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趋势与发展对策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趋势与发展对策,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趋势与发展对策

水稻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面积4.55亿亩,平均产量为454kg/亩,总产量达2.06亿吨,为我国粮食安全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农机化发展进入新常态,进一步发展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就粮食生产机械化而言,目前水稻生产机械化潜力巨大。而水稻生产中,耕整地、施肥等田间管理机械化已较好解决,激光平地、机插秧和产后烘干机械化是短板。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以把握发展机遇,抛砖引玉,应对挑战,共谋发展,与业内交流。

       一、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深入实施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民购置、使用水稻生产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迅速发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国水稻种植、收获、耕整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机插、机收、机耕面积分别达到1.9亿亩、3.8亿亩、4.3亿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

细分水稻生产机械化来看,种植环节上水稻机插面积新增1200万亩,总面积超过1.9亿亩。加上水稻机直播、机移栽面积,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超过41%。北方稻区机械化插秧水平已经超过80%,增长较快。南方稻区机插面积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如湖南新增300万亩,安徽新增近200万亩,湖北、广西、四川也都增加了100多万亩。陕西省南郑稻区扶持农机合作社,创新育插秧机制,实现了商品化、标准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推动了该区域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和应用的经验。根据发展趋势看,未来几年南方稻区将是我国水稻机插面积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从收获和耕整环节看,通过推动跨地区农机作业,全国水稻机收新增700万亩,总面积达到3.8亿亩,水稻机收水平已超过83%。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水稻种植大省机收水平均超过90%。湖南、广东、广西等水稻机收迎头猛赶,也超过了70%。水稻机耕总面积达到4.3亿亩,机耕水平达到95%,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环节。预测我国未来几年水稻机收仍有小幅增长,但机耕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

从烘干环节上看,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加大了农产品烘干机械的补贴力度,调动了各地农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烘干机械化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各地也高度重视水稻烘干机械化,加大对水稻烘干设备的补贴力度,努力提高水稻机械化烘干能力。据统计,2020年共投入中央财政机补资金3.2亿元,补贴烘干设备8404台套,较上年增加了20%。一些地方烘干机械呈“井喷式”增长,如湖南省新增烘干设备1314台(套),较上年增长了71%。再如四川省实施了水稻机械化烘干作业补助政策,每吨补助40元。但烘干机械化启动较晚,虽然发展势头好,需求强劲,而烘干机械化整体水平却非常低。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水稻种植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未来几年我国水稻烘干机械或将成为需求靓点,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态势。

2020年,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农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土地流转加快,为水稻机械化推广提供了条件。加上各地继续将购机补贴政策向水稻机械倾斜,在示范带动下,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其中种植机械化水平超过45%,机耕水平超过95%,机收水平超过85%。黑龙江、江苏、湖北等水稻种植大省机收水平均超90%,为我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二、水稻机械化发展趋势

我国水稻生产从农机农艺配套考虑,基本上可分为三大产区,即黄河以北的北方水稻一年一熟区(水稻Ⅰ区),黄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稻麦、稻油轮作一年两熟区(水稻Ⅱ区)和南方双季稻区(水稻Ⅲ区)。

其中水稻Ⅰ区基本上是平原地区,适应大型机械作业,如整田环节的激光平地机械,育插秧环节的工厂化育秧和高速插秧机,收获环节喂入量4—8kg/s轮式(或履带式)联收机,烘干环节的大型烘干机械等,都已实现国产化和批量生产,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已基本解决;    水稻Ⅲ区的特点是稻田泥脚深,田块小,以丘陵、浅山区为主,适应小型机械化作业,如整田环节应配套50—60马力四驱拖拉机或履带式拖拉机,耕整田配套旋耕灭茬机及激光平田系统,育插秧环节的工厂化育秧和步进式插秧机,收获环节喂入量1.0—3kg/s履带式联收机,烘干环节的中小型烘干机械等,都有成熟的国产机解决方案,目前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的地区;

水稻Ⅱ区,介于Ⅰ区和Ⅲ区之间,水稻生产是该区域稳粮增粮的关键所在,抡农时是第一要务,合理安排轮作茬口,把秧插在高产期是中心任务。该区域水稻产地平原、丘陵、浅山区各占1/3,适应中型机械化作业,如整田环节应配套60——90马力四驱拖拉机,耕整田配套旋耕灭茬机及激光平田系统,育插秧环节的工厂化育秧和高速或步进式插秧机,收获环节喂入量2.0—4kg/s履带式联收机,烘干环节应配套中型烘干机械等。该区域除苏、浙、沪等机械化水平较高外,大部分地区水稻机械化水平在50%左右。

分机械化项目看,2020年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76.5万台,同比增长9.7%。如果按台均作业量300亩计,市场需求量应为152万台,存在65.5万台的缺口。目前我国插秧机以日本久保田、洋马和井关,韩国东洋、大同工业等企业的产品为主导。近年来,国产品牌插秧机逆势上涨,崭露头角,生产商30多家,产品已系列化。步进式两轮驱动有2、4、6行,乘坐式三、四轮驱动,有4、6、8、10行(行距300mm,株距120—200mm可调),乘坐式插秧机采用四轮驱动底盘,加载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点一是作业效率高。插速高达300—500次/分,最高作业速度1.4m/s;二是开始使用电子监视功能。秧箱底板处装有传感器,对缺秧或秧苗快插完时发出警报;三是开始应用液压技术、自动控制和安全装置,提高自动化水平;四是开始采用高强度轻金属,塑料制板和型材等,零件精密、轻巧,整机重量减轻。配以工厂化育秧技术,则水稻机械化发展速度将有一个新飞越。

水稻联收机全喂入向大功率延伸,半喂入技术发展呈现后发优势。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迅猛发展,受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驱动,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兴起,北方水田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收获效率更高的水稻收割机产品需求量在不断增加,2—6kg/s喂入量的产品已经是市场的主流,北方地区向4—8kg/s喂入量的产品发展。半喂入机型经过深度调整期,沉寂3年。2018—2020年,半喂入机进入又一个高增长期。在2019年中国国际农机展上,星光农机在788基础上推出的星光988,配备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底盘技术和脱粒清选系统也进行了升级,2.2m的割幅加上稻麦油功能的全覆盖,使得星光988更加亮眼。同样,久保田也展出了其升级产品PRO988Q。基于PRO688Q的升级,配备了独立驾驶室,4kg/s的喂入量,加水平旋转卸粮装置,已经足够让其抢眼了。

据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骨干企业生产履带式水稻收获机10.56万台,增长29.58%。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型水稻收获机出现比较快的增长。由于水稻秸秆处理的需求和用户的变化,2019年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也有明显的增长,产量同比增加了39.83%。这种逆势的大幅度增长,印证了笔者2013年的判断:预计今后将在水稻机收中独领风骚。因此,笔者认为,半喂入水稻收获机能够适应我国广大的水稻产区,有损失率小,含杂率低,生产效率高,秸秆易处理,通过性能好等特点,特别适应单季稻生产和茎秆较高、收获季节易倒伏、要求保留完整茎秆的地区。虽然目前造价较高,但通过购机补贴,价格仍可控制在农户能接受的水平,未来市场仍大有可为。所以,企业不应过度忽视半喂入水稻收获机的研发和生产。而应采取蓄势待发之势,时刻准备着,以免需求暴增时措手不及。

目前我国有500多家烘干机生产企业,其中适合水稻等粮食烘干作业的机械品种约150多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稻烘干机产品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中联重机等为领军企业,为我国水稻产后烘干机械化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受到市场热追。从我国南、北方需求来看,水稻烘干机产品存在南北需求差异,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干燥机的生产能力向两极发展,南方水稻区的中、小型高温、低温的多燃料烘干机产品,低成本运行,以能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机型,适合农机合作社或机械化家庭农场经营的烘干机,大受欢迎,业绩开始提升。北方以稻谷为主,兼烘小麦、大豆、油菜籽等,大型高温固定式、多燃料、多品种的烘干机产品渐成需求主流。总体看,我国烘干机产品向快速、大批量处理高水分谷物,采用联合干燥技术,一次将作物降到安全标准的高效能干燥机,以及应用先进测控技术,干燥过程全自动化控制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多品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谷物烘干。适应新型收获模式和面向经济作物烘干方向,可移动、高效能、多燃料的烘干机械或将引领发展,市场前景非常被业内看好。

三、加快我国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据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水稻机械化示范项目数据水稻人畜力种植,用工数量10.5日/亩,折合劳动力成本630元/亩(不含收后干燥用工)。水稻所有生产环节都采用机械化,则用工量可降到2个工日/亩,用工成本为120元/亩,减少劳务成本510元/亩,经济效果非常巨大。再从产量看,全国平均产量为454kg/亩,与高产方比,增产潜力巨大。目前三大水稻产区高产记录均在1000kg/亩以上,万亩以上大面积高产记录在850—900kg/亩;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大面积产量为700kg/亩。就以此中等产量推算,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我国水稻总产可望达到3.185亿吨,有1.125亿吨可实现的增产潜力,这对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都具有战略地位。为了进一步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农业部制定发布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从机械化耕整地、工厂化(设施化)播种育秧、机械插秧、田间管理机械化、机械化收获等主要环节入手,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进展不平衡,为了加快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展不平衡,机插秧先进省份超过90%,而大部分省只有40%左右。机插处于起步阶段的省份,要选好示范点,明确技术路线,提高农民认识程度。机插水平在40—60%之间的省份,要巩固已有成效,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市场,推进示范点全覆盖,扩大示范带动作用。机插水平超过60%的省份,要增加机具,推进社会化服务,提高机具效益。机插水平超过80%的先进地区,要调整政策,发展方式要实现从量的提高到质与量并重转变,主攻激光平地、工厂化育秧和产后烘干机械化,对增量机械要从宏观上进行规划,从购机补贴政策上进行调整,从推动跨地区作业上来着眼,防止有关机械过度发展造成对农民投资农机化积极性的伤害。从水稻机械化升级换代着手,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水稻生产机械化,为我国水稻机械化探路。我国各稻区要根据自身农艺特点,进一步熟化技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推进模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2、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水稻Ⅱ区和Ⅲ区机插水平较低,应将水稻育插秧机械设备作为补贴重点,优先满足农民购买插秧机、育秧播种机、秧盘等的需要,不断增加机具的保有量,为育插秧机械化发展提供机具保障。要继续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实施水稻机插秧作业补贴、大棚育秧补贴、统防统治作业补贴等,支持水稻育秧中心建设,解决好机插秧用秧难题。要主动参与高产创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科技创新等工作,不断加大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水稻种植区的农田基本设施,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根据水稻机械化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在激光平地、工厂化育秧和产后烘干机械化方面有新探索,实现新突破。

3、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

一是充分调动基层农机技术骨干,加强技术指导,手把手、面对面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指导到户,服务到田,培训到位。阳光工程等农机培训项目要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作为主要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覆盖面。有条件的要组织开展水稻插秧技术竞赛,营造提升机手作业水平的良好氛围。

二是水稻主产省份要积极争取投入,建立省级示范县(市),县(市、区)办好各自的示范乡和示范村。强化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技术推广步伐。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整村整乡整县推进。技术推广部门要整合力量,争创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先进县。

4、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聘请农艺专家参加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尤其是做好育秧技术培训工作,形成推进水稻机插秧的合力。要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进行农机农艺的融合技术研究,制定适合各地发展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路线,形成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5、充分发挥新型农机经营组织的作用。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源,对水稻生产机械化来说,是重要的推动力和实践者。过去的一年,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发展到近8万个,比上年增加5100多个,出现了量质同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农机合作社拥有农机具315.3万台(套),占社会保有量的1/4。农机原值达到845.3亿元,较上年增长34.9%。一些地方新增农机的1/3由农机合作社拥有。全国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总面积达到7.75亿亩,约占全国农机化作业总面积的13%;服务农户数超过5700万余户。农机合作社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由原来单一的农田作业发展到现在的农机销售、维修和配件供应、农业运输、农机培训、跨区作业、农产品初加工、林果蔬菜生产等多种经营。入社社员收入平均较单机分散作业农机户收入增加30%以上。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机服务规模化、全程化、品牌化水平持续提高,在保障农业生产进度、推动规模经营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各地农机推广机构,要采取派住技术人员、优先补贴其水稻生产机械、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商品化育秧,促进机插秧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力军,加速水稻机械化发展。

标签:水稻   机械化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