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机市场的"破窗理论"现象与思考
当前农机市场的"破窗理论"现象与思考
"破窗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詹姆斯·B·萨姆纳先生粗心的儿子不小心砸破了一扇窗户玻璃。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你恐怕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看客,看到这种局面的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此这般地安慰这位不幸的店主:"不论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天下总有人会得到好处。人人都得过日子呀,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干什么呀。"
"破窗理论"上升为一种理论现象,就是"损害有益"论。假设在市场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于是得出结论: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破窗理论"的谬误之处有三:
首先其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其次灾难破坏可以创造需求,但是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甚至都谈不上"零和博弈"。
再次"以破坏来创造需求"是一种为了获得经济增量而牺牲存量的愚蠢行为。破坏创造需求这种行为,会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产生"双重成本":一个是机会成本,这部分有限的资源本来可以挪作他处,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个是毁灭成本,就是对已有财富的破坏形成的巨大损失。
"破窗理论"虽然是基于一种假设,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却是如影随形般存在。就如当前我们面对的农机市场,“后疫情时代”人们期盼的“报复性增长”“后农机化时代”新的增长极以及“井喷式增长”已经爽约,农机市场表现乏善可陈,人们惊愕地发现,我们似乎面对的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农机市场。说熟悉,是因为很多人关注并为之打拼了一生,自认为对其知根知底;说陌生,是因为我们把近三年农机市场之低迷归绺于疫情对需求的“压抑效应”。然而三年疫情翻篇了,而被“压抑”的需求却未有效释放。2023年时间将过半,农机市场依然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农机市场大概率不会“井喷”式增长?
细究起来,用破窗理论来看:
一是目前我国农机市场处在低水平的饱和式平衡状态。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再创新高。小麦机械化率97.29%,水稻机械化率85.59%,玉米机械化率90.00%,大豆机械化率 87.04%,油菜机械化率61.92% ,马钤薯机械化率50.76%,花生机械化率65.65%,棉花87.25%。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产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8.50%、33.50%、41.64%、42.05%,较上年分别提高2.72、1.85、2.45、1.51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8亿千瓦,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
二是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成为制约发展的绊脚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品种、不同环节上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重要农产品机械化生产、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有的还跟不上。农机农艺融合尚不够全面,双季稻区水稻栽植、甘蔗收获等机械化水平还很低,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高,农机抗灾救灾能力还有不足,机械化减损保质还有潜力等。
三是农机供给结构性不合理虽有改观,但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已成为农机生产制造和使用大国,能够生产4000多种产品。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部分高端机具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机具多为中低端产品,部分领域、环节或地区“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十分明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园艺和畜禽水产养殖机械、高端智能农机装备都有不足,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型小众机械还相对缺乏等等。
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布局不均衡,服务半径和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抢烘抢排抢灌等应急救灾能力薄弱;今年夏收连阴雨,暴露出的农机化供给与管理缺陷,农民守望的本该到手的丰收被老天收了去,麦芽青了农民的心却凉了,是天灾还是人祸。收割机下不了高速事件被曝光后“秒办”放行,说明不合时宜的“威权”可以休矣。这种“三夏威权”让人们吃到了苦头,现在该是回头望的时候了。回过头来看,举一返三,还有多少“三夏威权”在阻碍着我们的进步与发展?改革中的问题还是要用改革来化解,当是眼下需要思考的话题。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机服务经纪人等人才缺乏,农机存放、维修以及机械化育秧、烘干等设施用地难、发展慢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突出。
五是农机化发展还不全面,机器换人的空间还很大。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10亿多亩,其中有一半没有实现机械化,存在很大的弃耕撂荒风险,本可以增产增收的特色产业可能就会凋敝。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还不高,通过加工增值助力农民增收还大有文章可做。没有机械化,传统的间套作增产模式就会消失,亟待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橘园种豆模式等就难以发展起来。
六是农机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比皆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一些实力农机企业厚积10余年研发新产品,投放市场不久,就被仿制企业的低价倾销打败;企业研发的巨大投入难以得到回报,长此以往众多企业无奈选择躺平?
对此,我们必须跳出"破窗理论"陷阱
首先要倡导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农机使用更新换代周期一般为3~10年,如果考虑技术进步对存量农机的贬值因素,则更新换代周期会更短。我国有5000万台(套)农机,按更新换代周期来计算,将有300万~400万台(套)/年的更新换代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今后农机需求应该让位于“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智能化农机装备必将大行其道。
第二,今后农机市场将会是“两个转型”为主导。即由增量市场为主向增效市场转型,性价比高满足现代农业所需的新型农机将是市场宠儿;由大型成套机械向大、中、小、特机械转变。我国丘陵浅山区土地面积占60%多,中、小、特机械或将更适合其使用。因此,我们在瞄准大型、成套、智能农机的同时,决不能把后者丢掉。后者或将使我们的农机企业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第三,完善和加强农机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的研发投入获得高回报,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根治“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怪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仿;实力农机企业可以强强联合,组建创新发展联盟;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改变目前农机企业小、散、乱现状,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第四,苦练内功,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企业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日本企业的"红牌作战"通过详细的5S方法 【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etsu(清洁)和Shitsuke(素养)】,将不清洁的设备、办公室和车间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也将不合理的工作程序或方式增加"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变得整齐清洁,工作环境变得舒适幽雅,企业成员都养成做事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大家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于保障企业的有效运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用于解决“收割机下不了高速”问题会是有用的。社会要进步,那些貌似“好心”实则损耗发展动能的“管理措施”,实际上是发展路上的“肠?阻“,趁早革除会有利于“把好事办得更好”;而不是让发展主体“削足适履”人们期待的,是今后不要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第五,高度警惕,保持组织结构的简单并加强其对外界反映的灵活性。将危机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形成独特的危机管理机制。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的表现。
第六,出现危机后,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环境早就脏了,我扔的这点儿垃圾根本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这么做的",不少人会这样辩解道。其实,这些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错了就是错了,影响的大小并不能改变行为错误的本质,别人的错误更不会是证明你无错的理由。勿以恶小而为之,规范自我,不要让"破窗效应"一再发生。其实,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环境的好坏是人的行为的体现。我们许多人抱怨环境恶劣,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少人盯着社会的阴暗面,结果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自己不自觉地成为了社会上的一扇"破窗"。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1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