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薯条现象”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
从“薯条现象”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
说起土豆,谁都知道它的价格不超过每千克2元钱。可说起麦当劳的薯条,每千克能卖40—60元,这就让人吃惊了。按3 千克原料出1 千克成品计算,每加工1千克土豆可增值13—20元,增值近乎16倍受!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薯条现象”,由此引发的思考,成为国家、企业、农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我国加入WTO19年来,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已经打开。但我国农产品并没有象当初人们预料的那样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就连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不进反退。自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入贸易逆差以来,我国农业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201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7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2020年1-7月,贸易逆差达542.9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增速上升4.4个百分点。这一现状不但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也严重威胁到我国农业的产业安全。
专家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窘况,首先是我国农产品生产中活劳动成本太高。人工费用高达35%—53%,平均为45%。而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人工费用不足10%。
其次是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
第三,加水平低。我国农产品多是以未加工的面孔出现,产品附加值低,价格上不去。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高达90%,而我国仅有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4 倍,而我国尚不足30%。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钱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我国只有0.38元。就以前面提到的土豆为例,我国90%是鲜食,而国外90%用于加工,仅土豆就可以加工成20余种食品。
第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经营单位超小型化,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
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揭示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巨大商机和广阔前景。
就国内市场而言,加入WTO19年来,消费、投资、贸易三驾马车拉动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收入迅速提高,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耗费大量时间购进农产品自行加工用于生活消费,既耗时又不经济。因此很多家庭趋向于购买经加工的方便面、方便菜、肉食制品、精制米之类。拿方便面来说吧,几年前还是以小孩、学生为主的食品,一般很少作为主食,而今一个3口之家的工薪族,年消费方便面达5——10件,即200—400袋(桶)。城市如此,农村不久的将来也会如此,这样巨大的市场刺激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如果抓住这一机遇,迅速搭建起生产基地(农民)、加工(企业或集团)、贸易(面向国内外市场)这个平台,尽快促其做大做强,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体系,就可以使农业成为收入丰厚、利润稳定的朝阳产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按农产品加工的要求来引导生产:首先由加工、贸易企业(市场)来下“订单”,做到按“单”生产,实现生产基地化、规模化;
其次,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我国已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启动了购机补贴机制,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拿出专款补贴农民购机。这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无公害化,生产有机食品。
第四,农产品要规格化、标准化、优质化,满足市场需求,就要按加工业的不同要求生产专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工增值水平,实现农民(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获得稳定的发展机制。
第五,做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致富一方百姓。按此思路长期坚持,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按产业集群的思路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应加快技术、体制、机制、观念创新步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创新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利益分割的现状,按产业发展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组织和信息网络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