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出建立哈尼梯田大联盟,打造梯田发展共同体
专家提出建立哈尼梯田大联盟,打造梯田发展共同体
走下飞机,刚刚步入云南昆明长水机场,扑面而来气势磅礴的“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巨幅宣传画,便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急切地想探访其千年不变的奥秘。
同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小组共同主席闵庆文告诉记者,红河哈尼梯田,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现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唯一一个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遗产,与故宫、长城等其他世界遗产主要功能已经完全改变不同,哈尼梯田的主要功能依然是农业生产,千百年来保障着当地百姓的食物与生存安全,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衍生或拓展出文化、生态、休闲等多种功能,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破解红河哈尼梯田在跨越发展中的短板瓶颈,在问计专家中科学前行,云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20多位业界专家就红河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此举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8月23-29日记者跟随调红河南部行调查组,走进红河州南部绿春、红河、金平、哈尼四县。
云海翻腾的绿春,挂在云雾缭绕天上县城。记者 郑惊鸿摄
在水渠间设置的分水石。博物馆图片
红河第一湾。闵庆文摄绿春县梯田衍生品。记者 郑惊鸿摄
掩映在云雾深处人家,镌刻在哀牢山脉哲学
从昆明到边陲绿春县,400公里的路程却走了9个多小时。这也是红河州4县哈尼梯田自2010年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年,除了元阳,至今其遍布红河、绿春、金平三县崇山峻岭间绵延不绝的数十万亩梯田奇观还不被世人所识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因此历经1300多年还得以完整保留其原生态的山水田园景观,和哈尼原乡特有的远古农耕风貌。
绿春县名来源于“六村办事处”。1958年建县时,因境内遍布绿水青山而由周恩来总理提笔改名。秉持着哈尼人建寨原则,县城是从半山腰劈山而筑,远望就像挂在云雾缭绕的天上,因此有诗人称其为“云海翻腾的绿春”。
更难能可贵的是,走在绿春县城,不管是骑车上班的姑娘小伙,还是背着大竹篓贩卖采买的阿妈,抑或是蹲在门前抽水烟的老爹,大都穿着哈尼族服装,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哈尼人独有的形象。而县城的建筑物,不管是现代金融银行,还是政府办公大楼,其屋顶也都保留着哈尼人古朴的蘑菇顶和土黄色的墙面,按县委书记李国民的说法:这就是我们哈尼原乡人的自信。
云南全省94%是山地、高原和丘陵,而位于红河南岸的绿春、红河、金平、元阳四县则几乎全是山地。哈尼人是大自然之子,红河南岸的哈尼人多选择海拔1400米到2000米上半山区居住,每个村寨都筑在森林下方半山腰的山凹中,村寨上方茂密的森林,是哈尼神圣的净土,是梯田和人畜用水之源,被誉为寨神林,每年除祭祀寨神圣节“昂玛突”三天外,平时任何人不许入内。
村寨下方是层层叠叠的千百级梯田,红河州世界遗产管理局副局长杨沙斗介绍,这样建筑的好处是当人们到梯田里劳动时,可以因下坡而减少劳动量。智慧的哈尼先人围绕着这片森林,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宛如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如此村寨上方大大小小沟渠中流下的山水得以被悉数截入沟内,而在水渠间设置的分水石,根据梯田面积的大小流向层层梯田养育稻谷。
哈尼的每一个村寨都建有集中的沤肥池,每当春耕时节或水稻灌浆需要施肥时,人们就打开下泻的沟水渠网让肥料冲入家家户户的梯田,灌满一层梯田分水石自动闭合再流到下一层,最后再以田为渠流向河谷,如此便大大减轻了劳动力。梯田的最下方是河谷,江河蒸腾形成云雾最终又被森林涵养形成巨量水分循环往复,这一利用大自然的形态结构形成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一体、天人合一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成就了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生不息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闵庆文十分感慨,“哈尼族选择居住的村落非常讲究,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创造,是农耕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哈尼人的生存智慧。1300多年来,哈尼人一直在这里开垦梯田种植水稻,梯田成了哈尼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地。壮观、美丽的哈尼梯田其建造与维护中的巧夺天工令世人瞩目,而哈尼人的宗教习俗、乡规民约、民居建筑、节日庆典、服饰歌舞、饮食文化等,也无不以梯田为核心,处处渗透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哲理。”
为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奔波近20载的张红榛,如今是红河学院哈尼梯田保护中心主任。她告诉记者:哈尼梯田文化是整个民族的灵魂。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哈尼人靠着一把锄头、一身铁骨和过人的智慧,以整个民族的心力来开山筑田。
每个哈尼人的一生都与梯田紧紧相连,哈尼人生下来,不管男女到7-8岁都要举行成人礼,男孩要拿着小锄头举行挖梯田仪式,女孩则要背着小笆箩举行劳动仪式,仪式后才能拥有正式的名字并成为村寨一员,此后毕生都将投入梯田,直至离世葬在梯田边上,在另一个世界守望着梯田。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哈尼人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开垦成片片田山,也把哈尼人的坚毅、崇高、智慧镌刻在了哀牢山脉,成为人类永恒的荣光。
进入世界梯田第一村红河县宝华镇龙甲特色村。闵庆文摄
途中巧遇马帮。闵庆文摄
单片区世界最大梯田红河撒玛坝16400亩梯田,从海拔600--1880米,
层层叠叠的梯田多达4600级。记者 郑惊鸿摄
红河县梯田衍生品。记者 郑惊鸿摄
红河县电商线下实体商店。记者 郑惊鸿摄
提升古梯田综合效益,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受益
红河哈尼梯田涉及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80多万亩,集中连片的10个核心片区达20多万亩。但哈尼梯田所涉及的4县都是地处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国家级贫困县,如何保护传承发展这片悠久灿烂的世界农耕文明?
红河州的决策者们一直在探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法规,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域,在州县成立了世界遗产管理局,协同相关部门对“四域十片区二十万亩”梯田进行重点保护管理,去年还成立了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委员会,以州长为主任,协调解决梯田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藏在深山的哈尼梯田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年轻的哈尼人开始走出大山到城里讨生活,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一些传统稻作梯田被改成旱作种植甘蔗、橡胶,有的甚至被抛荒。闵庆文说,对于农业类型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其核心的问题是农业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只有提升梯田效益,让百姓在遗产保护中受益,才能让他们继续经营农业,真正达到保护梯田的目的。
为促进哈尼稻作梯田地区的农民增收,红河州近年着力打造梯田红米产业、生态鱼产业和生态畜禽产业三个产业带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梯田红米、稻鱼等有机产品品牌,提升哈尼梯田相关产品的综合价值;着力推出原始宗教、哈尼歌舞、长街古宴、民族节庆等民俗文化品牌,鼓励遗产区农户开办农家客栈、餐饮等,拓展哈尼梯田的多种功能,提高哈尼梯田的综合价值。
稻田养鱼养鸭曾经是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一部分,是哈尼人自古以来的自然生态种养传统,但数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多功能的生态模式日渐式微几近消失。为提升梯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3年开始,红河州有计划地在四县哈尼梯田不同区域恢复并示范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示范提高农民稻渔综合种养积极性,稳定了农户的信心,三年推广效益显著,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了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农民增收和对梯田的保护。
红河县2013年开始在6个乡镇梯田红米种植区示范稻鱼鸭生态种植模式5850.3亩,平均亩产值达7637.4元,有效解决了梯田效益低的问题。通过引进三家龙头企业,建立2万亩梯田红米示范基地、450亩稻田泥鳅牛蛙养殖示范基地和925亩稻鳅共作示范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辐射带动发展,实现了以渔促稻,稻渔双丰。红河县副县长许文红诉记者,稻鱼共生系统增收效益显著,2016年全县梯田稻田养鱼面积已发展到8.7万亩,覆盖13个乡镇,计划2020年梯田稻渔综合种养12万亩。
元阳县2014年开始在哈尼梯田示范稻鱼鸭绿色综合种养模式8000亩,带动全县梯田发展3万亩,示范区亩产值达10080元,带动区亩产值达8030元,实现了“千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的梯田综合效益, 成为梯田保护和产业脱贫有效途径。
2017年农业部以1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元阳县稻鱼鸭绿色综合示范,在7个乡镇梯田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带动三种方式,打造千亩连片示范点13片2万亩,涉及农户1.04万户,筛选42个梯田红米品种种植,试养中国台湾地区泥鳅,辐射3万亩,覆盖13个乡镇。同时打造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特色风情小镇,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和农民高效益创收致富。
绿春县从2015年开始哈尼梯田稻鱼鸭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探索,以农民家庭经营的方式示范获得成功,梯田稻鱼鸭攻关项目亩产值7592.2元。副县长李波娘介绍,2016年实施万亩梯田稻鱼鸭攻关项目2万亩,效果显著,2017年开始,每年发展3万亩,预计到2020年全县梯田稻鱼鸭种养将达到12万亩,形成产值2.5亿元以上大产业。同时以建设“中国哈尼城”为引领,打造集“旅游主导、文化鲜明、功能多元、产业聚集、绿色生态”为一体的哈尼文化旅游城,吸引人们在体验哈尼原乡文化中停下脚步,带动梯田相关产业走出大山。
金平县从2014年起开展哈尼梯田原生态稻种、冬闲田蔬菜种植和梯田泥鳅养殖等试验示范建设,提高梯田产值,促进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同时将哈尼梯田产业培植与蝴蝶谷旅游捆绑开发,在马鞍底乡滮水岩民俗文化村的哈尼梯田进行田鱼、泥鳅、鸭子等生态综合种养,打造蝴蝶谷旅游生态品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16年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9万人次,增收5000多万元。
哈尼服饰。博物馆图片
绿春县三猛乡腊姑梯田,纯朴的哈尼人用古老的长街宴方式
——各自端出自家特色菜来迎接远方来的专家。记者 郑惊鸿摄
云雾中的绿春县三猛乡腊姑梯田三猛乡腊姑梯田。记者 郑惊鸿摄
打造梯田发展共同体,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
哀牢山南部的红河哈尼梯田4县,均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呈"V"形发育,壮观异常。也因地形复杂高差悬殊,立体气候突出,河坝区最低海拔是114米,高山区最高海拔在3075米,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分布期间的哈尼梯田因此呈现出“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特色产品。
记者在16400亩单片区世界最大梯田红河撒玛坝,真切地感受到了同一片梯田,前后仅仅15分钟或因一片云彩或因一缕阳光或因一片雾霭的不期而遇,便会有截然不同的奇异景观,给原本就气象万千的撒玛坝梯田更增添了一份莫名的神秘、一种莫测的魅力。
除了独特的景观,哈尼梯田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复合景观、浓郁的传统文化、多样的农产品、高效的资源利用技术、深邃的生态哲学思想而拥有几乎所有自然与文化遗产头衔。在2010年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先后成为世界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还是国家湿地公园,毗邻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内分布着中国传统村落以及大量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与红河州委州政府面对面座谈时,参加调研的专家说,为保护传承哈尼梯田,近年来红河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些好的模式和典型,仅从旅游上看,在局部地区、特定时间已经出现了“井喷现象”,但专家也坦陈,哈尼梯田这块“世界级”的品牌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遗产“红利”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各项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重文化遗产轻农业遗产、重旅游发展轻农业发展的现象明显,在旅游发展中重企业化运营轻农民参与、重个别景点轻全域发展、重特定时段轻全季节、重观光轻多样化旅游产品和多种产业融合的现象明显。
对此,联合国大学研究员梁洛辉指出,哈尼梯田不是一般意义的文化遗产,而是以活态性、动态性、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不能简单照搬一般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粮农组织的要求是,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闵庆文强调,哈尼梯田保护成功的标志是稻作梯田系统的可持续,关键是农民继续经营农业。
农业部的要求是,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为此要建立以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以有机生产、功能拓展、“三产”融合为核心的产业促进机制,以及由政府、科技、企业、农民、社会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
闵庆文团队在之前的调研中发现,哈尼梯田地区多数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于经济作物的大于粮食作物。元阳和红河在涉农工业方面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生产规模还都比较小,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水平落后,教育水平低导致人才缺乏,制约了产业发展,4县的产业多以初加工为主,仅红河的棕制品加工、绿春的家具生产达到较大规模。
哈尼梯田的优质农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但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交通通达性的总体水平比较低,缺乏相关服务配套,致使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使得当地的企业发展持续性和竞争力较弱,造成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对于如何进一步保护发展哈尼梯田,综合调查专家的意见,闵庆文提出,应尽快建立哈尼梯田联盟,打造哈尼梯田4县发展共同体,提升管理级别,提高协调能力,打造公共品牌,探索“1+N”的产业发展模式,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聚集效应,跨越发展。
应遵循保护与发展协调、农业基础地位、本地农民主体、差异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原则谋发展。应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强化产业融合。应根据资源基础、自然条件与产业环境,将哈尼梯田地区划分为梯田产业发展区、生态生物产业发展区和热区特色产业发展区三大产业区。
分析哈尼梯田发展前景,专家指出,哈尼梯田具有发展高品质农业的资源环境优势和传统复合生产模式的优势,发展水稻有机种植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旅游业、电商服务业、康养产业的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特色食品加工、餐饮服务业等将快速发展。农产品、劳动过程、农业景观将成为旅游资源,农民可望从旅游等服务业中获益。
为此,闵庆文建议,要建立全天候、全区域、全行业的旅游发展新思路,哈尼梯田具有发展多种旅游产品市场的天然优势,要科学评估哈尼梯田开展全域旅游的资源优势,四县应联合申报“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树立以农业、文化、生态、遗产为核心资源的旅游发展理念,提高农民参与能力,将旅游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推销农特产品、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使旅游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与会红河州政府秘书长白从科代表州领导表示,保护传承红河梯田系统这个独特的人类世界遗产,是提高红河州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感谢各位专家为红河州小康决胜关键阶段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示将尽快召开州委专题会议,就专家的建议形成共识落实在“十三五”的行动中,科学保护好这个人类珍贵的遗产,合理利用其生态价值,为红河州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1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