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我国新型植保体系建设将实现三大目标
“十一五”我国新型植保体系建设将实现三大目标
本网记者<?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王守聪在发布会上说,植物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我们要像对待禽流感和“非典”一样对待植物疫情,要像对待人类医疗和动物卫生一样对待植物卫生。新型植保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法规标准、监测预警、防治控制、科技创新、评估评价、支持保障等系统。构建新型植保体系,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所谓“公共植保”理念,就是要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所谓“绿色植保”理念,就是要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王守聪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加强新型植保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力争到2010年末基本建成新型植保体系的雏形,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点覆盖的县数达50%以上,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机制基本建立,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5%以下,检疫性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施药机械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科学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农药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植保工作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强植物保护措施,主要粮食作物的病虫害损失率一直控制在2%-3%,挽回粮食损失占产量的比率已提高到11%。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一方面,植保工作促进了设施园艺、“南菜北移”、“南果北移”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各级植保部门大力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农业防治等综合控害技术,减少了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我国植保科技人员已初步摸清了蝗虫、小麦条锈病、稻飞虱、棉铃虫等30多种重大病虫灾变规律,研究和推广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四是初步形成了与农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植保体制和机制。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农业部门都设立了植保植检机构,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植物保护标准不断完善,全国植保技术人员达5万多人,植保科研人员5000人以上。五是保障了生产和生态安全。目前,生物农药推广速度逐步加快,彻底改变过去“三个70%”(即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产品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的状况。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