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0年度中国农机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2012—2020年度中国农机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到2021年,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评选活动已经来到了第9个年头,先后共评选出687个奖项,有169个企业的75类项目获奖。
获奖项目包括产品类、品牌类、供应商和团队/个人类4大类型。2013年首次开展评选,规定在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生产、销售或研发的产品可参与申报,以“2012年度”作为时间冠字,此后每届虽然在细节上有变化,但总体保持着稳定,“年度”数要比实际年份少一年。
1.历届奖项数量变化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奖项设置变化趋势
首届也就是2012年度,评选内容仅为产品类和供应商类两个项目,其中产品类分为综合金奖、市场领先奖及金奖、应用贡献奖及金奖以及技术创新奖及金奖。
其中,综合金奖为2个,一个是拖拉机,一个是收获机械。也因此,在2016年度将此奖项升级为“年度拖拉机”和“年度收获机”。当然,这绝非是巧合,而是在创立这个颁奖活动的时候,就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和布局。市场领先、应用贡献和技术创新3类奖项,分别设金奖3个和银奖或叫普通奖项13个,共计产品奖项50个。
由于供应商分门别类,种类繁多,除首届和《农业机械》杂志创刊55周年凑“55”之数,在50个产品奖项外设5个供应商奖项,后逐渐增加到10个及以上。其中,2017年度尝试将供应商奖项有所区别,设置了优秀配套件供应商和发动机奖项,分别为5个和10个;2018年度首次设置金牌供应商奖项,共3个获奖名额,其余10个为优秀供应商;2019年度至今,供应商奖项区分为金牌供应商和优秀配套件供应商两类,前者5个获奖名额,后者10个入围。
品牌类奖项是为了响应“国家品牌日”设立而产生,自2016年度首次开展评选,设立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大奖金穗奖3个和最具成长力品牌金禾奖10个;下一年度金穗奖和金禾奖分别为3个和5个获奖名额;2018年度恢复成2016年度3+10的格局,即3个金穗奖和10个金禾奖;2019年度至今,稳定为5个金穗奖和10个金禾奖。
团队/个人奖项因可变性、不可预测性等较大,评选也容易出现争议。自2014年度引入年度人物评选后,一直在探索新的评选方式。2014—2016年度先后开展了3次年度人物的评选,分别设立年度人物1人,年度工程师、年度突出贡献人物及年度营销人物/团队各3个,每年度共10个奖项。其中年度营销人物在最后一年也就是2016年度,改为年度营销团队。在暂停了2年之后,组委会经过听取企业、行业等意见,重新组织以年度团队的方式进行评选,分设年度管理、营销、服务和技术4类,每类5个团队入选。
获奖总数由最初的55个到如今的100个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产品类一直为50个,在行业中称为“中国农业机械年度产品50强”,也就是我们官方定义的“TOP50”。后来的官方称呼改成“TOP50+”,后面的“+”实际就是加入了供应商、品牌及团队/个人。
经过9个年度的评选,中国农业机械年度评选活动在记录农机行业发展历史的同时,对判断市场风向、促进技术进步,甚至是对促进企业技术、营销和管理等内部健康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我们接下来继续分析。
2.各类奖项分布情况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奖项品类分布情况
说明:
1.未对70个团队、个人及103个供应商和64个品牌共237个奖项进行排序。
2.将拖拉机及相关配附件、收割机等进行了合并,合并前含品牌、团队及供应商共75类内容,合并后共42个分类。
除了团队和个人奖项是对行业及企业人才培养成果的衡量依据在过去9年共产生了70个奖项外,同样的时期里还产生了64个品牌奖项,以评价企业在行业品牌塑造方面的成就,而这9年里产生的103个供应商,则主要考察农机行业供应链发展状况。下文,我们将会专门分析。
在过去9年里评选的450个年度产品,对技术发展、市场表现以及填补市场空白的贡献等方面,则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得清清楚楚。各企业的获奖状况,我们将在下文再分析。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各类别的产品分布情况。
去除上文所说团队、个人及供应商和品牌共237个奖项后,将剩下的450个产品奖项合并同类项,如拖拉机和配附件合并、各类收割机进行合并等,合并前包含团队、品牌和供应商共75类,合并后则只有42类。
当然,这里的类和农机分类标准有些不太统一,对于标准分类和实际操作中的某些不匹配,本文不展开讨论,至于本文如何进行此种方式分类,以后我们将会进行专题讨论。
总体来说,过去9年共有42类产品获奖,几乎囊括了市场表现有力、技术创新亮眼的大部分产品和技术。
入选种类最多的是收割机,共156个奖项,其次是拖拉机90个,之后超过10个的奖项则分别为打捆机、播种机、插秧机、喷药机和烘干机,分别为32、28、27、21和14个。
紧随其后的旋耕机9个、移栽机8个,北斗自动驾驶和联合整地机各7个,喷灌设备和液压翻转犁各5个,深松机和微耕机各4个,软件类的有3个,入选2个的分别为火焰杀虫机、搂草机、田园管理机和圆盘耙。
此外,有1个产品入选的类别共22个,包括动物无害化处理装备、撒肥机、杀虫灯以及摊晒机等。
收割机的156个入选产品中,其细分类别值得关注。过去9年入选收割机类的产品中,玉米收获机占比最高,竟有42个之多,其次是谷物联合收割机和履带全喂入收割机,分别为28和27个,青贮收获机以18个入选位列第四名,其他诸如半喂入收割机、采棉机、甘蔗收获机、花生收获机及马铃薯收获机,也有5个以上的入选产品。
单就入选产品种类随9年时间变化,其实就能解读出我国农业装备发展的某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发展过程,并能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甚至是肉眼可见的技术发展趋势,这里不乏许多即将爆发的热点产品,以及呼之欲出的技术需求方向。
本节只是探讨获奖类别,下文将专门分析随时间变化不同类别产品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但在此之前,我们先对企业获奖情况进行分析。
3.获奖企业分布:企业实力有目共睹
其中:年度拖拉机、年度收获机和综合金奖,分别给予技术创新、应用贡献和市场领先以及品牌加上100分。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项公正且持续时间很长的评奖活动,是能够对企业发展过程以及运营得失,提供某些蛛丝马迹或明显的证据。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在产品、人才、品牌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应该能够给企业自我评价、横向对比等,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从获奖数量、获奖连续性、市场引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行业贡献能力、品牌影响能力、人才表现力以及供应商实力进行分析。
本文发布的总排名是按一定的加权总得分排序的,未必就是科学的。因一个所谓的榜单,总要有一个排序依据,所以选定了综合加权这种方式。
各位同仁可根据我们提供的基础数据,自我判断优劣顺序,毕竟有的看重技术创新、有的重视市场引领、有的以人为本、有的品牌至上。所以,我们列出基础数据的同时,也列出了各分项的统计排名,以便于企业和行业进行分析使用。
3.1奖项数量及积分
获奖数量是评价企业影响至关重要的因素,尽管不同类型的奖项具有不同的影响力,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面对这样一份9年综合的获奖名单,这687个获奖记录涵盖的169个企业,获奖数量多的企业,获得大奖如金奖、年度拖拉机或年度收割机的次数也要多,综合评分一样比较靠前。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获奖总数前十情况
具体分析来看,在过去9年获得将近30个奖项的一拖和雷沃名列前茅,平均每年有获得超过3个奖项并列第一,紧随其后的中联和久保田,分别为23和19个获奖记录,也实属不易。
同时进入前10名的还有爱科、东风农机、约翰迪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科乐收、凯斯纽荷兰和勇猛也进入前十行列。按本土企业和外资来区分的话,本土企业在前十中占据了五个席位,和外资企业算是平分秋色。
但如果按照积分计算的话,尽管前十企业未有变化,不过具体排序有了轻微调整。一拖、雷沃和久保田位居积分榜的前三名,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久保田,获奖数量未超过20但总积分却接近900分。
紧随其后的是中联和约翰迪尔,进入前十的另外五家企业分别为东风农机、爱科、凯斯纽荷兰、勇猛和科乐收。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获奖积分前十情况
提醒读者诸位值得关注的是科乐收这家企业,行业普遍认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并不顺利,且其获奖记录是从2015年度才开始的,却能够进入积分榜和获奖数量的双料前十。
再看其最近几年产品研发和市场表现,或许应该引起行业或友商的高度关注了。
3.2获奖连续性
获奖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稳健性。共有12家企业自活动创立之日起,每年都有奖项斩获。此外,科乐收自2015年度开始参与,此后每年都有奖项斩获,但这样的企业还只有2家,另一个是特瑞堡公司。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科乐收获奖情况
上文已经简单说明了科乐收的稳健上升势头,至于特瑞堡的发展,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成绩应该说是有目共睹的。
与之相对的,有部分企业在前几届有很好的表现,但之后就没有什么斩获,如果结合该类企业发展轨迹来看,也能够反映出这类企业经营上的乏力或不够稳定。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特瑞堡获奖情况
还有一些企业,隔几年获奖一次,则表现出了经营上的极不稳定性,这样的企业其实有着很好的前途,如果在产品打造、管理以及人才培养上下一番功夫,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这里也提醒农机企业老板或者高管,有时候经营稳定性比短期的追高或者低谷的沉寂更有效,俗称“抗风险能力”,这对农机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3.3市场引领力
市场引领是年度产品评选三大维度之一,尽管在评选的过程中是位于技术创新和应用贡献之后的,但其代表的市场表现状况,是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也被认为是已经取得的成绩的表现,是评判一个企业综合影响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市场领先分前十情况
纵观9届年度评选,雷沃以微弱的优势位列第一,应该也符合实际的市场表现;其次是一拖和久保田。由于沃得近几年的持续发力,也顺利进入前十行业,排在第八名。
而同样进入前十行列的,还有勇猛、约翰迪尔,他们两家和雷沃、一拖及久保田组成了前五席位。之后的五个席位,除第八名的沃得外,还有位列第六和第七的爱科与中联,第九和第十的科乐收和东风农机。
爱科和科乐收在传统印象中市场占有率或者存在感并不高,实际最近几年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在终端用户中表现极其明显,而行业很多人士依然戴着有色眼镜在观察,对行业客观评价以及引导业内同行市场决策,可能会出现误导,提醒各位一定要正视。
3.4技术创新力
有人说,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我们先来看看进入前十的企业,再来考察这句话是否有理。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技术创新分前十情况
在连续9年的技术创新得分考察中,一拖和久保田并列第一,雷沃算是独二档,约翰迪尔算是独三档,之后的科乐收、凯斯纽荷兰和爱科及东风农机算是一档,中联、勇猛进入前十,而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虽然成立不久,竟然和勇猛并列第十。
一拖尽管绝大部分业务都是围绕着拖拉机进行,但其拖拉机研究所号称几百人的团队,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还是比较出众的。久保田虽然产品数量不多,可创新点和创新能力也通过市场的检验得到了印证,应该说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创新不输给任何企业。
当然,并不是说创新分不高就代表着创新能力弱,特别是跨国企业,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我们考察的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很多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了。
我们这本专刊附上了总榜单和细分得分榜单,还有各企业的细分考察情况,读者诸君可以细细品味,这里还是可以反映出不少问题的。
3.5行业贡献力
应用贡献奖项的设置,主要意义是考察企业将新产品和新技术投入市场的勇气,定义为填补市场空白,也就是寻找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应用贡献分前十情况
和我们惯性思维认为的国内企业对本土贡献更大一样,在应用贡献模块里,国内企业当之无愧的是大多数,而且很多还并不是多知名的大企业。换句话说,这里隐藏着许多未来的“小巨人”或“印象冠军”。
似乎这也验证了一句话:中国的农机化事业,还是要中国本土企业作为主力军去完成的。
在这个考察项目里,雷沃和一拖分列第一和第二,与创新力相比,雷沃虽然创新力不是前二,推向市场的胆量和决心似乎比一拖和久保田更大、更高,这似乎很符合行业对这家企业的认知。
当然,久保田和凯斯纽荷兰以及约翰迪尔,分列应用贡献的三、四、五名,可见外资企业对中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应该是有贡献的。爱科和科乐收也进入此项榜单前十,分别位列第六和第九,另外三个进入前十的企业分别为第七位的现代农装、第八位的中联和第十位的富来威。
3.6品牌影响力和人才表现力
把品牌和人才放在一起总结,是因为这两者均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品牌是表面,大家看得见的光鲜;人才是背面,是企业辛苦培育而别人无法一眼就看出来的一面。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品牌分前十情况
品牌影响力表现的是各企业对品牌的重视以及在投资品牌时所得的回报,一拖、雷沃、久保田和勇猛位列前四名,第五名是约翰迪尔,紧随其后的是东风农机、中联、爱科,还有科乐收以及并列第十的凯斯纽荷兰和国家农机创新中心。
国家农机创新中心虽然创立晚,第一次获奖也很迟——第一次时在2018年度也就是2019年,但此后连续三年均获奖,且是两个金奖和一个年度拖拉机,由此加成的品牌影响力不可小觑。
无论是优秀个人还是杰出团队,体现的是对人才的重视。年度评选针对农机企业的人才表现力考察,很可能体现了企业的短期业绩爆发力。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在人才表现力上特别优秀,在短期内都做出了非常优秀的业绩,比如特瑞堡、一拖柴油机公司、潍坊悍沃以及中机美诺。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人才分前十情况
特瑞堡和一拖柴油机就不多说,下文还会专门介绍介绍。我们来看潍坊悍沃和中机美诺这两家企业,潍坊悍沃在大型拖拉机领域取得的进步,让人惊艳;同时,中机美诺在青饲收获机领域的成功以及行业引领作用,同样引人注目。
当然,一拖、雷沃这样的大企业依然人才在线。但可惜的是,有些外资企业其实在人才方面做了很不错的工作,由于企业性质的原因,并没能够凸显出来,有点可惜。这项工作,我们组委会也会加强改进升级,以体现行业真实情况。
3.7供应商实力分析
供应商的能力决定了行业的发展上限,农机行业本来供应体系本就非常复杂,作为考量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对供应商进行考察也意味着很多。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供应商分前十情况
经过9年的对供应商的考察,我们发现,和行业普遍认识的一样,供应商的能力普遍偏弱,变化特别大。这点不光是本土供应商的表现,合资或者外资企业也是一样,他们忽而对农机充满激情,忽而又觉得农机实在不行,不愿意投身其中。
但这其中还是不乏一些优秀的代表,如老牌农机发动机劲旅一拖柴油机公司,不但在销量和服务上日臻完善、效果显著,在为行业提供技术升级方面,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如金色服务、国二、国三和国四。
再比如特瑞堡公司,虽然进入中国时间不长,但他们推广和引领的农用子午线轮台风潮,还是使整个中国农机行业以及农业生产受益匪浅的。
4.获奖品类分析:行业发展一目了然
行业评选的价值,除了在于记住历史、品牌传播等之外,还应有其对行业发展的贡献。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分类产品走势
年度评选基于多个维度,如市场、技术和人才、品牌等,特别是对技术与市场的记录,既能够很好的还原历史,还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一些行业发展趋势。
如联合收割机除了喂入量增加,还有什么提升?拖拉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什么样的?玉米籽粒收获能否赢得未来?
诸如此类问题,看到这份连续9年的评选结果,似乎都能够找到答案。
4.1市场热点及趋势
考察过去9个年度的评选结果,很多产品的趋势还是能比较明确看出来的。
先来看市场热点分布。以数量最多的收获机械和拖拉机为例,在这9个评选年度里,收获机械是具有波动性地走轻微下坡路,而拖拉机则正好相反,是在波动中微微上扬。
分析原因不难看出,随着作业类型的增加,也就是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的推广,拖拉机所带的农机具种类不断增加,工作时间和工作类型提升导致使用频繁,对拖拉机市场多样性及技术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多。
而收获机械不但走势偏弱,且种类也在增加,单一产品类型的数量更是变少。体现出的是传统谷物联合收割机效益不如从前,很多车老板开始关注并向所谓的蓝海市场进军。
比如数量最多的联合收割机类,在谷物联合收割机中,除了喂入量从2012年度的4公斤,逐渐发展到如今的8公斤甚至10公斤,体现了很明显的机型增大特点,也就是对收获作业效率提升的需求在增加。
2012—2020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收获机械细分占比
关注蓝海市场,比如青贮收获、马铃薯收获、辣椒收获以及甘蔗和棉花收获等,这些都是能够给车老板和地老板带来双赢的领域,自然在不断增长,成为市场热点。
同时,根据具体技术考察,无论是收割机还是拖拉机,又不仅仅是喂入量和多样性的增加。其他产品,诸如传统的旋耕机、播种机等,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场的起伏和对技术需求的变化。关于技术创新和应用,我们将在接下来探讨。
4.2技术创新及应用
我们既要关注成为趋势的技术,还要注意是否为昙花一现的应用。
以小型联合收割机为例,这种技术在2012年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有着非常强的市场表现;但此后生产者变少了,技术开始有了细微的变化,如脱粒装置升级、喂入量稍微增大、步进升级为乘坐等,马力也在提升,至今有着较好的市场表现。
再比如,收割打捆一体机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2013年度、2016年度和2019年度均有企业斩获奖项,也即是说他们在不遗余力的推进,这里还有鼎鼎大名的约翰迪尔公司的参与。但现在市场应用并不是很好,是否意味着市场在选择另一种技术路线呢?
我们再看拖拉机,这些年从简单的同步器换挡到动力换挡,再到无级变速,现在还有电动拖拉机、氢燃料电池拖拉机,他们或在市场发展中引领潮流,或在技术创新方面独树一帜。评委会在这里也有很大的争议,但又有不少产品脱颖而出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可能某些产品将会成为未来技术的主流代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甘蔗收获机的兴起、如侧深施肥技术的发展,还有免耕播种机、喷灌机、植保无人机等悄然崛起,在年度评选中都能找到他们市场爆发的蛛丝马迹。
这里要特别提醒读者诸君的是,在2020年度的评选中,出现了2个软件获奖和2个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获奖,且2个半喂入收割机都是大奖,大家可以多关注。
当然,还有不少隐藏的关键信息,大家多看完整榜单,还得从不同维度分析,相信对企业产品规划和技术路线设计等,甚至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都应能给与一些帮助。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