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新疆6小麦收割机]改革开放再出发 乌鲁木齐书写时代答卷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二手新疆6小麦收割机]改革开放再出发 乌鲁木齐书写时代答卷,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二手农机网请查看:二手农机网

  改革开放再出发 乌鲁木齐书写时代答卷

改革开放再出发 乌鲁木齐书写时代答卷——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9 月19 日,米东区羊毛工镇圣贤湖家庭农场,收割机在收割水稻。改革开放40 年,我市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媛媛 王璇)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改革开放40年,20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这些文件如同一部中国农二手新疆6小麦收割机业现代简史,每一份文件都浓缩了我国农村经济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和战略部署。

40年前,三中全会成为农村发展的“东风”;4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再起。

从红手印到红印章,从包产到户到简政放权..... 一个个改革开放的历史印记标识出辉煌40年。

包产到户 拉开农村改革大幕

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是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时期,最大标志就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74岁的夏江春是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村民。37年了,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包产到户第一年一家六口分了33亩地。当时自己种的是麦子和土豆。

束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二手新疆6小麦收割机一经变革,很快就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包产到户第一年,夏江春收了12麻袋麦子,“家里终于有了余粮,能吃饱肚子了。”

当时,农民都在暗自比谁家的地干净、谁家的庄稼长得好,如果谁家的麦田杂草多,还会被人笑话。农田里,人明显多了,男女老少齐上阵,精耕细作。

第二年夏江春收了60麻袋麦子,第三年收了120麻袋。

同样是在1981年实行包产到户的永丰镇村民钟金业记得,1978年实行“包产到组”后,大家劳动积极性显著提高。钟金业和其他农民自愿组成“互助组”,以便于相互支援劳力和生产工具等。

“我们尝到甜头后,都希望包产到户,时间自由,效率也更高了。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土地承包再延30年,好比吃了定心丸。”钟金业说。种地、建蔬菜大棚、开饭店、开超市、办农家乐.....沿着农村改革发展的轨迹,夏江春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1994年,夏江春花了40万元盖了二层楼,“现在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农家乐都交给儿子们干了,我们老两口就安享晚年了。”

一次次实践探索交融激荡,塑造着农村人全新的价值理念,映照着时代进步的历史轨迹。

解放思想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何占山是乌鲁木齐乡镇企业的先行者,他所在的村是“新疆第一村”,即原来的乌鲁木齐县二工乡八家户村。40年来,这个曾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的城边村,成为新疆农村改革先锋。

12月11日,看着一块块镌刻着昔日功勋的奖章,73岁的何占山感慨道:“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农民今天的好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当年,在生产队当会计的何占山决定辞职,跟8个村民一起,用一辆手拉车“ 创业”,办起了一家综合厂。

何占山创办的这家综合厂,就是大家现在所说的乡镇企业,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叫社队企业。

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第一次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依托八家户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从投资少、见效快的建材行业入手,何占山又领着村民们办起了轧钢厂、石膏板厂、水泥厂、预制厂等十多个配套企业。1985年,八家户村在自治区首创“村工农业总产值超千万元、人均收入超千元”的奇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八家户村办企业倒闭了几个,经济损失150万元。当时已是“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的何占山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萌生了“借才生财”的想法。何占山聘请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兼职的“星期天工程师”等,让他们当顾问、当厂长,新的工厂又办了起来,村里68% 的劳动力进了工厂做工。到1992年底,八家户村已发展20个集体企业、合资企业,成为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亿元村,人均收入3000元。

在改革的浪潮中,经历起伏的八家户村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创造了独有的“八家户样本”。2003年,随着“撤村建居”的推进,八家户村民被分置到高新区(新市区)的5个社区,村办企业或被企业兼并,或被股东购买,新一轮改革继续开始。

一次次思想解放、一代代接力前行.....一个个农民经纪人、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不断涌现,刷新着人们对农民概念的认知。

创新引领 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迈进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从公社集体经营土地的“大锅饭”到分田到户的“大包干”,再到抱团发展的“合作社”.....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步迈进,“特色兴农、品牌强农、改革富农”的思路更加清晰。

韩兆国是乌鲁木齐县永丰镇公盛村二队土生土长的农民,2014年,在城市打拼多年后,回家乡创办了新疆泉水牧歌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传统温室种植西红柿、辣椒、芹菜等蔬菜的基础上,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韩兆国带领合作社引入先进的碳金采暖技术,进行反季节水果的温室种植,两年时间,20名社员的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加至2.8万元。

近年来,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创新经营方式,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搭建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的桥梁作为产业重点,实现了由农户“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市农业生产在播种、管理、收获、加工、出售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

30岁的李帅鹏是乌鲁木齐县永丰镇永盛村四队的村民,主要靠给农户收割麦子赚钱。今年年初,他花了34万元买了一台二手小麦收割机。

李帅鹏说:“换了新机器,日收割量从130亩增加至160亩,农忙时每天可增加上千元收入。”

乡村振兴 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

“农民”从身份到职业,这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关系所面临的重大变革。

在新疆老龙河牛羊育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里,高科技的牛羊圈舍有12个,未来将达到60个,集合米东区羊毛工镇4个村的养殖户,打造规模化的养殖基地。该合作社负责人周成全说,合作社的模式是“农户+合作社+基地”形式,实现了机械化、科学化养殖,社员已从2013年成立时的49户增加到现在的310户。

在周成全看来,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遵循市场需求生产出标准化产品并通过产品的交流来实现自身经济增收,以土地为媒,打通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与默契。

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智能化、技术化、专业化的服务,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农民专业种田、专心务农,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规模效益和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合胜村一队种了半辈子蔬菜的黄文清,如今也被大家称为新型职业农民。

这位56岁的农民,有7个温室大棚,保存了2座大棚种传统蔬菜外,其余种了各种观赏盆景、花卉,最多时种了7个品种的花卉。一个大棚的年经济收益从七千余元增至两万余元。“以前靠经验种地,现在要靠新知识种地。”黄文清说,他种植思维的改变,源于三年前参加县上的花卉种植培训班,从种植技术上进行了系统学习,也从花土的培育、花种的选择、市场的营销等整体思想都进行了学习,最终新知识给他的土地带来了新收益。

改革开放40年来,乌鲁木齐的农业生产方式由自给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农村由封闭转变为开放、由传统转变为现代,变化很大。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发布·(2022-07-12 07:56:39)

标签:农民   乌鲁木齐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