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乡村换新貌 亿万农民展笑颜
千万乡村换新貌 亿万农民展笑颜
?乡村是中国人的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记得住悠悠的乡愁。无论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秀美风光,还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悠然景象,无不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美丽乡村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更是多少人梦里的归处。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留住乡村的绿水青山,留住中国人的乡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元年。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接续推进新发展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政策支撑 持续推进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既要方便快捷,又要宜居宜业,既要让农民群众满意,又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构建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保驾护航。
中央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根据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县分类、村分档,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或规范性文件,提高政策措施精准性。
在资金方面,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和农村人居环境整县推进工程。各地也结合实际创造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广东省从2017年开始计划10年投入1600亿元用于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截至2020年底已经投入超819亿元。福建省2020年发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专项债40多亿元。
除此之外,中央有关部门强化科研支撑体系建设,组织力量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技研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标准制定等力度。
农业农村部组织部内科研力量编制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等3项国家标准,启动农村户用卫生旱厕建设技术规范等5项行标编制工作,组织专家团赴中西部省份开展技术服务。生态环境部编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手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印的《重大疫情期间农村生活垃圾应急处理技术指南》等陆续印发。各地也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作用。如甘肃省分级分层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辅导、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累计组织培训3.2万期、520万人次,基本实现户有1名政策明白人、村有1名技术指导员。
今年初春的广西鹿寨县鹿寨镇大村村民欢声雀跃,原来是他们登上了今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榜单。让鹿寨县引以为傲的榜单就是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的2020年度106个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有力的督促激励制度逐步形成。国务院连续3年对整治成效显著的县(市、区)予以督查激励,每县安排2000万元激励支持。各省(区、市)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不少省(区、市)还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如河北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前30名的县表彰奖励、后30名全省通报,对后两名的市和后10名的县约谈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目前,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绝大多数村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大多数受访群众表示,厕所改造了,垃圾清理了,河塘变清了,村里变美了,日子更好了。
稳步提升 务求实效
在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田庄村,以往蚊蝇满天飞的简陋旱厕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16座干净整洁的小型联户厕所。村民李俊峰对自家的改厕效果也十分满意:“这次安上坐便以后,我们老年人可方便多了,厕所里面也干净,用着很舒服。”山西各地在改厕过程中没有照搬水冲厕所模式,安排省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在27个县开展干旱、高寒改厕技术模式试点,省市县成立专家指导组,引导各地合理选择技术模式。
山西省各地以尊重农民意愿为总原则,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分类施策、注重实效,务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以上,每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杨西园村内,尽是一幅幅乡村画卷。越来越多像杨西园村一样宜居的村庄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在提升村容村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中国乡村正体现出勃勃生机。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约有4亿人投入到行动中来。在行动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国排查出的2.4万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基本完成,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基本得到管控,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5%,基本建立治理规划标准体系;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推进,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
总结经验 多元探索
走进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是葱葱绿意。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可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之初工作推进却并不容易。起初,星光村村干部们轮流走访村里的村民召开院坝会,向有疑虑、不信任的群众一一做工作。在“五级书记”一起抓的高位推动下,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和四川一样,全国各地区以党建引领为突破口,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研究、部署推动。如北京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市委书记点评会,建立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制度,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表扬激励,对反面典型公开曝光进行约谈。湖南省新田县把村组干部、党员模范作为中心户,划分环境卫生责任网格,主动担当作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除坚持党的领导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各地在因地制宜、典型引路、群众主体、问题导向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措施,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
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城乡差别、区域差异和村庄情况,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如黑龙江兰西县打造的“菜园革命”,破解农村房前屋后杂物乱堆放这一“老大难”的问题。
典型引路,试点探索面上提升。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循序渐进、压茬推进。如湖南在农村改厕中推行“首厕过关制”,经过实践验证可行的整套模式,贯穿到每一个改(新)建的厕所,体现到厕所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
群众主体,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如海南省通过电视夜校创新农村人居环境课堂,广泛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整治。云南省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增强群众整治自觉性。
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着力点。如江西省创新建立省市县三级统一监督平台“万村码上通”长效管护平台。群众通过该平台可以对当地农村改厕、生活垃圾等相关问题进行举报和政策技术咨询,形成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这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有力抓手。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拟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农村厕所革命方面,推动中西部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已完成改造的地区着力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提升农村改厕质量与实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分区分类推进治理,开展平原、山地、丘陵等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现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重点提升治理水平、推动垃圾减量化。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方面,进一步提升标准,推动村容村貌从干净整洁逐步升级为美丽宜居。长效管护机制方面,切实做到与工程建设一体谋划、同步推进,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