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二手农机百姓网]以匠心 守初心 工匠精神打造出营口海蜇|辽宁名片寻访录4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辽宁营口二手农机百姓网]以匠心 守初心 工匠精神打造出营口海蜇|辽宁名片寻访录4,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二手农机网请查看:二手农机网

  以匠心 守初心 工匠精神打造出营口海蜇|辽宁名片寻访录4

在陶国丰的恒温仓库里,产自营口本地的“蜇皇”已经打包完成,即将出口日本。旁边,是数千桶横跨大西洋而来的美国海蜇。早在7年前,陶国丰就把营口海蜇加工的“魔法”带到美国合作办厂,解决了困扰对方数十年的海产品加工技术难题。

营口人陶国丰今年63岁,从1984年至今,他已经和海蜇打了半辈子交道。家里没有人辽宁营口二手农机百姓网当过渔民,他当初因何与海蜇结缘?又是如何坚持34年,只做这一件事?

跟恐龙一样古老的海蜇,分布在全国多个海域。可为何国内海蜇加工出口原料中的7成产自营口?为何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成以上的创办者都是营口人?

40年前,全国恢复高考,这给每天就着酱油吃窝头的知青陶国丰带来了希望。复习两个月后,他成功考入某大学的农业机械专业。毕业后,陶国丰进入营口某农机研究所,用时三年,便考取了机械工程师资格。

“海蜇哪里都有,但营口的海蜇品质最好,我每天吃三顿海蜇都不嫌腻。”直到现在,陶国丰仍保持着这个习惯。营口地处渤海北部辽东湾、大辽河入海口处,海域、气候、日照、雨水得天独厚,共同孕育出优质的海蜇品种。这里的海蜇肉质饱满、营养丰富、解腻促排。

1984年,陶国丰在众多研究课题里选中了“海蜇加工机械化”,为了完成课题,他跟着渔民一起出海,学习怎么分离蜇头蜇皮、洗刷粘液、盐矾腌制、储存包装。大学毕业的城里青年大多吃不了当渔民的苦,可他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

“渔民加工海蜇全靠土办法,但我有理工科的基础,善于总结教训,能把经验数学化、理论化。”一年后,陶国丰写出一本关于海蜇加工的小册子,印了几万册,卖得一本不剩。

当年,国家鼓励研究所搞创收,陶国丰在海边用自己研究总结出来的方法加工海蜇,仅一年时间就给研究所赚了10万元,相当于全所50多人两年的工资。

“今年海蜇个儿大、黏液少;但明年也可能个儿小、黏液多。怎么冲洗,怎么盐渍,才能让含水率95%的海蜇出水合适、口感更好,这需要每年根据情况调整工艺。”从技术上看,海蜇加工机械化十分困难。同时国内每年捕捞时间有限,海蜇的供应量也难达量产需求。再加上研究经费的断档,海蜇加工机械化只能作为陶国丰深埋心底的一个心愿。

但他从未放弃,仍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海蜇加工。“传统行业是有门槛的,如果不沉下去钻研,你就永远在大门外面。”

1992年,“全民下海”的热潮涌上了营口的岸边。当时,在海蜇领域积累了八年经验的陶国丰已经升到研究室主任,但他仍决心“下海”。

从收购、加工到销售,只有陶国丰一个人。蜇汛一来,他站在渔场的岸边,满载海蜇的渔船一个接一个靠岸,他刚和一个渔民谈完价钱、现金交易、卸货,又要去收另一条渔船的货。偶尔有空,又要到现场指挥加工海蜇的工人。渔船不断,加工不完,他一刻也不能休息。“有一次我三天没合眼,累到出现了幻觉,分不清眼前的人是谁,而手却还在机械的数钱、给钱。直到有一个人使劲拍了我肩膀一下,才清醒过来。”

有一年,海蜇大丰收,陶国丰加工好的海蜇没有销路,别人赔本把海蜇都贱卖了,但陶国丰没卖。“加工后,品质好的海蜇可以存放两年以上,我把货压了一年。6000桶海蜇露天放着,苫布都被海风吹烂了。”

一年之后,海蜇产量骤降,因为前一年赔本的人不敢再做海蜇生意了。物以稀为贵的海蜇市场价格被抬高,陶国丰不但没亏,还赚了一大笔钱。

赚到第一桶金的陶国丰凭借着会说外语的底子,开始做起海蜇的出口生意。他收购加工海蜇的脚步迈出营辽宁营口二手农机百姓网口,在山东莱州建了一个海蜇加工厂。

陶国丰的女儿陶思晴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暑假,都在山东度过的。蜇汛期间,从海边拉来的海蜇不断地被运到加工厂,陶思晴总是在半夜被叫醒,跟海边的女工一起分离蜇皮和蜇头。她的手被海蜇的毒液蜇烂过,每次大雨过后,海腥味熏得她头疼。

加工好的海蜇要运出去,就得有人“压车”。十二三岁的陶思晴也单独压过车,那次,她靠着包装好的海蜇睡着了,身上被蚊子叮出无数大包。

上世纪90年代末,陶国丰准备回营口发展,在营口鲅鱼圈建起现在的营口辰光食品有限公司。企业的商标由陶国丰亲自设计,红色为底,黄色的CG合体,像一轮从蓝色大海上升起的太阳。辰光这两个字,分别取自盖州的古名“辰州”和莱州的古名“光州”。

每年7月末,营口的绵蜇能长成蒲扇大小,渔民们只消几天功夫,就把海里的绵蜇悉数捕完,装满船舱和竹笼。8月到9月,又到了捕捞沙蜇的时候,碾盘大小的沙蜇要比绵蜇大上一圈。

营口沿海村镇几乎家家都是海蜇加工厂,陶国丰的海蜇也在这里进行粗加工,再运送到青龙山大街进行深加工。营口的封海期,渔民们都休息了,但陶国丰的工厂却没有淡季,本地的海蜇加工完了,再从全世界各地进口海蜇加工出口。

21世纪初的几年,辰光水产的海蜇远销日本、韩国,现在还销往北美和欧盟,企业规模最大的时候有过140多名员工。

2003年,高中毕业的陶思晴到加拿大一所顶尖公立学院留学,念企业管理专业。读书期间,她曾在超市里收银,给商超送货。毕业后,她就职于加拿大东部最大的中华食品供应商。2009年,陶思晴自己创立了一家公司,专门经销海蜇,后来成为加拿大最大的海蜇供应商。

2011年,陶国丰父女作为营口唯一一家水产企业,参展波士顿国际水产博览会。“海蜇也能加工成这样?”这个海蜇展台吸引了众多国外水产厂商。

西方人没有吃海蜇的习惯、加工又不得其法,海蜇被视为“有害物种”。这种软体动物一直让他们头疼不已,他们用坚固的网将浴场隔离起来,可每年游客被海蜇蜇伤的事件仍然不断;核电站收集冷却海水时,海蜇也时常把海水滤网堵死。

美国一家渔业公司邀请陶国丰去看看当地的海蜇,陶国丰被其巨大的海蜇资源吸引,欣然前往。可到了当地,对方竟然从冰箱里拿出一只冰冻海蜇,解冻之后,海蜇也化成一滩水。

按照陶辽宁营口二手农机百姓网国丰的要求,这家美国企业现场打捞出100斤海蜇,陶国丰拿出明矾,凭经验抓取与盐混合,开始了盐渍海蜇的“魔法”。仅仅一天时间,海蜇就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琥珀”,能长期保存,淡化后即可食用,这让美国人大呼神奇。

“把海里的海蜇打捞上来,卖到亚洲去。”这是这家渔业公司第四代掌门人的遗愿,陶国丰的出现圆了他的梦想,而美国的机械化设备和专业捕捞船也深深吸引了陶国丰。双方合作后,陶国丰马上动手改造设备,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海蜇机械化加工厂。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陶国丰把海蜇的加工时间从传统的15天缩减到24小时,还在美国的工厂里实现了流水线加工,既缩短了加工时间,也保证了食品卫生安全。

从这次合作开始,陶国丰父女成了最佳搭档。一个是海蜇加工领域的专家,一个是英语好又熟悉海蜇领域、明白父亲心意的翻译。

陶思晴称父亲为老陶,虽然不经常当着父亲的面表达崇拜之情,但她会十分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老陶就是我眼中的民族精英。在做海蜇上,他从来没有输过。”

陶思晴自认性格跟父亲不同。父亲一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她却在留学时慢慢变得开放、善于交流。其实,陶国丰也正是看中她性格中的这种特质,才更加放心让她来负责企业的品牌和营销。

现在,陶思晴带着她四年留学所学,回国协助父亲。她单独拥有一个公司,负责海蜇的海外业务及企业的品牌和营销,陶国丰仍专注于海蜇的收购和加工。

“莹洁玻璃白,斑斓玛瑙红。酒边尝此味,牙颊响秋风。”陶思晴在朋友圈里这样介绍自家产的海蜇。在她心中,海蜇是中华料理界凉菜中的王者。

以前的盐渍海蜇需要淡化10多个小时才能入口,这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要求。从去年开始,陶思晴与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院合作,形成即食海蜇科研专项小组。最终研发出辰光即食海蜇,可以像方便面一样附带料包,开袋即食。经过全方位的监测,这种即食海蜇虽然“抛弃”了饱和盐水的包裹,但仍然保持了最高的食品安全等级。

去年下半年,辰光水产的即食海蜇被国内知名水产品牌选中,成为唯一供应商,今年开始量产。“十多年前,最好的产品都出口了,现在国内消费能力强了,我们都把曾经出口的产品进行再次优化升级,做内销。”这些挑选最优原料做成的即食海蜇也即将出现在国内百姓的餐桌。

现在,辰光水产每年进出口海蜇达2000多吨,占比超过营口海蜇出口总量的两成,位列海蜇出口企业前三强。现在,陶国丰还不想退休,他的愿望是能把自己在营口的海蜇加工厂建成一个“标杆”企业,率先形成行业的加工标准.他还想全资在美国建设一个完全机械化的海蜇工厂,助力营口海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海蜇第一品牌。

“海蜇饱含水溶性蛋白,没有脂肪也没有胆固醇,降三高、促代谢……”今年63岁的陶国丰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他笑称这是常年吃海蜇的结果。

现在,走到世界各地,只要看到做海蜇生意的中国人,大多是营口口音,因为营口人一直掌握着加工海蜇的独门秘籍。

根据营口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数据,现在全市有四五万人在从事海蜇收购、加工、经销贸易类的工作,足迹遍布世界。粗略统计,全国海蜇贸易总量的8成都经过营口人之手,全国海蜇加工出口所需半成品原料的7成都出自营口,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成都由营口籍人创办。

营口市渔业协会会长耿显锋称,营口海蜇的品牌树立开始在7年前。从2011年开始,“营口海蜇”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后又依次被认定为“营口市著名商标”和“辽宁省著名商标”,到2015年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现在,营口15家成规模的营口加工企业可使用这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营口鲅鱼圈区获批了省级海蜇出口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海蜇质量安全示范区,并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审。

这样说来,陶国丰只是四五万人中的一人,他生产的海蜇也正带着“营口海蜇”的地标销往全球。

其实,陶国丰靠海蜇赚够第一桶金时,曾有许多机会摆在他眼前,去做房地产或者其他更赚钱的行业,但陶国丰没有心动。

“不求做大,只求做精”,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陶国丰在这个海蜇行业摸爬滚打了34年。如今,女儿也成了“蜇二代”。两代人虽然观念不同,但信念却是统一的,都是把营口海蜇的品牌做大做强。

辽沈晚报/张阿春 吴章杰

标签:海蜇   加工   企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2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