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基本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
吉林省基本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
粮食主产区吉林省按照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克难攻坚,勇于探索,稳妥推进,“十五”期间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完成粮食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依然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基本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2002年以前,吉林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企业和财政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2002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政府决定“适当调整粮食收购政策,相应缩小保护价范围,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当年向粮食购销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2003年,进一步缩小保护价收购范围,放开了省内销区、部分城市郊区的粮食收购市场,同时在东丰县进行了改革试点。2004年以来,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基本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04年,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集中解决“三老”问题;第二步,实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紧张工作,第一步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去年6月30日,全省已领取经济补偿金并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140839人,基本完成了企业富余人员分流任务。“老粮”处理成效显著,到今年2月末,库存“老粮”仅剩94亿斤,比历史最高库存下降了627.1亿斤,极大地减轻了财政负担,“老账”清理认定和剥离工作基本结束。经清理认定,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2年3月末以前政策性挂账13.9亿元,1992年4月至1998年5月政策性挂账207.8亿元,1998年6月至2004年7月末政策性挂账193.5亿元,这些政策性财务挂账已从企业剥离。“三老”问题的解决,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包袱明显减轻,经营环境大为改观,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十五”期间,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划安排的国储库和世行项目的建设任务,全省粮食仓储基础设施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省长“米袋子”初具规模。2000年初,省级储备粮实行集中统一管理,2004年末,实储增加到75万吨,还有7000吨储备油。为省政府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保证。
粮食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基本完成。粮食管理信息网络涵盖了购销、统计、财务、仓储、人事、安全保卫等业务环节。目前,正在结合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变化调整软件,逐步投入应用。在全国粮食系统率先以省为单位大规模推进信息网络建设,使粮食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管理迈出了较大步伐。
粮食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后,在鼓励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粮食的同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截至<?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