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黄腐酸钾的作用和效果

2、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

黄腐酸钾的作用和效果

黄腐酸钾的作用和效果

黄腐酸钾对植物的作用:黄腐酸钾能够刺激植物根系生长,增强植物抗逆能力,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黄腐酸钾对土壤的作用:黄腐酸钾能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土壤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同时还能起到固氮、解磷、活化钾的作用。

黄腐酸钾的作用和效果

一、黄腐酸钾对植物的作用

1、黄腐酸钾能够促使植物细胞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将光合作用所生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糖分等营养物质集中向果实部位输送,并且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糖分、淀粉、维生素等有机营养物质的形成,从而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2、黄腐酸钾能够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提高作物的产量。

3、黄腐酸钾使用后,能够关闭叶片气孔或减小气孔开张度,从而减少水分蒸腾,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另外黄腐酸钾能够刺激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影响部分渗透调节物质,从而起到保护细胞膜的作用,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

黄腐酸钾的作用和效果

4、黄腐酸钾能够刺激根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增长与分裂,从而加快作物根系部分的生长,增加生根量,增加根系长度。

5、黄腐酸钾可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克黑星、退菌特、瑞毒铜、杀毒矾、乙烯利、增甜剂等药物复配使用,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果树黄叶病、苹果腐烂病、轮纹病、班点落叶病、黄瓜霜霉病、甘薯黑斑病、花生叶斑病、棉花枯黄萎病等病害(作农药增效剂使用)。

黄腐酸钾的作用和效果

二、黄腐酸钾对土壤的作用

1、黄腐酸钾含有酚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能减少铵态氮的损失,增加磷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抑制土壤对水溶性磷的固定,使无效磷转化为有效磷,从而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除此之外,黄腐酸钾还可以存储、吸收钾离子,提高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

黄腐酸钾的作用和效果

2、黄腐酸钾能够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并且可以补充土壤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

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

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

大田作物:底肥,每亩地施加1-2kg。随水冲施或滴灌,每亩地施用200-300g。叶面喷施,浓度为8000-10000倍。

果树作物:底肥,每亩地施加3-4kg。随水冲施或滴灌,每亩地施用1.5-3kg。叶面喷施,浓度为3000-5000倍。

蔬菜作物:底肥,每亩地施加2-3kg。随水冲施或滴灌,每亩地施用200-500g。

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

一、大田作物

对于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类作物,如果是用作底肥,每亩地一共施加1-2kg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随水冲施或者是滴灌,每亩地一共施用200-300g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叶面喷施,矿源黄腐酸钾稀释浓度控制在8000-10000倍左右。

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

二、果树作物

对于果树类作物,如果是用作底肥,每亩地一共施加3-4kg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随水冲施或者是滴灌,每亩地一共施用1.5-3kg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叶面喷施,矿源黄腐酸钾稀释浓度控制在3000-5000倍左右。

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

三、蔬菜作物

对于蔬菜类作物,如果是用作底肥,每亩地一共施加2-3kg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随水冲施或者是滴灌,每亩地一共施用200-500g矿源黄腐酸钾(幼苗期或敏感期的亩用量为200-300g,成株期以及不敏感期的亩用量为300-500g);如果是沟施,每亩地一共施用1-2kg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叶面喷施,矿源黄腐酸钾稀释浓度控制在3000-8000倍左右(苗期5000-8000倍,成株期3000-5000倍)。

黄腐酸钾的用法和用量

四、肥料添加

每1000kg尿素中添加3-4kg矿源黄腐酸钾,每1000kg复合肥中添加4-8kg矿源黄腐酸钾,每1000kg水溶肥中添加20-80kg矿源黄腐酸钾(按含量不同添加),每1000kg高端有机肥、高端生物菌肥中添加30-100kg矿源黄腐酸钾。

标签:作物   土壤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1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