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如何才能“飞得更高”
无人机如何才能“飞得更高”
小小一款玩具,“变身”支撑起千亿元大产业,无人机已开始“飞”入人们的生活,“无人机+”产业更是前景无限。然而,专业“飞手”稀少、行业规范缺乏、政策扶持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制约着民用无人机产业长成“小巨人”。小小无人机要“飞得更高”,尚需跨越多道“门槛”。
“腾空而出”产业方兴未艾
“我们使用的是与某明星求婚同款的无人机,经过半年试用,在事故处理、应急车道疏堵抓拍等方面,这个像玩具一样的小飞机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江西交警总队直属一支队第四大队教导员何志剑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
在交通管理方面的使用,只是无人机涉足的一个方面。作为新兴产业,无人机已“飞”出军事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运用于多个商业领域。近年来,“无人机+”产业更是“腾空而出”,方兴未艾。
目前江西共有数十家提供民用无人机服务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农业植保、娱乐航拍、国土资源测绘等。在宜春市,一家保险公司为解决农业保险承保、定损、理赔难题,运用无人机航拍、GPS和飞行自驾系统,建立了农业风险遥感数据采集、分析和展示平台,打造农业保险量化管理新模式,无人机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
“无人机作为一个空中平台,想具备什么功能取决于携带什么机载设备,这是无人机和互联网相通的地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通航研究院项目经理曹丽山告诉记者,“"无人机+"和"互联网+"类似,都可以通过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开辟新的发展"蓝海",不断改变人们生活、工作方式。”
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美国《航空与太空技术周刊》刊登的分析报告认为,未来1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73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订单数量每年以15%左右的比例上升,一些公司的业务量甚至出现“井喷”。
受访专家认为,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链配套较为成熟,相关硬件采购方便。一些企业更是积极创新,已从传统的代工阶段开始进入自主研发阶段;
二是硬件成本曲线不断下降,大部分传感器成本大幅降低,并更加智能化、低功耗,成为推动我国无人机快速发展的巨大优势;
此外,进入门槛低也是民用无人机迅速兴起的重要原因。目前,市场上的民用无人机大多是结构简单的旋翼无人机,许多“发烧友”可以自己组装,国内许多无人机企业创始人都是从玩航模起家。
中航天信(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安琪表示,与国外相比,国内民用无人机产业在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中国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
“在诸多利好政策背景下,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黄安琪说。
“飞得更高”需跨多道“门槛”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民用无人机行业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无人机如何才能“飞得更高”,既需加大扶持,更待规范监管。
首先,市场主体实力参差不齐。专业从事无人机生产和服务的江西大角星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凡介绍说,目前多旋翼无人机操作难、损毁率高,具有无人机操作职业资格的专业飞手很少。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真正具有自主研发、生产、服务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即使是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因为业务发展迅速,专业人员不足,后续服务难以跟上市场需求。
“无人机在执行任务中出现损毁,江西没有售后服务点,只能寄回生产公司维修,前后花了近一个月时间。”何志剑告诉记者。
其次,行业缺乏统一规范。以植保无人机为例,仅有湖南、深圳等少数地方出台了较为具体的行业标准。江西新余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周裕琪告诉记者,与传统方式相比,使用无人机植保成本低、效率高,在南方丘陵地区发展前景看好,但由于没有统一规范和标准,植保喷洒都是根据经验进行,因此他们使用无人机植保还只是处于考察阶段。
受访者认为,国家对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壮大尚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最便宜的植保无人机市场价格在5万元至20万元之间,加上保养维护费用,对于农户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在江西,由于植保无人机还没有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多数农业合作社在昂贵的价格面前只能望“机”兴叹。
据江西省农业厅统计,2015年江西拥有植保无人机135架。而出台了补贴政策的湖南,2014年植保无人机预订量超过1000架,是上一年的7倍。
受访的无人机使用者和生产商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无人机飞行管控的专门法规,使民用无人机在法律监管范围内“飞得更好”。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