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二手农机拖拉机市场]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生态扶贫 惠民富民
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生态扶贫 惠民富民
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生态扶贫 惠民富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盘州市二手农机拖拉机市场湖南省新宁县回龙寺镇大兴村沃柑园内,果实缀满枝头,香气扑鼻。脱贫户伍四文说:“趁着现在价格好,再上市一批,10多亩沃柑收入六七万元。”保了生态,富了口袋,大兴村村民靠沃柑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林草部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生态补偿扶贫
110万多名生态护林员上山,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我国林业草业施业区、生态重要区域和脆弱区域、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林草建设的主阵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我国在这些地区走出了一条生态补偿扶贫的新路子,累计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
身着七彩服饰,行走在独龙江畔崇山峻岭间,这天,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护林员李玉花照常巡山护林。她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珍惜:“每个月有800元的补助,还不耽误发展林下经济和照顾家里,日子过得有奔头。”护林之余,李玉花种草果、中药材,养蜜蜂,2020年收入超过10万元。在贡山县,4000余名生态护林员像李玉花一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山上脱贫,全县571万多亩森林全面纳入了管护。
在一些地方,生态护林员也叫生态管护员,他们除了护林,还管护草原、湿地等。扎西才仁是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的一名生态管护员,平时除了查看桑吉草原的状况,还检查牛羊是否超载,“守护好长江源头的生态,这活儿干得有劲。”青海将林草生态资源管护同生态公益性岗位开发紧密结合,在全省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中选聘了4.99万名生态管护员,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生态护林员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扶贫办主任、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说。
“春节前后防火压力不小,可不能掉以轻心。”这段时间,江西上犹县五指峰乡双宵村护林员刘宗槐巡山更勤了。为了护好青山,上犹县设立了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林长体系,选聘了532名护林员,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一年1万元收入,活不累,还能照顾家里,我要尽心尽责做好。”去年4月,一位老农在烧田埂时引发山火,刘宗槐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到失火一线,及时扑灭了山火,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国土绿化扶贫
项目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促进造林增收、治沙治穷
“我家能过上好日子,真得感谢造林合作社,每年挖坑、种树能挣2万多元。”因为父母患病,山西吕梁市岚县东口子村脱贫户闫凤明不能外出务工,这几年跟着村里的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造林绿化工程,全家顺利脱了贫。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介绍,市里把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造林任务打包给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入社参与劳动,1398个扶贫造林合作社累计带动14万人脱贫,2016年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递增,降水量年均增加81.8毫米。
在全国,2018年以来,2/3以上的造林绿化任务安排到贫困地区,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造林绿化。截至目前,全国共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吸纳160多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也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倾斜,带动一批批贫困群众增收。
“我在花椒基地务工,一年收入2万多元,家里的苞谷地退耕还林,也种了花椒,每亩有1200元的造林补助,脱贫稳稳的。”贵州晴隆县茶马镇青山村脱贫户易洪忠说。近年来,茶马镇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因地制宜做大花椒产业,花椒树成了1.17万脱贫群众的“摇钱树”。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造林还草7450万亩,其中脱贫地区5900万亩,惠及593个脱贫县788万脱贫群众,户均增收7700元。
治沙治穷。荒漠化防治工程与扶贫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群众增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内蒙古通辽市的科尔沁沙地腹地,科尔沁左翼后旗努古斯台嘎查脱贫户春梅家的院子周边,樟子松、五角枫、杨树已成林。每年政府组织造林种草时,春梅和丈夫就一起去干活,她种树浇盘州市二手农机拖拉机市场水每天挣100元,丈夫开拖拉机整地、挖树坑一天能挣400元。“沙地绿了,草场好了,养牛多了,日子眼看着越过越好,2020年全家收入有10万元。”坐在新装修的房子里,春梅眼里亮晶晶的。
生态产业扶贫
林草资源加速转化,带动群众鼓起腰包
盘算一年收成,笑容挂在一个个林农的脸上。笑脸背后,是一个个生态产业在拔节成长。
“收购价每公斤3.8元,2020年我挣了4万元。”卖完最后一批南酸枣,江西崇义县横水镇的杨安良喜上眉梢。南酸枣是崇义林农脱贫致富的“黄金果”,2020年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枣糕等深加工食品年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5000多种植户平均每户增收近万元。
“菊花特别适合我们这里,去年卖了1万多元,今年我还要多种些。”依靠4亩多菊花,重庆云阳县堰坪镇中升村农民李在寿摘了穷帽,盖了新房。菊花成了云阳农民的致富花,在中林集团帮扶下,全县新 盘州市二手农机拖拉机市场种菊花2.1万亩,带动1236户脱贫。
闫振介绍,国家林草局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竹藤、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广大脱贫地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更为喜人的是,生态产业“接二连三”,升级发展,脱贫群众“生态饭”越吃越香。
林草资源加速转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春节前几天,贵州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的刺梨产业园热火朝天,饮料、口服液、果脯、含片等8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产品从线上线下卖到了14个省份。延伸产业链,开拓大市场,漫山遍野的刺梨成了盘州农民的“致富果”,带动全市7万脱贫群众鼓起腰包。
端起旅游“金饭碗”,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这些天,四川广元市白朝乡月坝村的一处农家院里,客人不少,主人杨秀林满脸是笑,忙着招呼。房子做民宿,他爱人当厨师,2020年全家收入近10万元。白朝乡打造森林康养旅游特色小镇,拥有高山湿地、茂密原始森林的月坝村成了网红打卡地,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500多个从业人员旅游接待人均收入2.8万元。
又是一年春来早。昔日的穷旮旯里春意渐浓,一条条绿色增收链带着乡亲们摆脱贫困,阔步走向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顾仲阳 郁静娴 李晓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2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