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附玉米基本介绍与施肥要点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附玉米基本介绍与施肥要点,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附玉米基本介绍与施肥要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附玉米基本介绍与施肥要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什么时候给玉米打控旺药比较好,哪种玉米控旺药好用

2、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附玉米基本介绍与施肥要点

什么时候给玉米打控旺药比较好,哪种玉米控旺药好用

什么时候给玉米打控旺药比较好,哪种玉米控旺药好用

玉米控旺药最适合在拔节期或6-10叶期使用,此时打药可粗壮茎秆、缩短节间、矮化穗位、增加根层和根数。玉米控旺可选择比久、甲哌啶、乙烯利等。其中,比久能抑制新枝生长,缩短节间长度,增加叶片厚度,刺激根系生长;甲哌啶可以抑制植株顶端生长,缩短节间长度;乙烯利能有效矮化植株,促进叶片、果实的成熟脱落。

什么时候给玉米打控旺药比较好,哪种玉米控旺药好用

一、什么时候给玉米打控旺药比较好

玉米控旺药最适合在拔节期或6-10叶期使用,此时打药可粗壮茎秆、缩短节间、矮化穗位、增加根层和根数。此外,它不仅能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还能保证营养集中供应果穗。

二、玉米控旺用什么药好

1、比久:能抑制内源赤霉素及生产素的生物合成,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新枝生长,缩短节间长度,增加叶片厚度,刺激根系生长。

2、甲哌啶:又称缩节胺、壮棉素。甲哌啶可抑制植株顶部生长,缩短节间长度,使株型紧凑,主要用于棉花整形。

3、乙烯利:一种促进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矮化植株,促进叶片、果实的成熟脱落。许多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乙烯利能明显着降低基部节间长度,茎基部变粗,支持根增多,株高明显降低,抗倒增产效果显着。同时,乙烯利用于玉米控旺,具有施用适期较长、适用浓度范围宽等优点。

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附玉米基本介绍与施肥要点

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附玉米基本介绍与施肥要点

最佳打药时间:第一次打药的时间为玉米3-5叶期和杂草2-4叶期,第二次打药最好在打过除草剂之后7天左右,第三次打药的时间为玉米8叶期。

玉米基本介绍: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秸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m,可分为饲用品种、菜用品种、加工品种、爆粒型品种等多个品种。

施肥要点: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施肥,要在掌握地力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施肥时要注意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

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附玉米基本介绍与施肥要点

一、什么时候给玉米打药最好

1、第一遍药:玉米3-5叶期和杂草2-4叶期打比较好。

2、第二遍药:打过除草剂之后7天左右打,可以治虫、防病。

3、第三遍药:在玉米8叶期打,这是最好的控旺时期。

二、玉米基本介绍

1、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秸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m,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

2、玉米种类繁多,按用途分为粮用饲用品种、菜用品种(包括糯质型、甜质型、玉米笋型)、加工品种(甜玉米、玉米笋)、爆粒型品种(爆米花专用品种)等。

3、玉米的物理性状由粒色、粒形、种皮光泽、粒长、粒宽、百粒重、粒径、籽粒均匀程度和硬实率等指标组成。玉米籽粒包括种皮、糊粉层(富含蛋白质,也被称为蛋白质层)和胚乳三部分。

三、施肥要点

1、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施肥,定苗后及时中耕,清垄灭茬,促进根部下扎。其中,防倒的关键性措施是增施钾肥、苗期控水和防止过密。玉米根深才能株壮和抗倒能力强,土壤旋耕2-3年后要深翻1次。深松土壤35cm,分次施氮肥,增施有机肥。

2、在测土掌握地力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产量9000kg/hm2以上,施肥量为速效氮150kg/hm2以上、速效磷60kg/hm2以上、速效钾75kg/hm2以上,有条件的增施硫酸锌22.5kg/hm2作底肥。

3、施肥时要注重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沿幼苗一侧开沟,将全部磷、钾、硫、锌肥与氮肥总量的30%左右深施15-20cm,以促根壮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重施穗肥,追施控制在总氮量的50%,以促进穗大粒多;在籽粒灌浆期追施花粒肥,控制在总氮量的20%,以增加千粒重、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

标签:玉米   施肥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1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