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一合作社挖掘潜力大胆先试先行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浙江台州一合作社挖掘潜力大胆先试先行,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浙江台州一合作社挖掘潜力大胆先试先行



合作社注册生产的“冠民”牌大米

合作社进行无人机驾驶员培训陈斯/摄影

“未来的发展,困难与机遇共存。唯有加快引进新农机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挖掘潜力,大胆先试先行,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实现年年高产高收、收入翻番,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浙江台州椒江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灯聪的经营法则。2016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02万元,其中服务收入75万元。

近年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台州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首批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位已是花甲之年的理事长并没有同龄人的老态,反而紧紧跟随现代农业的步伐,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科技,让自己成为科技兴农的实践者,让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致富的引擎。

弃商从粮,种下农业情结

受浙江台州当地发达的工艺品加工业的带动,柏树里村青壮劳动力都成了上班族,经济收入可观,生活非常富足。但经济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全村800多亩粮田无人耕种,几乎全部抛荒。

2003年春节,在外经商的杨灯聪回家过年,看见阔别多年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人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真心地为村民们感到开心。“当看到杂草丛生的粮田时,心里不禁一阵痛心,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别人办工业,我要种粮食。”尽管老杨的想法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但他还是铁定了心,将多年创下的产业低价转让,走上了弃商种粮之路,且经营面积逐年扩大,路也越走越宽。

“因为村里没有多少农业机械,遇到农忙季节都要雇请外地的机械来耕作,有时还因雇不到农机而延误农时。”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杨灯聪感到压力也愈来愈大。

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2007年8月,老杨牵头组建了椒江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实行企业化管理,制定岗位工作职责,每月按时发工资,农忙季节发补助,年终视效益再给奖金,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致富不忘回馈社会。其他农户生产上遇到困难向老杨求助,他都会尽心尽力伸出援助之手。近年来,合作社无偿援助给当地种粮大户及周围散户水稻秧苗,累计有300余亩。2009年,黄岩区屿头乡里岙村发生大火灾,老杨听到这消息赶紧停下手中的农活,连夜加工了1吨大米送到里岙村的灾民手中。

“帮助别人的今天,就是帮助自己的明天。”这是杨灯聪在接受采访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机器换人,向科技要效益

去年,受台风外围强风影响,周边种粮大户晚稻连片倒伏,而杨灯聪合作社种植管理的晚稻稻杆青翠有力,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虽然用药后亩成本增加了40元,但亩产量却增加了30—50公斤。

其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每年花大量资金引进的先进农机设备,从播种到烘干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农机设备为后盾。2016年,由于租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导致合作社总体利润下降。为了保障合作社发展,我们积极争取农业财政项目,投资200多万建成了浙江省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基地,为周边大户及广大农民提供育秧、统防统治、收稻、烘干等全程服务,实现农户节工省本、农业增产增收的双赢。”老杨还告诉记者,近期合作社自筹资金35万余元,通过银行支付给相关供应商,项目充分发挥“机器换人”带来的效益,积极探索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与农业部门签订技术协作指导协议,合作社已成为椒江区最大的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基地。

“靠天吃饭”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撕不掉的一大“标签”。近几年,受气候、品种、劳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作社扩大旱稻面积受到严重制约。为此,杨灯聪与西兰花种植大户合作,积极探索“早稻—西兰花”种植模式,早稻种植面积迅速新增600多亩。

2012年,试点地块早稻平均亩节省成本5.2%,亩增产12.6%,同时西兰花又能亩增产8.3%;2013年,全区该模式早稻面积达5640亩,占总面积的47.8%,为全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生产资料的上涨已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要想突破瓶颈,必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为此,合作社要不断积累种植经验,探索创新科学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早稻—西兰花轮作、育秧大棚种植经济作物等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打造‘万元田’工程,为农户实现收入倍增创造条件。”杨灯聪说道。

为农添翼,“飞”出新高度

合作社不但为当地农户提供服务,还积极实现“飞出去”战略,利用无人机飞防为周边省市农户开展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近两年,合作社积极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购置自动进出粮成套设备、飞防无人机、北斗农机管家等高精尖设备,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016年,合作社组织实施了省级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发展远程监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引进“北斗”农机远程监管系统、水稻产业无人植保飞机等智能化新型农机装备,利用“互联网+农机”等技术的应用,建设农机服务信息化监控平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工省本。

“近两年,我们共采购6台多旋翼农用遥控植保机,还成立了添翼飞防大队,聘请有资质的无人机驾驶员进行无人机飞防,与农户签订无人机飞防服务协议,为其提供飞防服务。”据添翼飞防大队负责人许润统介绍,合作社飞防区域辐射临海市杜桥镇3200亩、南山1840亩,黄岩区6850亩、椒江区7210亩等,累计服务面积1.91万亩。“目前设备运行正常,飞防过程中节约2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单机作业速度快,每小时作业可达60—100亩,其作业效率比常规机械高出50倍,比人工高出100倍,而且防治效果显著,高效安全,越来越受广大农户欢迎。”

另外,合作社还引进北斗农机信息管理平台,将北斗无人驾驶、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监管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结合起来,让传统的农业生产充满了科技现代化的魅力,农民更多地腾出了手,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安装了北斗系统,就能对作业田块进行扫描和规划,根据规划的路线,能精准把控作业行进的路线与行间距,按最佳的路线作业,避免作业的重叠与遗漏等现象的发生。北斗自动驾驶仪导航定位误差精度在1厘米内,可以让机手少走冤枉路。使用北斗系统时,可以降低对机手驾驶能力的要求,同时帮助农户节省农药、种子和化肥的使用量,是精准农业的必要技术。”惠民合作社管理人员王相园介绍道。

据了解,合作社还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投资12万元建立起占地64平方米的浙江首个园区气象站,提升防灾能力。在杨灯聪看来,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各类气象信息,使农户提前掌握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天气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还会指导农户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来调节最佳的生长环境,做到合理追肥、及时喷药、科学通风、防灾减灾,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及时满足农户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标签:合作社   农机   服务   农户   无人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