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民增收需关注三个问题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吉林:农民增收需关注三个问题,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吉林:农民增收需关注三个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摒弃“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观念,在种地的同时普遍搞起了养殖业,还有不少人在农闲时候到城里打工,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增收新局面。

  从当前和更长远的情况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缩小城乡和工农收入差距任重道远。

  专家认为,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能否确保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取决于能否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启动和扩大农村内需。

  家庭经营增收、政策增收、劳务增收,近年来吉林农民收入连年增加,农民收入进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的新阶段。专家认为,农民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增收对政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农民收入的基础还很不牢固,长远看必须尽快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个因素”拉动农民多元化增收

  据吉林省农委统计:2003年到2008年,吉林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现价计算年均递增11.8%。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3元,比上年增加740元,增长17.7%。2009年在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双重冲击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仍达到5450元,增长幅度超过10%。

  吉林省农委综合处处长夏季介绍说,这一时期,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经营增收、政策增收、劳务增收。三个因素中,政策增收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干部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增产增收,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农民培训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此外,政策性增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农民政策性收入是2002年的7.4倍,有的年份政策增收对当年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记者在吉林省农村采访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摒弃“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观念,在种地的同时普遍搞起了养殖业,还有不少人在农闲时候到城里打工,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增收新局面。在梨树县榆树台镇,梨北生猪交易市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猪集散地之一,每年交易生猪130万-150万头,发往全国各地40多个大、在这个市场带动下,榆树台镇几乎家家养猪,副镇长张光远介绍说,他们镇年出栏生猪总量超过40万头,饲养量在200头以上的规模户超过1000户。

  榆树台镇养猪户李志友说,他家里一公顷多地,正常年景打1万多公斤玉米,基本都用来喂猪了,不够还得再买点。在他家的猪圈里,他指着正在吃食的猪告诉记者,他养了十多年猪,虽然最近几年市场行情经常动荡,但算总账还是赚钱的。他说:“按照正常市场行情,养一头猪的纯利润应该在200元左右,一年养三茬,出栏200多头,纯收入就能超过4万元,比单纯种地收入强太多了。”

  一些农民表示,现在如果单纯依靠种地,种一亩地还不如出去打工三天。周庭富家住梅河口市海龙镇兴隆村,他以自己多年来种植水稻的经验,给记者算了笔账:正常1.5公顷水田,能打不到1.5万公斤稻子,每公斤按2元计算,毛收入3万元左右;但是水田的成本粗略计算一公顷地至少要1.8万元,1.5公顷水稻的总成本就得2.7万元以上,也就是说只剩下三四千元的利润,一年到头平均伺候一亩地最后只剩下3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出去干瓦工,一天最少也能赚100多元,种一亩地还不如打工三天。

  持续增收仍需关注三个问题

  最近几年,在政策性增收的刺激和拉动下,吉林农民收入呈现出持续、快速、大幅度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个别年份增幅甚至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但专家认为,从当前和更长远的情况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缩小城乡和工农收入差距任重道远。

  一是农民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夏季介绍说,从吉林情况看,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0.97:1,绝对差距负12元;1990年为1.71:1,绝对差距513元;2000年为2.38:1,绝对差距2788元;2008年为2.60:1,绝对差距7896元。从1983年到2008年25年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27.5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9.7倍。

  二是农民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增收对政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2004年和2008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分析,2004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实施补贴政策,当年转移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到2008年转移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1%,比2002年增加10个百分点,这期间全省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幅为6.4倍,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的5.8倍。夏季说:“这说明,在近些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政策补贴收入所占比重很大,如果国家政策性补贴今后增幅不大,原有补贴进入常态基数,农民人均收入要保持现有的增幅将越来越困难。”

  三是农民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农民收入的基础还很不牢固。2008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为57.1%,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而第一产业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7.5%,一产业的产量和价格对农民增收起主导作用。一些干部认为,目前吉林省一产业基础很不牢固,特别是粮食生产丰歉年间产量波动较大,对农民收入产生重大影响。而保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价格稳定提高面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同时,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但目前农村知识结构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已大部分转移出去,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保持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三个层面”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专家认为,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能否确保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取决于能否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启动和扩大农村内需。长远看,应该从政策、产业和劳务三个层面着手,加快探索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政策方面,吉林省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认为,应该在保持现有政策不变前提下,扩大政策覆盖面,加大扶持力度。吉林省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韩树声建议,一是将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建立三农投入稳步增长机制;二是探索建立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补贴机制,按照城乡居民收入一定比例,对农民收入进行差补,遏止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三是建议强化直接补贴农民的政策,特别是对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建议提高标准;四是建议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目前,在农业保险保费分担上,国家、省、县和农户承担比例是4:2:2:2,一些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对农业保险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差,省级财政压力也很大。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建议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比例提高到60%,减轻地方财政和农民负担。

  产业层面,建议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吉林省农委主任任克军说,作为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工程,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规划进行建设的,但目前项目资金还没有得到落实,请国家继续给予支持;同时,吉林省规划并启动了三年牧业攻坚计划,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计划,两项工程作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工程的延伸,是农民增收内部挖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国家在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税费减免等方面,在畜牧业无规定疫病区、标准化小区、良种繁育等方面给予支持。

  劳务方面,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潜力所在。专家建议,今后一是继续强化政策保障,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逐步消除限制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歧视性政策,确保农民工在子女就学、就医、购(租)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就业地居民同等待遇;二是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建议国家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补贴标准,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培训质量;三是支持粮食主产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民就业增收创造多渠道、多层次、广领域的空间。此外,建议国家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变新增农业投入按条条分散投入的办法,集中力量进行建设,有利于整体推进。

标签:农民   收入   增收   政策   补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3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