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农机二手大市场玉米收割机]双城:三产融合激发振兴发展活力
双城:三产融合激发振兴发展活力
双城区龙江家园酒业的数千口酒窖,有着“东北第一窖”的美誉。
希勤村村民王国峰是第一批在土地集体流转合同上签字的农户。
双城农机二手大市场玉米收割机双城区生产的赤松茸等食用菌,靠质量拿回了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订单。
“飞鹤乳业在咱双城建厂了,听说开始招聘员工了,谁知道具体在什么位置?”
“你去希勤乡问问就知道了,乡里7万亩连片地都高价流转给了飞鹤,成了青贮饲料种植基地,村民不用种地,都‘预约’成了飞鹤的员工。听说还要打造一个智慧农业示范区,以后那边得老热闹了。”
最近,在双城区的网上贴吧和双城人的手机朋友圈里,又一家乳业巨头今年落户双城建厂成为热点话题。政府“牵线”、村企“联姻”,整村的土地集体流转,合作社成了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同时,农民实实在在地了红利,原来贫瘠的土地“流转”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这一切只是双城区“三产融合”链条中的一环。近来年,双城区紧紧围绕实施“现代农业兴区、食品产业强区”两大战略,调结构、抓产业、强招商,做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不但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更激发了区县振兴发展的活力。
7万亩耕地集体流转
把土地和车间紧紧连在一起
“飞鹤来了,咱们这儿也有大工厂了!”前不久,黑龙江飞鹤乳业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希勤满族乡建设原料基地的消息不胫而走,让这个面积121平方公里、拥有两万人口的满族乡沸腾起来。但是,当听到企业要从乡里流转出7万多亩土地时,乡民那股高兴劲儿一下子没了。土地交给政府靠谱吗?家里的那些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咋办?以后不种地干点啥……这些问题都让乡民心里没了底。当乡干部告诉王国峰,他家的农业机械设备将来会被企业征用、孩子还可以去企业打工时,悬在老王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下可好了,我儿子又有活干了,10多万元的设备也没浪费。”
王国峰是希勤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和机械大户。每年除了自家的30亩地,老王还要租种村民的土地,为了增产,他家还花10多万元购买了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虽然辛苦些,但日子还算富足。
今年1月,希勤乡土地流转工作组来到老王家,对土地流转给飞鹤一事征求他们的意见。“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要一下子给出去还真有点接受不了。”王国峰说情感上难以割舍,但转念一想,政府每年每亩地给650元的费用,比自己种地划算得多。经过全家商量,王国峰决定将自家的30亩地流转出去。虽然在土地流转合同书上签了字,但是家里那些设备还是他的一块心病,听说企业将来会征用他家设备时,王国峰笑得合不拢嘴。
“这并不是简单的土地流转,是把咱的土地和企业车间紧紧连在了一起。‘流转’后村民不是无事可做,可以在家门口的飞鹤乳业农场、牧场工作,从农民一下子变成工人,能给村民带来不小的收入。”希勤村党支部书记罗正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00户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后,5000人通过打工在企业赚钱,以一年一个人挣回1.5万元为例,5000人共挣回7500万元。按近两年每亩土地收益500元计算,现在每亩土地650元,增收150元,近8万亩土地共增收近1200万元,一年下来,平均每户增收2万余元。对于未来,罗正龙还有更大胆的想法和期待,等到企业落地运转时,他要跟企业商量,能否让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分红,这样才是真正让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擦亮一批“金字招牌”
建立龙头培育库,实现量质双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断推动农业合作社与飞鹤、中粮、汉洋等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双城区建设起优质玉米、蔬菜、水稻、杂粮、食用菌、奶源、肉制品等一批原料基地。其中,为老村长酒业建设专用玉米基地100万亩,为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建立食用、甜糯玉米基地8万亩,为现代牧业企业建设青贮基地6万亩。
原料基地瞄准绿色、有机种植发力,目前全区绿色、有机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30万亩,蔬菜种植达到30万亩以上,年产绿色果蔬29万吨,建设奶牛规模化养殖场189个,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实现了量质双升。
走进哈尔滨汉洋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内,一股浓郁的蘑菇香扑面而来。2012年,双城区筑巢引凤,吸引汉洋食用菌公司落地发展。如今,拥有草腐食用菌核心技术的汉洋食用菌远近闻名,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国内同行业领先的有机菌菇生产龙头企业。公司多层办公楼已经成为有机蘑菇菌种培育基地,办公楼旁边,近百栋温室大棚,种植了茶树菇、赤松茸、花菇和竹荪等多品种菌菇。
“今年,仅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订单,已经包销了全部几千吨产品。”哈尔滨汉洋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良说,来自省农科院、东北农大等院所的19位顶级专家组成的团队,成为汉洋食用菌技术研发的强大支撑。同时,不断向食品产业精深加工要效益,开辟出蘑菇粉添加系列食品、罐装蘑菇酱等,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很多人的理解还是略显肤浅,一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家里兼开着一家农家乐用于招待游客的模式屡见不鲜。种、加、销、游,看似齐全,却是各干各的,三产融合成了三张皮。“未来我们要做的,是要打造食用菌村庄,让消费者走进村庄可以亲手栽培、亲手采摘,甚至可以感受到蘑菇文化的巨大魅力。”张东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
双城区重点围绕食品产业链,筛选培育了一批像“汉洋”这样的成长型、潜力型企业,并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同时,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产加销一体化,打造了一批10亿级、30亿级、50亿级以上重量级龙头企业。目前,双城全区内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20户,国内外知名品牌55个。其中雀巢乳业、老村长酒业2018年纳税分别实现4.5亿元、4.3亿元。
真正让1+2+3=6
助力“二产”提档升级、承上启下
“等秋天来了,我们不仅有了充足的生产原料,还可以发展休闲观光,请城里人来赏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喝醇美劲道的高粱酒,不醉不归!”作为双城地产酒的龙头企业,龙江家园酒业的负责人自豪地说。作为一家以高粱为原料的酿酒企业,今年这家企业从农民手里流转了5000亩土地专门种植红高粱。
食品产业的红红火火,正在带动三产的有机融合,它就像一座桥,它的提档升级也强势拉动着“桥”两侧的农业、服务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朝着“三产融合”方向前进中,双城区选了助力“二产双城农机二手大市场玉米收割机”提档升级,以其为引擎承上启下的发展之路。
在双城,酒业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老村长、花园酒、龙江家园……“酒乡”双城拥有多家酒业龙头企业,它们在投资实力、产品研发、营销渠道、物流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龙头企业的提档升级更促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在双城,龙头酒企带动建成玉米原料基地近80万亩,每年消耗玉米达100万吨以上,不但促进了优质玉米在双城种植面积的增加,更有效实现了粮食的转化增值。与此同时,一座座“小酒城”拔地而起,带动了周边物流、客流快速聚拢。
不仅是酒业,去年以来,双城区通过与倍丰集团、中国绿盟、益助果蔬等合作,先后建设了单城镇中福水稻基地、胜丰镇国昌蔬菜基地、幸福蔬菜基地,基本形成了龙头带基地的全域化格局,形成了“玉米+老村长”“牛奶+雀巢”“生猪+大众肉联”“肉牛+天顺源”“肉鸭+兴润”“蛋禽+新胜市场”等三产融合典范。双城围绕二产的提档升级,探索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订单,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条。
“目前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很多地方尚处于简单的一二三产业共存状态,即1+1+1=3。但是未来,我们一定会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1+2+3=6,让酒乡、乳城、菜区的头衔越叫越响。”双城区委书记李洪铭接受采访时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1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