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路,整装再出发,诚邀您光临“第十一届中国粗饲料大会”
十年耕耘路,整装再出发,诚邀您光临“第十一届中国粗饲料大会”
自2013年承办第一届“中国粗饲料大会”以来,科迪华先锋已经携手行业同仁走过了十载春秋,“中国粗饲料大会”也已发展成为了倍受行业瞩目的高水平信息交流平台。
回首十年征程,大会秉承“引导先进技术理念,助力行业发展升级”的初心,在历届参会者的鼎力支持之下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年耕耘之路,标准升级如日方升
十年之前,中国奶牛平均单产只有5~7吨,与欧美的9~11吨有很大差距,而影响单产水平的重要因素即粗饲料质量差(十年来奶牛种质资源也在不断升级)。当初国内青贮生产普遍关注鲜重产量和纤维消化率,而对于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的关注度不够。如何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并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粗饲料的生产和应用,是当时摆在牧场经营者和乳企面前的重要课题。
2013年首届中国粗饲料大会上,先锋首次提出“一个好的青贮玉米品种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粮食玉米品种”,指出青贮玉米生产需重点关注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而品种的选择和适宜的收获时期至关重要。这与当时的主流认知存在很大差异,但却在行业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之后几届大会,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呼吁之下,我国青贮生产质量标准和品种审定制度不断升级,如今国内已经普遍接受以干物质、淀粉含量“双30”为青贮玉米收储的基本标准。这虽然与国外先进国家倡导的“双35”仍有一定差距,但在行业发展史上已迈出巨大一步,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2022年我国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9.2吨,Top10牧业集团中有8个单产超过11吨,澳亚集团成母牛单产突破13吨。十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其中与粗饲料生产应用技术的升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十年耕耘之路,技术提效精进不休
十年前,除了缺乏青贮原料的质量标准之外,加工贮藏管理技术也十分粗放。在最佳收获时机、留茬高度、切割长度、运输管理、压窖管理、添加剂的使用、取料方式等方面都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统一的操作规程。然而,加工贮藏技术对青贮营养损失的影响高达10%~20%,而这将直接关乎牧场的经济效益。
多年来,大会汇集国内外全产业链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代表,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不断向行业注入新理念,传播新技术,在粗饲料加工贮藏技术升级维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先锋倡导“青贮全过程管理”理念,2014年起与头部牧场共同开展“青贮管理质量提升”项目,从青贮原料生产涉及的农艺指导到贮藏管理,再到奶牛饲喂配方的建议等维度为种植者和牧场提供全过程指导服务;
同时,在窖藏管理环节率先引入有利于提高青贮有氧稳定性的“布氏乳杆菌”,从实践应用的角度让种植者和牧场看到“青贮全过程管理”对于粗饲料品质和牧场经营效益的重要性。目前,国内中大型以上牧场的窖藏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通过使用添加剂来减少窖藏干物质损失也已经是行业共识。
十年来,技术在进步,行业在升级。身处其中,我们为每一位行业同仁的努力和贡献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征程 新突破 我们一起整装再出发
路漫漫其修远,新的十年从何处着手,又将走向何方?
疫情三年,消费者需求疲软,奶价低迷不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牧场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短期来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先确保牧场“活下来”是行业面临的当务之急。长期来看,国内饮食结构升级和肉蛋奶需求持续增加的根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坚信行业发展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本次大会以“种养联盟,控本增益;平台共享,突围破局”为主题。一方面,将聚焦国内外大咖,从技术理念和实践经验的维度为行业同仁度过眼前的难关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与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粗饲料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种养分离”,这就会造成供需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双方利益对立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行业运行效率低下和运营成本的攀升。推动行业协作,尤其是种、养两端的协作将是行业可持续发展长期面临的课题。
下一个十年,中国粗饲料大会除了继续传播先进技术理念之外,更将致力于推动“种养联盟”平台的建设,探索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和效率的提升。诚然,“种养联盟”的建设绝不是一家之力,也并非一日之功可以实现。我们愿意首先吹响号角,期盼行业同仁与我们一道,共同推动这项伟大事业的进步,为行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共襄盛举。
十年耕耘路,整装再出发。同仁们,诚邀您光临“第十一届中国粗饲料大会”!2023年5月22—23日,我们在北京,不见不散!
大会报名通道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4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