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二手农机拖拉机180:从使命砺炼榜样 看大庆农民如何“羽化”
人们把农业、农村、农民合称为“三农”。
在“三农”的区分与作用上看,农业是基础,只有政府给力,打牢基础,才有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农村最需稳定,只有农村稳,才能天下安;说到农民,这是“三农”主角,很多时候是一个地方农业、农村优劣的决定因素。只有农民强,才能“三农”兴。
今天,“三农”之变,推动了时代之变。而时代之变,也让农民在使命的砺炼中实现“羽化”。
赵宝忠领头
“我这栋128平方米商服楼,值40多万。农机具30多万,种水稻再加上经销大米,一年挣个三五十万。”赵宝忠说话先说数字。
赵宝忠1974年出生在吉林省镇赉县农村。出生3个月死了母亲。父亲并没把他当回事,是姑姑把他拉扯大,总算念了7年书。
1991年,江湾乡招种水稻户,他单身离开姑姑投到江湾乡黑岗子屯远房姑姑家,种起了水稻。
1997年,23岁的赵宝忠结了婚。转过年,一场大洪水,把小家冲得一无所有。跑水一年,再回黑岗子屯,只能住进24平方米的灾民房。还好,这回村上调整耕地,跑水回来的一户给50亩盐碱地。
“还得种水稻。”赵宝忠连借带抬钱,改了30亩旱田,受的累没法说。可秋后就收回14000斤稻子,卖完一算账,赔进好几万。
“再种,肯定能不错。”赵宝忠费劲巴力又种一年,赔了3.5万。岳父出面拦挡:打工去吧,虽然挣得少,可准成。
“不行,我在哪倒下,就得在哪爬起来。等江湾的乡亲们都来问我稻子怎么种时,我就不种了。”赵宝忠下了个决心。
为啥赔?主要是盐碱土育出的苗不行。
“找专家学习去。”2002年春,赵宝忠第一站去了白城市,找到抗盐碱品种第二代培育者李静,学了不少知识。回来后去了富拉尔基农艺所,引进富粳2号。这回妥啦。秋后1亩收回1000多斤稻子,在江湾乡引起了轰动。
“再学。”2007年春,他去东北农大学了早育稀植技术,不但降低了亩投入,秋后也提高了产量。同时跟省内不少专家建立了关系,不少优良品种被引进江湾。
“入党吧。”村支书刘政忠来动员,“给大伙起个带头作用。”
“行,东跑西颠儿离不开江湾,种稻这个头我带。”赵宝忠早就有这个愿望。
2009年7月1日,赵宝忠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向先进看齐。”这年秋,他去了五常县,背回一袋肥。转过年试种3亩稻子,秋后大丰收。
引进。转过年引进1000亩专用肥,到2012年发展到6000亩。
2013年,由他牵头组织5户农民成立“兴农水稻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很快从600亩发展到60多户9000多亩,一年产稻子4500多吨,平均一户收回20多万元。
如今,赵宝忠领着合作社,还经营一个农资商店,出售农资比市场价格低多啦,每亩让社员省了七八十元。加工大米时,他收购的稻谷每斤比市场至少高7分钱。为啥?咱是党员,共同富裕是咱的责任。
姜波抱团
姜波1970年出生在肇州县新福乡保安村。
1989年,姜波高中毕业,选择在县城发展。20多年打拼成了腰缠百万的富户。
“都进城来享福吧。”2015年春节,他回到乡下的家,对老人和弟弟提出个想法。
“哪也不去,我就吃服了咱农村的青苞米,睡惯了热炕头。”老爹直摇头不进城。
“老爹不走,我也不走。”弟弟也摇头。
“那我也回来种地。”姜波随即去村上,包下600亩机动地,全部种青储饲料。
也是不懂种植,春天的苗出个二星八蛋。
也是老天作对,夏天又下起了涝套雨,秋后一算,赔了不少。
“啥玩意不怕涝?”他问乡亲们。
“水稻哇!”乡亲都知道。
“那就种水稻。”姜波一个决定,村上一个支持,又签下1100亩转包合同。
有经商经验的姜波,头脑并不发热。他先拿3个池子试种,第一个难题是没水源。那就用车拉。田经水一泡,一门陷车,遭了不少罪。后来,由于旱,死了不少苗。到夏天雨水上来,剩下苗返青,越长越新鲜,姜波心里一亮:“这地能长水稻。”
大干!秋天打了28眼机电井,让那1100亩盐碱地来个供水全覆盖。
春天来了,姜波从肇源请来个种30多年稻子的老手当指导。一天出动70多人,10多台机械进行整地,一天光工钱就1万元,又扣了38栋育秧棚。
“开始,看着很简单,干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前后投进300来万。”姜波说。
“有什么外援吗?”记者问。
“没有,没花政府1分钱。干,就靠自己。再难也得往前拱。”姜波笑着说。
两年苦干,付出的苦和累,比前28年都多。可也得到一条定律:发展农业,单打独斗不行,得大伙抱团,实现产业化。
为了家乡水稻实现产业化,他平整2300平方米场地,建了库房和大米加工厂,用了26个长工。专等水利条件成熟,在家乡把水稻做成大产业。
“李大干”传奇
他9岁成了孤儿,从山东逃荒到肇源张家窝棚屯的远房姐姐家。前后算是念了18个月书,便到生产队当了猪倌儿。
19岁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转过年,借钱买了台大胶轮,跑起了运输。那是1998年,嫩江发洪水的那年,他的传奇人生开始了。
他叫李吉银。20年过去,他的情况又怎样了?
大产业
2018年9月14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张家窝棚屯,进了一个特别去处。
“这些都是我这几年干起来的。”主人介绍着。
李吉银,高大威猛的身躯,一副虎头虎脑的相。
这该是一个“庄园”。中央一座700多平方米的小二楼,是“肇源县兴安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办公室。楼上是李吉银的办公室兼会客厅。
下午6时整,我们下了楼,看他的产业:这是一个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庄园”。
东侧制米车间,日产达400吨,去年加工大米10万吨,如今已开工制米。
北侧是秸秆加工车间,生产季节一天150吨生物质燃料,去年生产2万吨。
西侧储库区,李吉银开上车,我们俩先进1号库(长100米、宽40米),再进2号库(长120米、宽38米)跑个来回。他说这两个库足以储6万吨粮,马上就要使用。
南侧那个40米宽、60米长的大车间,正在安装机器,李吉银说这是精米车间,用不上一个月就投产,日产免淘精米700吨。
“700吨?”记者惊讶,“那可是我市300万人一天的主食量。”“过去说‘湖广黍,天下足’,今天咱可以说:‘李家黍,大庆足’了吧。”
“可以说。”李吉银不加考虑,因为他有一座日烘干500吨稻谷的大塔,6万吨的储库,20万亩水稻的生产合作社。周围20公里半径内都是稻田,说了也不是瞎说。
大胸怀
晚7时20分,李吉银突然哎呀一声:“饿了吧,吃饭去。”我们俩开车进了县城,找了一家饺子馆,要了两盘饺子、一盘炒芹菜、一个小鸡炖蘑菇,我怕他那健壮身躯吃一盘饺子不够,拨给他6个。
“吃不了,吃不了。”他一门拦,直到我俩撂筷,小鸡炖蘑菇还没上来。
“打包。”他要了两个袋,把剩下的饺子装一袋,炒芹菜装1袋,等一会儿,把那个炖蘑菇也装了拎着。
他把我送到县宾馆,急急地开车走了。因为几台大车正从松原往回拉稻谷,拉回来得立马进塔烘干,不然怕捂烧堆。
“这个人哪,真神秘。”我自语着,想着前几年采访他的情景:
第一次是2014年6月18日,经兴安村陈公林支部书记推荐,在村办公室第一次对话。像挤牙膏似的挤出几百句话,留印象的一件事是:贵阳“米王”多给他打15万元的米钱,他立马退了回去,感动了对方。转过年,“米王”借给他500万,建了日产200吨米的工厂,从此发达起来了。
第二次是2015年春,他出2600万元抵押金,把雷沃公司引过来,创了一个“利农农机购进法”。如:一台1354拖拉机,售价23万,农民只出71000元,国家补贴那6万多元,先由李吉银垫支。再拿购到的车抵押贷款,机车当场上牌照,就可以开回去生产。等国家补贴下来,还给李吉银。农民二年内还清贷款即可。所以,不几天肇源农民就开走400多台农机。
这次还采访到一个重头新闻,李吉银建了个3万吨低温储库。秋天,稻谷贱时,稻农以1.5元1斤(高于市场价),把稻谷送来储存,什么时候米价高了,或农民想用钱,什么时候来结算,市场价低就按1.5元1斤结算。
“这样储,你不能赔吗?”记者问。
“不能。”他解释,低温储存稻子不掉秤,来年五六月份米价最高时出手,挣的钱给社员二次分红。
“粮食银行”的调解功能,让社员尝到了甜头,许多非社员也来储。所以,李吉银又建个3万吨储库,成了年加工20万吨的东北“米王”。
大视角
时间早已超过了我晚上入睡的“杠杠”,反而入不了睡。
“再看看。”我打开灯,翻开今天采访李吉银的记录。
“你说咱北方为啥比南方穷?”耳边响起了我们俩白天的对话。
“为啥?”我问。他说他去年收10万吨稻谷价值2.6亿元,一共有生产者3万多人,而南方只需要5千人,差多少。
“咱这机械化率也不低呀。”我说。
“挺高,我承认。”他说,“我们合作社有20万亩稻田,一年农机改造得800万,肥料和农药1500万,咱大庆没有相关工厂,这钱都让南方人挣了。”“还说农民。一年360天都在花钱,只有卖粮那天是进钱,去了还贷款没剩多少。农民苦把苦业买台机器,几年老化,只能卖废铁。所以,咱大庆得有农业机械方面的工厂,那样的话,就是近水楼台了。”
“那咱们就办工厂呗。”我说。
他没正面回答,而是说这些年每年都外出参会考察。2014年去德国汉诺威国际农机展,顺便考察了欧洲9 肇州二手农机拖拉机180国,被西方人做事业不求更大,但求最好的作风感动了。
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国家的振兴。而在这个振兴中,有一句话:无才不兴。大庆水稻种植是这样,大庆三农工作的重心也在这里。只有这样,才能在肇州二手农机拖拉机180堡垒发力、政府给力的条件下,才能让农民“实现羽化”,去圆腾飞之梦。
特约记者陈景波文肇州二手农机拖拉机180 大庆日报记者孙娜摄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5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