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改革开放让农民收入年均增12.8%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北京日报:改革开放让农民收入年均增12.8%,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北京日报:改革开放让农民收入年均增12.8%

资料图

农业生产由传统走向现代,城乡由“二元结构”走向深度融合,农民由温饱迈进全面小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市统计局近日发布改革开放40年北京“三农”发展报告,回顾农村伴随城镇化进程实现的跨越式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未来北京市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从追求高产到凸显生活生态

“农业生产从传统走向现代,可以从4个阶段来理解。”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初期至1993年为第一阶段,是以产量为目标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农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

1993年,北京市粮食产量为284.1万吨,比1978年增长52.7%,这一年粮食产量在改革开放40年中最高。

从1994年至2003年,是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提升阶段,农业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以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观光农业“六种农业”为切入点的都市农业迅速兴起。2000年,北京市设施农业面积、特种种植养殖收入、观光农业收入比1998年均增长50%以上。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北京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收缩,生产功能减弱的同时,农业生活和生态功能日益凸显。在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方向的第三阶段,2014年全市观光园达到1301家,接待游客1911.2万人次,总收入为24.9亿元,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1.1倍和2.2倍。

2015年至今,是以“调转节”为中心的高质量提升阶段。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农业调结构、转方式,高耗能、高耗水传统农业被列入限制发展产业。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100.3万亩,比2014年下降44.4%;生猪出栏242.1万头,比2014年下降20.8%。

从城乡“二元结构”到深度融合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

可以看到,农村的硬件发生了明显变化。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占比达99.9%,比2006年大幅提高20多个百分点。99.9%的农户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1639个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农村加大厕所升级改造力度,公厕得到极大改善,79.2%的农户使用水冲式厕所。

从公共服务水平看,2002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4年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一。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出台,加快推进养老保险从制度覆盖到人群覆盖。据统计,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农村参保人数达到191.1万人,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分别达到610元和525元。

2017年,南部平原地区村庄基本实现“无煤化”,农村能源消费更加清洁环保。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9.6%,森林覆盖率达到43%。

人均消费支出从253元到18810元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停留在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2000年,洗衣机、冰箱、电视机在农村家庭已很普遍,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和空调分别为7台和20台,每百户拥有热水器、排油烟机、微波炉分别为17台、22台和8台。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计算机、空调、热水器、微波炉、排油烟机等家用电器对农民家庭而言也不再是奢侈品。2017年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和空调分别为74和141台,每百户拥有的热水器、排油烟机、微波炉分别为100台、76台和56台。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背后是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提升,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0元,相比1978年,年均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8%。

收入的逐步提高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让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全面增长。198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53元,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18810元,是1980年的74.3倍。

(来源:北京日报)

标签:农业   农村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