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有没有二手农机车卖:愿做一粒种 圆农民增收梦
河北日报
[奋斗者说]
种地是我这辈子喜欢干也愿意干的事,也是这辈子的事业,我会继续努力种好地。我相信,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我的试验田里一定能长出更多、更好的小麦、玉米等新品种,让更多的农民收获更多的粮食。
——李素敏
一块块四四方方的试验田里,庄稼已长得一人多高。这个时节,别的庄稼汉大多在家坐等收获,可他却依旧穿梭其中精心管理,时而低头仔细查看叶片,时而剥开玉米皮,细心查看籽粒的饱满程度。
用他的话说:“这里的每一颗庄稼都可能成为农民增收的种子。”
可是在熟悉他的人眼里,他就是一粒促农增收的“种子”。
就是这粒“种子”,在旁人都嫌种地挣不着大钱时,放弃生意回乡包地,创办了全省首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又从普通种植向选育种试验转型,带领农场周边三个村庄种起了试验田,为全国农民提供优质种子;如今他办起合作社,搞起农业生产全程化社会服务,为当地农民节支增收。
他,就是“全国十佳农民”、赵县南柏舍镇徐家寨村村民李素敏。
逐梦前行,把种地当作一辈子的事业
8月26日午后,徐家寨村北玉米地里,传出刷刷的声响。
从地头路过的村民李云山,停下了脚步,朝着一人高的玉米地里大喊一声:“谁?”
“我!”
这声音,李云山再熟悉不过:“素敏,这大热天,你是真敬业!十五年如一日,真让俺们佩服。”
李云山话音没落,李素敏从玉米地里走了出来。身上的T恤已经浸湿,头上还挂着玉米须。
地头对面北墙上,一条标语分外醒目:圆职业农民梦、圆现代农业梦、圆规模经营梦。
李素敏笑着说:“咱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为了咱这梦想,不付出哪行?”
这条标语是李素敏在2004年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时,写到墙上的。
那年,在外经商的李素敏干了件几乎不被任何人看好的事——当大多数农民厌倦了土里刨食的生活,想方设法离开土地的时候,他却回村承包了180亩土地,重新当起了农民。
“当时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让我感到,国家要下大力气支持农业发展,把种地、种粮当个事业干,一准儿有前途!”
于是,李素敏承包了位于村西北的一片停产的旧砖窑,加上流转的130亩土地,总共180亩。
“知道干农业起初投入大、不挣钱,可没想到会投入那么多。”李素敏说,平整土地、恢复地力,前后投了三四十万元进去,不仅没挣到钱,还亏了本。第一年亏了七万多,第二年亏了五六万。
“由于不懂技术,别人怎么种,我就怎么种,产量和效益一直不理想。”李素敏说,亲戚朋友都劝他别再“瞎折腾”,“那会儿年轻气盛,根本不服输,咬着牙坚持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素敏眼前豁然开朗。“当时,县农业局邀请中国国际生态产业研究院一位专家到县里,专门给农民传授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专家讲的和我遇到的问题几乎一模一样,我是越听越上瘾。”
当天,李素敏就把这位专家请到地里现场“会诊”。
专家的点拨,再加上自己的苦心学习、积极探索,粮食产量在不断增加,效益也变得越来越好。2014年,李素敏的农场亩均节支增收350元,全年实现总收入16.2万元。
李素敏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新型职业农民。
科技赋能,让庄稼地里长出“金疙瘩”
在李素敏的办公室里,一个写有“农情田间监测设备”的工具箱放在案头,格外显眼。
“农谚说得好,‘种地不上肥,等于瞎胡混’,这话没错,可没有先进的技术、缺乏科学的管理,上再多的肥也不行。”李素敏说,这套农情监测设备,可以把大田里监测到的情况,实时传输到农业农村部统计中心,由专家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指导。
除了农情监测设备,在李素敏的种植基地,还有掌握地温、降水等数据的气象观测仪、水肥一体化机器、多功能喷灌机、自走式喷雾器、无人植保机等高科技设备。“开始种地的时候也没有这些玩意儿,可是种着种着就感觉没有科技真不行,别说质量,就连产量都很不理想。”李素敏感慨道。
推开了科技这扇门之后,李素敏又在2012年5月创办了“赵县素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2月,他又在赵县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了李素敏粮食种植农场,成为河北省首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
办起了家庭农场,就要考虑如何抓住国家支农惠农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机遇,大幅提高农场经济效益。
“我联系了省市农科院所和科研机构,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李素敏说,依托这些单位的技术人才优势,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进行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通过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繁育和新技术的应用,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600公斤的目标。”
从普通种植到为公司扩繁、为专家进行繁育、帮助专家进行选育,李素敏一步步走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前沿。如今,除了农场的620亩试验田,合作社的2360亩农田全都开展繁育新品种。繁育的小麦新品种已达16个,玉米品种已达3000余个。通过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及玉米现代产业技术革新,实现亩增收230元。
创新引领,帮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
科学种田的实践,颠覆了李素敏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多年积累下的很多观念。
对于农业,李素敏逐渐有了新的认识:“要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农场办公区西侧,是李素敏的农机具存放库。播种机、深耕机、绞盘式喷灌机、自走式喷药机、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粉碎机……从播到收,一应俱全。
“这只是部分设备,咱合作社仅大型农赵县有没有二手农机车卖机机械就有83台。”李素敏说,他们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赵县中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同时作业面积可实现1.5万亩以上。
“拿这620亩试验田为例,以前打药就得几十个人,浇地也得十几个人,现在一两个人就可以搞定。就是播种、收获的时候,也只需要雇五六个人帮忙。搁以前,100多人也要干上好几天。”农田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不仅让素敏合作社的农户尝到了甜头,周边的村庄也跟着沾了光。
“咱家有十多亩地,原来赶上农忙,只能丢下外面的工作,全家人赶回来一起干,几天下来个个身心疲惫。现在不一样了,不仅耕、种、收、播实现了机械化,就连植保打药,也都由合作社统一管护。”徐家寨村村民徐西林说,不光省心、省劲,还省钱。“一亩地一年能省100多元的投入。”
为三里五乡的乡亲们减少投入的同时,李素敏还不停地帮助农户提高粮食的品质。他先后购买了烘干塔,建起了容量赵县有没有二手农机车卖100多吨的粮库。
“有了烘干塔和粮库,农户不但有了粮食储存场地,还能防止粮食霉变。其中,仅烘干一项,一斤粮食能多卖一角钱。”李素敏说,他将继续赵县有没有二手农机车卖依托科技创新降低农作物种植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助农增收。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7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