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创新贷款担保模式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亳州市创新贷款担保模式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2020年以来,安徽省亳州市针对疫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利影响,创新金融支持方式,积极发挥政府性担保机构增信作用,结合“大数据”应用,在谯城区探索开展“农信担”系列服务,有效破解了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基本模式
“农信担”是针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制的政策性信贷担保产品,无须抵押物,授信期限3年,可随用随借和分次还贷,年化利率不超过6%,最高可贷300万元,年化担保费率低至0.8%(试行期间,担保费免收)。
产品主要支持对象为亳州市谯城区域内从事粮食种植、药材种植、禽类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生产经营且有真实贷款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凡符合条件且有资金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可申请担保贷款,无需提供抵押物,获得纯信用担保支持。
依据“大数据”信贷审批模型,跑批额度,合作银行发放相应额度的优惠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后可用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和改进生产、土地长期租赁、流动资金等方面。
“农信担”有3个特点:
一是审批快。依托“大数据”应用,对贷款主体进行多方面信息采集,通过金融机构的线上风控模型,测算出与其资产、经营等相匹配的贷款额度,简化担保审批流程,2天内即可完成担保审批。
二是纯信用。考虑涉农业务经营特点,采用纯信用的反担保方式,无需提供抵质押物。根据农业经营主体履行订单短期需要大额资金的特点,以农产品订单等作为担保、授信依据,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融资。
三是费率低。“农信担”系列产品担保年化费率降至0.8%,对订单农业涉及的大宗货物监管产生的监管费用、保险费用等,均由担保公司承担。
二、政策支持
(1)强化政府牵头作用。亳州市积极推进“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五级包保”行动,落实联系包保制度,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市政府多次召集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局、市融资担保公司等部门,研究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金融扶持方案,探索“农信担”融资方式,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清单帮扶制度。
(2)实行担保费补贴。市级财政在试行期内给予亳州担保累计年化担保金额0.8%的担保费补贴,试行期1年。担保费补贴纳入市农业农村局年度预算,每季度末按照已完成业务规模计算担保费补贴资金并及时拨付至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3)实施风险补偿。亳州担保承担代偿率2%以内(含)的全部风险。谯城区财政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承担的代偿率2%以上的全部风险给予全额代偿补偿。
三、风险控制及社会经济效益
1. 风险控制情况
(1)白名单制管理。实施名单管理,根据客户融资额度分类管理,对于贷款担保金额50万元以上客户进行现场尽职调查,核实实际经营情况,建立白名单,确保后期快速审核担保。
(2)风险共担。省担保集团分担30%的贷款风险,市政府分担10%的贷款风险,担保公司承担40%的担保责任,合作银行承担20%的风险分担比例,从而建立“同建共赢、风险共担”的新型“银担”合作体系。
(3)设置代偿警戒线。合作银行出现一定程度的代偿后,采取警示、暂停新增业务等措施,引导银行对限额内的业务风险有总体把握;通过设置暂停缓冲期,引导银行通过做大业务量降低不良指标。其中银行代偿超过1.5%予以警示,需及时修正方案,代偿超过2%,则停止新业务办理。
2. 经济社会效益
亳州“农信担”批量担保业务试行期1年,授信业务规模上限2亿元,按照户均30万元测算,可扶持“三农”主体667户。自2020年4月30日在谯城区推行以来,截止当年12月15日,“农信担”授信户数555户,授信金额16200.5万元,覆盖谯城区25个乡镇。用信户数440户,贷款余额11293.1万元,带动就业5375人。有效降低了融资门槛和成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次贷款率达88.46%。
亳州市谯城区轩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魏岗镇流转土地13.3hm2(200亩)左右,建造了20个温室大棚,34个阳光棚,种植蔬菜、水果等,累计投入约500万元。
2020年以来,合作社因大棚设施改造及生产经营,急需资金补充,但缺乏有效抵质押物,市融资担保公司了解合作社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尽调,1个工作日内完成“白名单”授信工作,并积极对接银行,为其授信97万元的“农信担”贷款产品,有效缓解了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引入金融“活水”。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4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