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卖二手农机几千块钱的]从“不毛地”到“稻谷香”
从“不毛地”到“稻谷香”
新华社哈尔滨6月29日电 题:从“不毛地”到“稻谷香”——黑龙江省盐碱地改良利用见闻
新华社记者韩宇、侯鸣、杨喆
在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字格”中,嫩绿的稻苗已长到20多厘米,蓝天映在水中,耳畔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声。
站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这片广阔稻田前,人们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以前的这片“不毛地”如今竟能绿意融融、风送稻香。
曾经,盐碱化被人们称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不仅长不出粮食,甚至“寸草不生”,农民只得“望地兴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介绍,黑龙江省盐碱地总面积超过1000万亩,是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成分为主的苏打碱土,盐碱含量较高,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安达、肇东、肇源、富裕、杜蒙等17个县(市)。
“我们多年来一直研究盐碱地改良,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投资数千万元,最终成功改良了约3万亩盐碱地,用来种植水稻,现在水田的平均亩产可达到1000斤。”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云楼介绍,企业改良盐碱地的主要办法是“水洗”,即用大量水浸泡、冲洗盐碱地,同时辅以养殖鱼蟹,降低土地盐碱度,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状况和生态环境。
除水田外,黑龙江一些地区也在进行改良盐碱地种植旱田的实践。
大庆市林甸县合胜村的一处盐碱地。新华社记者侯鸣 摄
在大庆市林甸县合胜村,记者望向道路两旁的耕地,土壤表面有些泛白和裂纹,踩下去有点“脆”,而下层的土质比一般土壤更黏。
“我们主要通过不断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来改良盐碱地。”林甸县合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跃武介绍,合作社目前种植2.3万亩pH值在7.8到8.2间的轻度盐碱地,以前一亩玉米只能打八九百斤,现在能打1000多斤。
在一块盐碱地里,由于盐碱度不同,中轻度的地方可能会长出一些杂草或可用于种植粮食,重度盐碱的地方则“寸草不生”,看上去有一块一块的泛白,类似土地的“斑秃”,被当地百姓称作“碱包”。“经过改良治理,现在‘碱包’基本看不见了。”韩 肇东卖二手农机几千块钱的跃武说。
记者驱车来到盐碱地“重灾区”安达市第一原种场二分场,这里大部分盐碱地被用作牧场。
肇东卖二手农机几千块钱的安达市第一原种场二分场的一处盐碱地。新华社记者侯鸣 摄
“这片地属于重度盐碱地,近些年每年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现在大豆一亩地能打200多斤,玉米能打上千斤。”安达市第一原种场二分场种植户王海彬说,“这片地如今不光可以放牧,也能长出粮食了!”
在改良盐碱地的同时,一些科研机构也在攻关耐盐碱作物品种开发及栽培技术,取得一定成效。
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达农业科技园区内分布着水田和旱田,水田四周布有沟渠,试验田每隔一段便插着一个牌子标明种植品种,大豆、玉米、高粱……
“我们这里仅大豆就种了2000多个品系,还有一些粮食牧草等,这片地的pH值在8.3左右,在这里可以测试一些种子的耐盐碱性。”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达农业科技园负责人孔祥清说。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杜吉到介绍,经过多年研究试验,学校已筛选玉米、大豆、水稻及杂粮等耐盐碱种质资源200余个;同时开展重度盐碱地改良肥料开发、盐碱型中低产田增效肥料开发,初步筛选3个耐盐碱种株研发新型复合生物菌剂。
“盐碱地改良是落实‘保面积、保产量’的必要手段,可增加后备耕地,保证在粮食主产区守好耕地红线。”杜吉到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1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