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兴旺的保障。我们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精准对接,高效益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N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围绕产业发展,科学合理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提高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建设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园区。要围绕农业发展新业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实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精准扶贫、富民强村有机结合起来,改善贫困落后地区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产业扶贫夯实基础。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工程规划设计融入当地农村风貌,促进田园风光塑造与村庄环境整治协同发力、相得益彰,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创新机制,高投入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起点高、标准高,相应地投入也高。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渠道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大规模建设需要,必须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民办公助、多元投入、良性循环的投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对于公益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投入上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采取村民自建、先建后补等融资模式。村民自建模式主要适用于实施主体为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归纳为筹资投劳+财政投入+政策性融资支持的组合,具体表现为项目投入以财政奖补资金为主,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的管理程序和出资限额,自主筹资酬劳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建后补模式主要适用于法人结构较为完善、土地权属明确的国有农场或是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归纳为主体垫资+政策性融资支持+财政补助的组合,由实施主体先行垫付不低于项目总投资一定比例的建设资金,缺额部分可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申请中长期信贷支持,国家给予贴息,项目建成验收、审核合格后,再按预先规定比例对实施主体给予补助。半公益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建设,共同承担项目风险。非公益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借助资本市场手段融资,由企业负责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
精细管理,高质量实施。高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本质要求。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广泛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确保规划工程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实用可行。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结算审核制。完善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节约投资成本,解决管理力量不足问题。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大工程质量抽查抽测力度,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实行跟踪审计,规范工程价款结算。建立黑名单制度和监管平台,形成监督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真正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建管并重,高效率运行。建后管护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发挥效益的保证。要建立主体明确、制度健全、资金有保障的管护体制,实现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对于公益性项目建立以村民委员会为主、农民自主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并存的管理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人,签订合同,健全责任制度,确保整个设施无人为损坏。推行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纳入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内容,由镇村统一管护,固化提升任务落实责任化、管护主体专业化、整治管护一体化、督查考核常态化的长效管护工作机制。采用信息化手段,统一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为考核评价提供依据。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2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