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专家建言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
外方专家建言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年11月12-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年鉴社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举办。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欧洲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发展总司总司长泽西·普莱瓦分别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节选:
马文森:给中国农业结构性改革提四点建议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的发展、收入的提高、膳食习惯的改变等,我们想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自然资源禀赋不再减少的前提下实现减少饥饿和贫困的目标,同时又保证环境的可持续性?唯一的渠道就是创新。创新使我们能够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
通过获取知识、分享知识、将知识应用到农业实践中,最终可获得相关收益。中国在农业创新方面是非常好的榜样,在改革之初建立了联产承包到户的政策,同时也应用了很多高科技,使中国农业得到了长足地发展,而中国也应该继续这么做下去,使农业进入发展新常态。
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提供足够的粮食,而是要不断地改善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也是我们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问题是我们如何进行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想提四点建议。
第一,对更加安全、更有营养的食品生产,我们应该给予更大地支持。我们需要一体化农业生产,包括生产、运输、销售以及消费各环节的合作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现在被动的方式转变成预防的方式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第二,我们需要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投资。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也有很大影响,在中国大概有700万公顷耕地会因为气候变化而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采用更加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以确保在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来实现粮食安全。
第三,我们必须实施制度性改革来促进可持续粮食生产模型的发展。“互联网+”农业会带来革命性的新型农业,使农户和消费者实现更多的互动,比如更好的分销,使城市的消费者受益。
第四,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社会保护政策,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和弱势群体。
泽西·普莱瓦: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三点思考
第一,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全世界其他地方,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挑战。尽管从90年代至今,全球营养不良的人口已经减少一半,但是全球10%以上的人口仍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据估计,到2050年,食品产量需增长1.7%才能满足不断增长人口的需求。
第二,既要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进行有效监管,也要认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应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研发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驱动农业变革。
经过50年的持续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典范,已有28个欧盟成员国实施了这项政策。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框架下,欧盟农业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并摆脱了扭曲市场的干预措施,农户可以根据市场信号来做出生产决定。此外,欧盟已经取消了出口退税,这一市场驱动的理念既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竞争,又可以帮助消费者以更公道的价格获得农业产品。
研发和创新的坚持也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平线2020项目,欧盟加大了对食品、农业、林业和海洋研究等方面的投入。欧盟非常重视环保,30%的国家直接支付都是为了发展绿色。在温室气体排放领域,2016年批准的巴黎协定是一个里程碑。
欧盟期望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40%。欧盟拥有重要的食品安全体系,同时,正在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食品供应链,以提高粮食市场的透明度,更好地组织生产者。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保持了食物文化传统,这样既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增加食物价值,也可以通过产品的高质量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2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