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春厅长走进吉刻直播间:走出新时代吉林农业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张凤春厅长走进吉刻直播间:走出新时代吉林农业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期间,对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成就予以高度肯定,也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应中国吉林网邀请,8月26日,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走进“牢记嘱托再出发 吉林奋进新时代”网络访谈直播间,就我省在推动新时代吉林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工作目标进行深度解读。
谈藏粮于地,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吉林省黑土地面积占全国黑土区耕地总面积的25%。
“黑土地保护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聊起黑土地保护,张凤春说,事实上,我省这些年在黑土地保护上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不仅出台了《关于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的实施意见》,明确黑土地保护中长期目标。还加大投入保障,建立了协同保护机制。
“同时,我们还强化了模式推广。”张凤春说,我省的梨树县从2007年开始探索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近年来,我省认真总结推广“梨树模式”,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9年全省保护性耕作突破1000万亩。今年我省筹措安排资金7.2亿元,落实保护性耕作185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552万亩。
“从多年实践看,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黑土地的成效非常明显。”张凤春说,像是蓄水保墒。通过秸秆覆盖和免耕播种,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减缓降雨过程地表径流、增加水分渗入。“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2018年吉林省发生罕见春旱,保护性耕作地块苗情长势普遍好于传统耕作地块,平均增产10%左右。”
保护性耕作的成效还体现在节本增效上。“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2-5项农事环节、3-7次农机作业,明显降低用工、柴油等生产成本。春耕阶段每公顷平均节约成本350-600元,秋收阶段可减少400元左右的秸秆运输费用。”张凤春表示,实施保护性耕作,还能有效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生物活性,对提升耕地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解决长期以来耕地“反哺不够”“给养不足”的问题。“据监测,1公顷秸秆还田,相当于补充钾肥60公斤、氮肥200公斤,形成0-5cm有机质积累。”
此外,保护性耕作在遏制耕地退化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保护性耕作,相当于用秸秆给耕地‘盖上被子’,在2012年‘布拉万’台风入侵吉林时,保护性耕作地块倒伏玉米仅是传统耕作地块的40%,有效保障了作物产量。”张凤春说,保护性耕作也在改善着生态环境。通过秸秆还田,促进秸秆田间循环利用,改善土壤板结、耕层硬化等问题。同时,减少田间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可有效减轻大气污染。
此外,在强化示范带动方面,吉林省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采取农艺调控和工程措施。
在强化法治保障方面,2018年3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确定24条保护措施,明确监督管理和违法处罚具体规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推广‘梨树模式’,多措并举加大黑土地保护治理力度,大力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实施面积,力争到2025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适宜耕地面积的70%,切实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张凤春说。
谈奋斗目标,203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总书记对吉林提出的特殊要求。5年来,围绕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我省以14个率先示范县为重点,狠抓重点任务落实。如今,梅河口、公主岭、敦化、双阳、九台等5个县(市、区)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国产粮大省中处于前列。”说起农业现代化这个话题,张凤春透露,目前,全省整体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跨越后期。
“从衡量农业现代化指标来看,我省呈现6个方面的明显变化。”张凤春表示,我省农业综合产能更加稳固,物质装备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显著增强,经营体系加速变革,金融服务保障有力,绿色发展优势凸显。
“全省规划到2025年,长春市和其他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3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张凤春这样描绘下一个五年和十年,吉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谈政治责任,五措并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这次总书记到吉林视察,进一步明确我省作为国家粮食战略基地的重要地位。”张凤春说,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础上,吉林省将重点抓好五项措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首先是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张凤春说,要确保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务必做到领导精力不转移、工作力度不减弱、执行政策不走样。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方面,将严守耕地红线,目前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7413.3万亩,超额完成国家划定任务113.3万亩,持续抓好“两区”建管护。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以中西部粮食主产县为主,优先在黄金玉米带、优势水稻区开展‘百乡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选择100个以上的乡(镇),每乡建设1—2个10万亩规模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区,形成旱涝稳产、绿色生态、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1000万亩现代粮食生产核心基地。到2025年建成500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0%,做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遇洪能防,真正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张凤春表示,除此之外,吉林省还要认真落实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强化防灾减灾措施。,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吉林省必将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谈藏粮于技,四大工程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如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张凤春表示,我省主要在“三良一智”上下功夫,“三良”:就是良种、良机、良法,“一智”:就是发展智慧农业,为粮食安全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以智慧农业为例,我省全面实施国家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工程,累计建成‘益农社’7400余个,注册农户49万户。‘易农宝’信息服务平台注册用户82.8万户,同行业单省用户量居全国首位。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信息进村入户平台、智慧农业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实现县域全覆盖,信息服务站、农村电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张凤春表示,下一步,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我省还将重点推进实施四个工程。
其中,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和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应用,个体农户应用率达到80%;建成玉米、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库,应用覆盖率达到80%;建设梅花鹿、人参、食用菌三个特色产业领域单品种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到2025年,培育一批大型种业集团,建设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3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种业强省建设。
实施全程机械化工程。到2025年,率先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实现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省宜机耕地机械播种(插秧)作业水平达到95%以上,机械收获作业水平达到85%以上。
实施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程。到2025年,建设完善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100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00个。
谈谁来种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这次总书记在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视察时,对我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法的高度评价,”说到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张凤春透露,在当前的基础上,我省还将主要实施五个方面举措。
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抓好双阳区等5个整县规范提升试点,提升县域指导扶持服务能力。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全面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创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首批开展榆树、双阳等10个县(市、区)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试点。组织建立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
加快培育产业化联合体。落实好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投资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231”工程,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发展区域性农业生产服务联盟,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生产服务。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加强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服务。
“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吉林省农民合作社条例》,将农民合作社发展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规范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张凤春说,到2025年,我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到8万家以上,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发展到80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发展到9万个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0%以上;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00个;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以上。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吉林振兴的最大潜力和希望,下一步,吉林省也将鼓足干劲、奋楫争先,在白山松水间描绘出吉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画卷。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