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民在行业情况非常艰苦的一年里,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美国农民在行业情况非常艰苦的一年里,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美国农民在行业情况非常艰苦的一年里,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Chad Henderson 的约翰迪尔联合收获机

照片来源:XtremeAg

距离收获还有几天,XtremeAg 的农民 Dan Luepkes 和 Lee Lubbers 抓紧时间进入田间并开始收集作物性能数据,而 Chad Henderson 从他的杂交试验中学习。

Chad Henderson 是位于阿拉巴马州麦迪逊的一家五代农场的成员。亨德森农场经营着超过 8,000 英亩的旱地和灌溉玉米、旱地大豆、小麦以及旱地和灌溉双季大豆。不耕种时,查德作为亨德森赛车队的飙车手继承了另一个引以为豪的家族传统。

“我们的联合收割机本周正在全速收割玉米。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有 2,800 英亩的玉米要种完。我们对目前看到的收益感到很满意。旱地玉米的单产为 180 至 210 蒲式耳/英亩,比平均水平高出约 40 至 50 蒲式耳/英亩。虽然现在许多地区都在经历干旱,但本季我们有大量降水。水分有助于提高产量,但与此同时,今年云量增加使产量低于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时的产量水平。”

在 Chad Henderson 的农场,收获时的红色谷物车

照片来源:XtremeAg

“由于降雨,我们的双季豆看起来也很有希望。我们在某些地区看到收获 65 到 70 蒲式耳/英亩,农场平均值为 40 蒲式耳/英亩。这是我们的目标,在我们收获小麦后于 6 月下旬播种双季作物。”

阿拉巴马州收获的田野

照片来源:XtremeAg

“我们正在用八种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杂交试验。我们将参考这些数据来挖掘哪些杂交种在我们地区表现最好,哪些应该种植在我们的灌溉或非灌溉土地上。明年我们将扩大表现最好的品种规模。”

“我们这些在南方耕种的人没有休息的余地,现在已经开始研究今年秋天的小麦品种了。一旦我们完成了一个玉米田的收获,就会立即获取肥力和土壤数据,并准备在 10 月种植我们的冬小麦。”

Dan Luepkes 和他的儿子在伊利诺伊州俄勒冈经营农场。他们一起耕种 1,800 英亩的旱地,灌溉玉米、大豆和干草。通常情况下农场里使用地下滴灌。他们还管理着一个 200 头牛的养殖场。

“我们参加了伊利诺伊州迪凯特的农场进步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我们有机会与许多供应商和农民谈论他们的业务。我们总能在这些活动中学到东西,也能买到一些需要的东西。”

“从那里我前往伊利诺伊州的庞蒂亚克,在精密种植公司农场拜访 Jason Webster。 Jason 正在进行多项试验,其中包括使用耐特菲姆滴灌创新系统,该系统使用来自排水瓷砖管线的水供应。看起来滴灌和非灌溉土地之间的玉米差异将接近每英亩 100 蒲式耳。如果您有机会参观这个农场,我建议您抓住机会,因为在那里能学到很多东西。”

2021年9月,伊利诺伊州的玉米

照片来源:XtremeAg

“当我们从精密种植公司农场开车回家时,很明显处于中西部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非灌溉作物要么死亡,要么濒临死亡,今年的产量将远低于平均水平。情况最糟糕的区域没有那么大的面积,但我们的土地就在它的中间。”

南达科他州格雷戈里的 Lee Lubbers 在农业传统中长大,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用剩余的奖学金作为他第一台拖拉机的首付款和 200 英亩土地的租金。今天,他种植了超过 17,000 英亩的旱地大豆、玉米和小麦。 Lubbers 说,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不断学习和挑战自己,以建立一个让下一代引以为豪的事业。

随着九月的到来,早晨变得越来越凉爽。凉爽的早晨有助于减轻压力。

“我们的大豆正在变黄,收获将在 9 月 20 日之后开始。考虑到这个季节缺乏降水,我们对现在的玉米和大豆感到满意。这是一个非常干燥和炎热的季节,良好的作物管理会带来更多收益。目前,我们的作物健康状况非常好。”

南达科他州 2021 年秋季玉米

照片来源:XtremeAg

南达科他州的排水设施

照片来源:XtremeAg

“我们再次将小麦运回码头。 我们在那个项目上跟进了两个多星期,等待货轮到达。 对于我们 XtremeAg 小组的南部成员来说,收获季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也快要忙起来了。 我们很想知道在非常困难的一年里作物的表现如何。 我们要保持专注并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标签:我们   玉米   英亩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