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
曹一作(新华社发)
?
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供求总体上仍然是“紧平衡”状态。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关键是要让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因此,要着力突破我国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确保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此外,农业企业“走出去”是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让国外优质资源能够与中国市场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困难挑战增多的形势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更为突出。
5月27日,在全国政协第三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题通报了相关情况,并针对相关话题展开了交流互动。
粮食供求总体紧平衡
近年来,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17亿亩以上,单产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始终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0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7%。
“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供求总体上仍然是‘紧平衡’状态。”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列出了一组数据:2005年之前,我国农产品“出得多、进得少”,是农产品净出口国,到了2018年,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574亿美元。其中,玉米产需出现缺口并呈现扩大趋势,大豆产需缺口大、对外依存度超过80%。
张勇表示,我国是人口大国,必须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进一步深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进一步明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
首先,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这种能力包括国内可持续的生产能力、对国际资源的掌控力以及必要的储备能力。为此,要把保障粮食安全的着力点更多放在能力建设上,在毫不放松国内生产的同时,更加主动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其次,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安全”,重点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再次,粮食安全的实质是要更好保障国民食物和营养需求。要树立大食物的观念,拓宽资源空间,合理引导肉、蛋、奶、菜、果、水产品等副食品生产,推动食物结构多样化,减轻口粮生产压力。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马爱国表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关键是要让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因此,要着力突破我国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确保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南繁硅谷”建设,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加大绿色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加快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高效、优质宜机的新品种。
农业农村部还将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每年选择300多个生产基础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全县域”农业绿色发展,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
转基因食品安全可控
在交流互动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龙墨提出了一个很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对人的健康有没有影响?对此,马爱国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总体是可控的,也是有保障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就转基因技术的评价及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认和遵循的评价标准与准则,以保证经过安全评价以及批准的转基因产品,除了增加我们期望的特定功能,比如抗虫、抗旱的功能之外,并不增加任何其他风险。
事实上,世卫组织包括欧盟委员会、国际科学理事会等众多国际权威机构,已经对转基因安全性实行了长期跟踪评估和监测。事实表明,经过安全评价获得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是一样安全的。从1996年转基因批准商业化到现在,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转基因产品,并没有发现一例被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从国内来看,我国对转基因的方针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一是研发上要大胆。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的前沿技术,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农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国家作为农业大国,要抢占生物领域的前沿技术高地,避免受制于人。二是推广应用上要十分慎重。对转基因的使用我们国家有明确的路线图,即从非食用做起,然后再到食用,到目前为止,我国批准商业化、产业化的转基因农作物只有两个,一个是棉花,另一个是番木瓜。三是管理上要严格。我国建立了一整套法律法规制度安排,一旦发现有非法种植情况,就会严惩不贷。“我国在转基因的标识制度方面也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产品只要是有转基因成分,就要有明确的标志,交给市场,让老百姓来选择买还是不买,吃还是不吃。”马爱国说。
积极对接国外优质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植物检疫研究所所长朱水芳在东北调研时发现,我国农民近年来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我们的农业企业规模一直做不大,种植的农产品也由于检疫、税收等问题,面临运不回来的尴尬。朱水芳在心里替这些“走出去”的农民们着急,他想知道国家在这方面有没有配套的政策,促进境外种植,使境外农业稳定发展。
“据我所知,朱委员提到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种植潜力的确非常大,畜牧业发展潜力也非常大。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的企业确实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需要政府之间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磋商。”马爱国说。
马爱国表示,去年11月份,中俄两国已经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划,在大豆、玉米、奶牛、肉牛等方面开展了合作。政府间达成了发展规划共识,为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提供了基础保障。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重点要加强对内对外的磋商和协调。比如,与俄罗斯方面主要是解决好审批的便利化,包括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落地。与国内相关的部委协调,在农资保险、产品回运、农资出关等方面为我国农业企业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创造更好的条件。“力争在10年内将远东建设成我国境外非常重要的大豆及优质小麦、畜产品的生产基地。”马爱国说。
马爱国表示,农业企业“走出去”是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农业企业“走出去”工作的力度一直在加大,为了更好地运用、了解、掌控国际优质资源,我国成立了由农业农村部牵头的22个部委参加的农业“走出去”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希望让国外优质资源能够与中国市场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