新机器使用两三年后,大部分国产机,几乎都卖到了二手市场,尽管外观看上去九成新、八成新、七成新,但是价格远不及新机。更有甚者,故障实在太多的机子,好一点的当成其他机子零配件“源头”,差一点的就只能报废进回收站。
据多位农机手所说,国产的谷物收割机,大多在10~20万元,如果机器没多少故障,而且活儿多的话,第一年大致能收回成本,第二年机器的故障逐渐增多,在作业季,很可能有近一半的时间在维修。这第二年的收入,才能算上新机子的纯利润。第二年收割季节过后,由于机器的故障太多,只能卖掉,否则第三年绝大部分收割季,就只能修机器了。
02
收割机寿命较短,多方博弈在作祟?
当初,备受人们尊敬、爱戴的周总理,看到无偿援助给国外的、田间地头停放的中国拖拉机,知道是品质问题无法正常使用后,才无奈提出的“三包”举措。经过逐渐演变,“质保三年”虽是政策强制的底线,但是其他行业都在政策底线的基础上,尽量延长这一质保时间。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格力空调提出的质保十年。
其他行业尚能如此,被“钦点”实施“三包”政策的农机行业,下属的收割机子类别,为什么就没深入延长质保时间呢?貌似其中有更深层的隐情。收割机2-3年更新换代一次,还可以拉动生产企业的产能。换言之,在不断创新、不断换代中,厂家、商家才能不断盈利,当地的税收效益才可源源不断。更新换代时间越短,厂家、商家、税收效益越明显。
其实,细细品味这其间的运作,似乎有无形的力量在推动。不过,有个大前提,农机手的收入效益良好、可持续,而农机手是从哪里赚来的钱?当然是种粮农户、团体组织等。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目前看还是个良性循环。收割机的品质、使用寿命,似乎就是这个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也算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03
收割机寿命延长,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据了解,很多收割机的寿命较短,主要是故障频发,使用时间和维修时间相比较,权衡利弊的选择。很多被淘汰的收割机,并不是“结构不合理”,选材可谓首当其冲。多是某个部件或是零配件磨损过于频繁、严重。在开始生产制造、组装时,针对易损件精挑细选,提高零配件品质,有很大可能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但是,很多生产厂家,多是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量,尽量压低成本,零配件供应厂家,就不得不量“财”供应。据说,曾有极个别的整机厂家,要求为其供应n年配件的厂家,每年降低n%的配件货款。配件供应量不变,但是价格要降低。配件厂家无奈之下,只能以次充好,最后使得整机的品质严重下降。这样的做法,可谓得不偿失,砸招牌是迟早的事。
04
掏钱的才是甲方,要从农机手视角看
大部分国内品牌的农机厂家,出于多方面的权衡,急于“收快钱”、“快速变现”。从而不断推出新机型,快速淘汰旧机型。就像“泡沫”经济,并不是农机手群体主动提出更新换代,而是迫于收割机故障率、市场大环境等诸多因素,不得不“忍痛”跟随市场步伐。
话又说回来,如果国内品牌收割机厂家,推出可靠耐用、故障率极低、易损零配件供应稳定的收割机。就像老话说的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试想一下,一两年收回购机成本,余下的三至五年间,收入全是纯利润,而且收割机还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的经典机型,延长了更新换代的时间,必定会让农机手爱不释手、难以割舍。
不过,农机行业貌似有悖于常规,明明农机手是掏钱的甲方,却只能被动接受厂家、商家提供的产品、服务。原本身为甲方的优越感,似乎被多重势力、“不成文”规则所剥夺。
05
照抄侵权不可取,经验学习或可行
有不少人在问:在我国销售并投入使用,那些国外品牌收割机,其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在我国采购或生产的,为什么他们的收割机寿命,要远超过国内品牌收割机?更何况,国外品牌收割机在作业季,几乎是真的“连轴转”,几乎很少停机维修,真正是“人歇机不停”。细细品味,这似乎就是“品牌意识”的塑造,以及用户美誉度、忠诚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由此可鉴,精工细作每一个零配件,打造经典稳定机型,逐渐延长收割机使用寿命,尽量降低故障率,提供充足、稳定、持久的易损件供应。在此基础上,提升售后服务能力,即便是收割机的销售价格,追平国外品牌农机,也会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其实,农机手对收割机的要求并不高,使用多年仍可继续正常使用,简单更换零配件又可使用,十年甚至二十年不变,稳定经典机型。在此之上,如果确保5年左右无故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赚钱神器”,即便是收割机价格偏高,农机手也会趋之若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butie/9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