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庚: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六大攻关目标
陈学庚: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六大攻关目标
2022年11月7—8日,2022中国农业机械与零部件行业峰会在重庆市举办。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陈学庚教授作题为《农业机械化是国家粮食根本保障》的报告。
陈学庚院士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农机装备制造与应用特点,及我国当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的差距,并强调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解放劳动力,节本增效,核心点是提高农业产出率,保障国家粮棉安全。回答了新农村怎么建设,新形势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同时,陈学庚院士还在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六大攻关目标。以下是整理出的完整版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
陈学庚院士表示,农业机械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跳出农机、发展农机。努力构建“造用配合、机艺融合、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首先是要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形成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
其次是要加强国外先进农机研发与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我国现代化农业装备有效供给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要加强原始创新,加强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瓶颈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
陈学庚院士认为,难题解决很少有一蹴而就的,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
二、加快农业机械制造质量的稳步提升
陈学庚院士表示,农业装备使用可靠性和耐用度不足,是我国农业机械存在的显著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农业装备在国际上话语权不强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基础性关键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术提高,在推进农业机械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这些基础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
对于国内的大型农机企业来说,要把装备制造中执行标准、工艺、材料等基础工作做扎实,在这方面还要下大力气向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对于中、小农机企业,则需要依托制造质量稳步提升,达到保持市场地位、维护市场份额的目的。
当前,这其中也不乏有做特种作物农机装备的中、小企业,他们不断将产品做成精品,在技术储备及战略布局上,做出了成功的案例。
三、全程、全面机械化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
他强调,当前我国农机行业遇到了市场不断下滑的空前困难,困难之一在于机械化领域相对单薄。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全程、全面机械化的迫切需求已经充分显现,必然会成倍地放大市场需求。
对于我国农业装备企业而言,在稳定发展传统大田作物全程机械化装备的同时,还应尽早、尽快重点布局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
四、土地整理是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
农业机械的根是土地,土地整理是我国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最重要环节,土地面积太小、太零散,农业机械化的效率就很难发挥。
据实地调研资料显示,在实现田间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农田作业亩均动力配置为0.05kW,当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相当于现代欧美、日韩等全程机械化水平时,亩均动力配置将远高于英美和日韩,唯有加强土地整理,扩大单块土地面积,方能发挥机械应该具备的效能。
日本、韩国20世纪50年代土地状况和我国现阶段差不多,经过30~40年长期整理,小块并大块,精心平整,培肥地力,已经适合农业机械化作业要求,这个过程是无法回避的。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瓶颈需要攻坚克难
随着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技术的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突出先进适用和绿色生态导向,对节水、节肥、节药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农业机械,需要重点攻关。
他在报告中表示,大力发展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及特种加工机械化将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例如,茶叶产业产值已达到万亿,但种植和加工机械程度非常低,是攻坚克难的主要目标。
六、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研发是待突破瓶颈
陈学庚院士在报告中肯定了地膜覆盖栽培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且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通过地全国266个试验点,3160对试验结果来统计,地膜覆盖栽培提高作物产量24.3%,提高水分利用率27.6%。但农田残膜治理工作的不彻底,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
他表示,治理农田残膜污染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PE地膜机械化回收、回收的残膜资源化利用等系列问题。
各地需要要做好地膜减量化应用和降解膜应用引导工作,对于覆膜种植产生的效益不是很明显,而且生长期能满足作物成熟要求的,建议不使用地膜覆盖栽培。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3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