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集团两作品喜获年度央企优秀品牌故事奖
国机集团两作品喜获年度央企优秀品牌故事奖
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第三届中央企业品牌故事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遴选出的39个中央企业优秀品牌故事新鲜出炉,国机集团微电影作品《时间的重量》和文学类作品《是谁让“放羊娃”们创造奇迹——巴基斯坦塔尔项目中的中国师傅与洋徒弟》入选。
《时间的重量》
时间的重量是什么?
一对金婚夫妇说,是沉淀,是乐观,是持久……
两名国机奋斗者说,是传承,是创新,是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微电影《时间的重量》,以国机集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批员工钟新荣、周贵卿夫妇五十年的奋斗经历,展现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老一辈国机人的奋斗经历,使人深刻感受到时间的重量,为新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赞叹。
《是谁让“放羊娃”们创造奇迹——巴基斯坦塔尔项目中的中国师傅与洋徒弟》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是的,今天我们要推荐一个“导师带徒”的故事,他们相交相知、互信互敬、教学相长。
让我们跨越国界,看一看国机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师徒故事”!
该文讲述了国机集团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项目——巴基斯坦塔尔露天煤矿项目现场的“师生”故事。在那里,一群当地员工在中国师傅带领下,从“放羊娃”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这样的故事,在塔尔露天煤矿项目现场还有很多,这只是国机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增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一个缩影。国机集团一直大力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备深厚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促进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相互友谊,实现合作共赢,贡献着国机的力量。
原文如下
是谁让“放羊娃”们创造奇迹——巴基斯坦塔尔项目中的中国师傅与洋徒弟
巴基斯坦信德省塔尔煤田II区块褐煤露天矿项目,是“一带一路”重要路径之一“中巴经济走廊”的重点项目。国机集团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MEC”)以总承包商身份承担了该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设备采购等工作。不过,在项目现场,除了远道而来的中国人,还活跃着一群巴基斯坦当地员工。他们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塔尔人,在项目建设前就是一群“放羊娃”。仅仅一两年时间,“放羊娃”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自己家庭的依靠甚至村镇的骄傲。每次提起来,他们都会开心地笑着,翘着大拇指说:“因为我的中国师傅,棒!”
中国师傅,OK啦!
CMEC设备部的焊修工程师曹加影,手下管理着8个巴方焊工,也相当于收了8个洋徒弟。
刚看到这群年轻人,曹加影的头都大了。“他们以前都是放羊的孩子,有的刚接触焊修没多久,有的设备摸都没摸过。”不过,曹加影是个不服输的人,“既然来了,就都是我的徒弟,那就得好好教他们!”基础不行,就从最基本的教起。从怎么拿焊把,到怎么焊一条直线,一切从头开始。
曹加影为大家的付出,洋徒弟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上。因为言语不通,“OK啦!”和“No OK!”这两句话几乎构成了师徒对话的大部分内容。徒弟们会满怀期待地问:“师傅,OK不OK?”曹师傅认真地回答:“这个No OK!”或者“这个OK啦!”
曹师傅有一个徒弟叫Azam,外号“大明白”,因为刚来项目工地的时候,不管说什么,他都抢着说OK,但转头就把活干错了。对这样的徒弟,曹师傅有自己的办法:每次讲解完后,他都会让“大明白”实际演示一遍,然后再干。几次之后,“大明白”终于不再轻率,而是把所以细节弄懂了之后再说“OK啦”。
曹师傅还有一个叫Ishtiaque的徒弟,一开始做事很毛躁,对于师傅的严格要求甚至公开质疑:“按我自己的方法不行吗?”虽然听不懂,但曹师傅已经从他的肢体语言明白了他的意思。曹师傅并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拿起焊把又焊了一遍,焊出的花纹和精度,让徒弟们无不惊叹,Ishtiaque也沉默了。后来曹师傅叫来翻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的技术也不是短时间练出来的,而是几十年的积累。基础最重要。如果基础没打好,练多久也没用。”Ishtiaque终于明白了曹师傅的苦心,加倍努力,现在已经改掉了毛病,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焊工。
长期的磨合,让师徒之间的沟通越来越OK。现在,当你问洋徒弟们:“曹师傅,OK不OK?”他们会模仿着师傅的表情和声调笑着说:“OK啦!”这发自内心的笑容,舒展开来的正是师徒之间最美好而纯粹的情感。
洋徒弟成长记
像曹加影和他的徒弟们这样的故事,在塔尔项目随处可见。几乎每一个巴籍员工都有一个中国师傅,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韦德·查查尔(Waheed Chachar)是有一定基础的巴方技术人员,但他好几次都没通过巴基斯坦注册工程师(PEC)考试。在塔尔项目现场,他拜了一个优秀的中国师傅——塔尔煤矿项目的测量队长魏勃。每天清晨,师徒二人都扛着测量仪器下矿坑,而深夜又在电脑前一起绘制图纸。
魏勃是个严格的师傅,韦德也是个认真的徒弟,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但默契度极高,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二人更是在业余时间相互学习语言。现在,不但魏勃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韦德也能用简单的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魏勃更是经常开玩笑地说:“我跟韦德互为师徒,不分彼此。”
在师傅的帮助下,韦德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在实践中检验了学习成果,果然顺利取得了PEC证书。
塔尔煤矿项目不仅录用了大批巴基斯坦籍劳务工,设备、测量、人事等部门也招聘了多名巴方管理人员。在CMEC现场领导王庆祝、刘志明的倡导下,项目投入专业培训人员编制培训课程、选取具有丰富经验的职工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学,使巴籍管理人员快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同时,项目还建立了矿山卡车驾驶培训基地,不断探索、改进培训内容及方式,推出了“28天”司机培训计划,为矿山建设提供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
如今,随着项目的实施不断深入,中国师傅们收了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洋徒弟。塔尔项目在践行“一带一路”共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同时,也让中巴人民民心更加相通,使国机集团、CMEC品牌深入人心,使中巴友谊在这里进一步绽放、升华。
洋徒弟的梦想
远在异国他乡,曹师傅经常拿出手机翻出他在国内的照片,有家人、朋友和他的中国徒弟。“看,我在国内呀,还有几十个中国徒弟呢,和你们一样都是好小伙子!”洋徒弟们看到他们在国内的师兄们,又好奇,又高兴。其中有一个徒弟内心已经种下这样一个梦想——“有一天一定要去中国看看。”
他叫Gulnawaz,家里世代放羊为生,非常贫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焊修,然后来到了CMEC塔尔煤矿项目工作。Gulnawaz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他是我的这些徒弟里面最刻苦的一个,成长也是最快的。”曹师傅很喜欢这个徒弟。Gulnawaz的努力也很快得到了回报,现在他的收入是村里最多的,相当于几个家庭收入的总和。他用自己赚的钱建了一个大房子,引来村里人的羡慕。他说:“这一切都要感谢CMEC,感谢我的曹师傅!”
Gulnawaz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聊天中,曹师傅知道了Gulnawaz要来中国看看的梦想后高兴极了:“人应该有目标,有目标活着才有劲嘛!等你来中国,我亲自带你看看我的家乡!”这是师徒之间最美好的约定。
“塔尔奇迹”是怎么炼成的
在项目现场,工作并非听起来那样随意和轻松。事实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工期压力、质量压力特别大。而“大考”也会时不时地出现。
2018年6月,煤矿现场的日本设备多台大小臂出现裂纹,造成停机。经过和厂家的探讨,最终确定按照厂家提供的焊修方案,由项目现场人员自主焊修。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工作量巨大而且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将挖机的裂纹处刨开,再多次打磨、补焊;刨开的深度、焊纹的走向和纹理,都决定着焊修的质量;每焊一遍都需要打磨处理,至少经历7次以上的反复循环。
“这回接个大活啊!”曹师傅用惯有的幽默态度面对着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焊修第一台挖机时,那真是很难!一切参考都没有,只能按照方案慢慢摸索。”曹师傅回想起来都不禁感慨万千。不过拥有多年经验的他,终于带着徒弟们一起完成了工作并并通过了检测。徒弟们击掌欢庆,曹师傅却看着另外十多台待修的机器,发起愁来。徒弟们聚集过来,开始宽慰师傅:“有您带着我们,OK啦!”
那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奋战”。曹师傅带着洋徒弟们分成白班和夜班,一天24小时马不停蹄地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现场18台挖机,终于全部焊修完成并通过检测,创造了“塔尔奇迹”。就连日本厂家的专家团队对焊修的质量也赞不绝口。
曹师傅顾不上自己的劳累,看着自己徒弟们疲惫的面容,挑起大拇指说:“巴基斯坦,OK啦!”徒弟们像获得了最高奖赏,自豪地挺起胸膛,也挑起大拇指:“中国师傅,OK啦!CMEC,OK啦!China,OK啦!”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5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