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土养桃蛋小苗,附其养护管理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用什么土养桃蛋小苗,附其养护管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用什么土养桃蛋小苗,附其养护管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用什么土养招财树,室内招财树该如何养殖 ♂
用什么土养招财树,室内招财树该如何养殖种植招财树,要选择透水性好的、酸性的、疏松肥沃的土壤,一般可以直接用买回来的营养土,效果相对较好;也可以自己制作。用园土6份、稳定肥料2份、粗砂2份、花生饼1份制作;或用腐叶土:园土:河沙(煤渣)按1:1:1比例制作;抑或用泥炭土:珍珠岩比例为1:1制作,这个配方比较轻,更适合小招财树。
一、用什么土养招财树
招财树对土壤的要求很高。疏松、肥沃是基本要求,要选择透水性好的、酸性的。一般来说,可以直接使用购买的营养土,效果相对较好;也可以自己配置:
1、用园土6份、厩肥2份、粗砂2份、花生饼1份来制成。
2、腐叶土:园土:河沙(煤渣)=1:1:1。
3、泥炭土:珍珠岩=1:1(这个配方比较轻,更适合小招财树,如果用于大招财树,建议用河沙替代珍珠岩)。
二、室内招财树养殖方法
1、光照
招财树是一种喜阳花卉。如果是在户外进行养殖的话,可以把它放在可以接受全日照的环境中。在室内养殖的话,不建议放在阳光可以直射的地方,只要放在明亮的地方就可以了。
2、温湿度
招钱树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温度过低或湿度不足会发生落叶现象,严重时枝条光秃,不仅妨碍观赏,而且容易导致植物死亡,养殖时要保持15℃以上的温度,经常给枝叶喷水,增加湿度,在深秋和冬季,则应注意做好越冬防寒、防冻管护。
3、浇水
招财树比较耐旱,浇水次数不要太多。如果不是炎热的夏天水分蒸发快的季节,可以直接向招财树叶喷水,招财树也较耐水湿,对水分来说招财树并不敏感,不会因为浇水量多少引起招财树不正常生长。
用什么土养桃蛋小苗,附其养护管理 ♂
用什么土养桃蛋小苗,附其养护管理桃蛋小苗应选择疏松透气且保水性能好的土壤,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纯沙或无土栽培介质,通常可以选择泥炭土3份、珍珠岩1份、蛭石1份、赤玉土1份混合的土壤。没有过细的尘土,土壤呈中性或者弱酸性。肥料要根据植株的特性及土壤情况进行选择,磷肥排微量元素的第一位,对植物生长十分重要。
一、用什么土养桃蛋小苗
桃蛋苗应选择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的土壤,一般不应采用纯沙或无土栽培介质。通常可以选择泥炭土3份、珍珠岩1份、蛭石1份、赤玉土1份混合的土壤,保证土壤营养性,使土壤有足够的间隙,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
二、桃蛋小苗养护管理
1、花盆要求
陶盆吸水性很好,水浇多了问题也不大,可以缓解浇水过多引起的负作用,但陶盆吸水后重量增大,这就要求花架要结实。紫砂盆透气性介于瓦盆和瓷盆之间,一般养多肉植物要用紫砂盆。紫砂盆需要特别注意盆壁的薄厚程度,越是薄壁的紫砂盆透气性越强,盆壁老厚那种的透气性和瓷盆差不多。
2、基质配比
多肉植物需要疏松通气、排水良好、具有一定的团粒结构、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期所需养分的砂质壤土。没有过细的尘土,土壤呈中性或者弱酸性。值得注意的是,栽培多肉植物的土壤必须满足疏松通气和排水良好2个硬性条件。大多数的多肉基质(特殊品种除外)可由草炭、粗沙、颗粒状物按照3︰1︰1的比例进行配比,如果没有粗沙,也可以用颗粒状物进行代替。常见的颗粒状物有珍珠岩、煤渣、石子、陶粒等。
3、肥料控制
肥料要根据植株的特性及土壤情况进行选择。磷肥排微量元素的第一位,对植物生长十分重要。含有活菌的液态肥例如酵素可以有效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激发植物生长活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土壤优化。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对苗期植株来说,可以提高成长速度。对于成株来说要慎用,因为氮肥会促进植株徒长。生长季也可以用水肥,如水果酵素、自酿的EM菌液、啤酒、豆饼麻渣发酵液、芸苔素、氨基酸肥等,浇水时在水中兑入,方法简单有效。农资店的复合肥,肥料往往质量差且不适合多肉植物。另外,施肥时应该视配土情况区别对待。有较多泥炭的配土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可以少用或不用氮肥。多空隙的岩屑会释放出矿物质养分,珍珠岩和新鲜岩石等则几乎不会释放养分。
4、上盆要求
在桃蛋上盆前修根,修根主要是为了去除坏根和死根,刺激新根的萌发,也可以直接用手撕,标准是轻轻的撕,能撕掉的全部丢掉,保留撕不掉的即可。修根后晾根,然后上盆,放到通风且有散射光的环境静待桃蛋服盆,一个星期后用手轻轻晃动一下桃蛋。如果感觉很稳当,不会松动乱晃,基本说明已经长出新根,可以逐渐接受全日照并正常浇水养护。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1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