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夏”启示录
2015“三夏”启示录
通常,在媒体报道中,“三夏”被浓缩成一个字——苦。
然而,不同以往,笔者觉得,今年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三夏”。
如今,在笔者看来,行业中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绩优股”,他们有很好的理念,也有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和运营团队。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者来说,也是如此。
不同以往,笔者觉得,今年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三夏”。
通常,笔者眼中的“三夏”是这样的——
脏兮兮的收割机在地里轰鸣,噪声震耳欲聋,所到之处,飞起的秸秆碎屑漫天飞舞,如果离得近一些,这些碎屑就会钻到你的衣服和脖颈里,并牢牢粘住;剧毒的烈日下,如果不做任何防晒措施,只需半个小时,你的皮肤就会变得通红,到了晚上,连水和床铺也沾不得。
在媒体报道中,“三夏”也被浓缩成一个字——苦。
农机手苦,天天累得要死,车还越来越多,活儿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差;企业服务人员苦,浑身的油泥,远离家乡,起早贪黑,还要挨骂;种粮农民苦,有时一场大雨,麦子倒伏,要多花一倍的价格,还找不到机器收;另外,媒体人员,也是蛮苦的……
好像,整个“三夏”就是个“比惨比苦”的哭诉大会,不由让笔者想起了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和另一位才子比惨,轮番自虐的一幕。
“我惨我累我光荣”,仿佛这才是“三夏”的主旋律,充满了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浓浓的怀旧视感。
然而,2015年这个“三夏”,“画风”好像有点不太一样。
笔者在山东采访时,发现山东滨州家庭农场主王允泉的地里,用上了先进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大型的GE80型8kg/s喂入量收割机、日烘干效率高达200吨的谷物烘干机和进口播种机,“三夏”的科技含量变高了。
无独有偶,今年“三夏”,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洛阳中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型小麦收割机上也装上了基于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对收割机进行远程调度、指挥监控,还能收集作业相关数据信息。
“三夏”中应用高科技,这个以往仅仅是宣传卖点的东西,今年好像真正“落了地”。越来越多的媒体,热衷于报道“三夏”期间,农机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科技和新办法。
这又让笔者联想到近日《环球时报》刊载的一则消息,题为《中国鼓励农业机械化,巨额补贴用错了地方》。
这篇原刊载于香港《南华早报》的文章中写道,“……这些技术含量低的拖拉机、收割机并不能在政府想要建立的那种大规模农地上使用。”
诚然,这种状况确实存在,但文章只字未提中国本土企业在推动农机技术和产品中高端化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好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项错误决策,和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一样,这显得并不客观。
笔者猜测,这篇文章的作者2015年应该并没有来到过中国,也未曾在中国的土地真正走上过一遭。
如果他真的来过,那么他应该知道,像一拖、雷沃、中联、五征、勇猛这些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的突破,和销售、科研布局全球的主张和努力。
也应该可以看到(尽管还不够成熟),近两年来,动力换挡拖拉机、无人驾驶拖拉机、轴流液压收割机、喷杆喷雾机、精密播种机、谷物烘干机等新产品在市场上由概念变为产品并逐渐走向量产的过程。
他也就不能轻易否定,中国农机人在农业机械化上所做出的勇敢尝试和艰辛努力,更不能忽视那些在农田里付出艰辛劳动,将农业当成事业来做的农场主们,不管他们是陈绍鹏、褚时健,还是马邦恒、王允泉。
要说几年前,中国农机实现自主创新还很像是在痴人说梦,那么现在,我们应该对中国农机的未来拥有了很强的信心。
为何笔者敢这么说?
投资行业公认的一句话叫“投资其实是投人”。对这句话,笔者深表认同。
如今,在笔者看来,行业中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绩优股”,他们有很好的理念,也有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和运营团队。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者来说,也是如此。
当这些人和团队日益成长起来,数量也日益增多的时候,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机的未来,就将变得更加美好。
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时代。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4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