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科技芯” 赢得话语权
手握“科技芯” 赢得话语权
? ? ? ? “用了山东农大崔治中教授团队研发的禽白血病诊断和净化技术,我们公司原种鸡场把这个病‘连根拔起’,还提高了产蛋率和苗鸡存活率。这是我国首个不用疫苗预防免疫的畜禽疫病防控模式,太神奇了。”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皓觉得受益颇多。
?
在山东农业大学,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把最好的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芯”赢得话语权。“近年来,学校引导专家学者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等国家、山东省发展战略,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科技攻坚和成果推广,把自主研发的好技术、好品种用在田间地头,解决生产‘卡脖子’难题,真正发挥科研创新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山东农大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
50余项发明进田间变身“黄金果”
?
提起陈学森团队选育的“山农酥”梨新品种,行业里的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哥:“好吃、没渣、很甜,填补了优质、熟晚、耐贮大梨的市场空白。”
?
今年春节刚过,山东济南、菏泽、聊城等地的“山农酥”梨就卖脱销了。“100亩地收入上千万元,周边村民拿着土地流转费,还能在果园里打工挣钱,收入比以前翻一番。”山东一禾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喜不胜收。
?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梨新品种竟来自于陈学森和团队成员的苹果育种技术发明,也就是“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
?
“我们一直专注于苹果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很多成果来源于苹果,也能用于梨等果树育种中,在落叶果树中普适性强。‘山农酥’梨的育成就是实例证明。”陈学森说。
?
我国苹果面积、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在陈学森看来,国内苹果特色多样化品种少,高类黄酮(红肉)苹果更是缺乏。
?
30多年来,陈学森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苹果利用为主线,聚焦苹果特色多样化品种培育、主栽品种“红富士”着色等性状需要改良等生产难题,从理论到技术、品种和产品系统创新,有了50余项发明专利。
?
这其中包括首创高类黄酮苹果优异新种质,使育种年限缩短3至5年的“三选两早一促苹果育种法”“苹果红色芽变早期分子鉴定技术”,让苹果与梨载种后第二年就能结果的“三芽二度一单轴”修剪法等。
?
“我们的新发明覆盖苹果优质高效育种、配套栽培和加工技术体系,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还有效缩短了育种年限。”陈学森说。
?
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被陈学森无偿送给果农使用,在山东、陕西等丘陵贫困地区累计推广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余亿元,“变身”为果农致富的“黄金果”。
?
和陈学森一样,山东农大的专家学者每年培育出小麦、玉米、果蔬新品种几十个,还摸索出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为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要用“中国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擎起禽病防控技术“中国创造”
?
为给动物健康养殖、农作物绿色种植保驾护航,近年来,山东农大组织力量攻关,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应用上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研发成果在生产一线的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
禽白血病被行业里的人称为鸡的“艾滋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肿瘤病,既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后代,并逐代放大,又可在孵化期时横向传播给其他刚出壳的小鸡。
?
“禽白血病病毒变异迅速,种类多样,疫苗用处不大。”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山东农大崔治中教授和团队成员一起,在我国白羽肉鸡中率先分离鉴定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发现该病毒是我国鸡群白血病的主要病因,证实这一病毒来自美国,并建立国内首个可用于检测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
北京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此前一直从国外进口祖代肉鸡种苗,在使用崔治中团队研发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后,迅速堵住禽白血病从国外到国内的“进口”,鸡场的种鸡群很快就实现了禽白血病“零发生”。
?
病毒“进口”堵住了,但之前禽白血病已传进了我国几乎所有自繁自养的蛋鸡和黄羽肉鸡等原种鸡群。“我们要在没有有效药物或疫苗情况下,快速、彻底净化这些‘土著’鸡群中的禽白血病病毒。”由此,崔治中团队牵头制定了适合我国原种鸡场的禽白血病净化检测规程。
?
“此前国际禽病界和家禽育种公司一直认为由于精子的自我校正机制等原因,禽白血病病毒并不感染精子,而公鸡和母鸡直接接触才会传染。我们证明了种公鸡可经精液将病毒传染给母鸡,并由此垂直传播至下一代。”正因如此,他们基本在3至5年内就能彻底净化原种鸡场内的禽白血病毒,而之前西方国家需用7至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
现在,崔治中团队的禽白血病诊断和净化技术在北京峪口禽业等我国20多个大型原种鸡场中推广使用,覆盖率辐射国内95%的国产蛋种鸡和80%的黄羽肉种鸡,净化后年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亿元。这也助推了我国自繁自养蛋用型鸡市场占有率从净化前不足20%攀升至净化后70%以上,彻底扭转了蛋种鸡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
让控释肥国际标准采用“中国方案”
?
前不久,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山东农大张民教授又一次驱车40余公里,赶往泰安岱岳区化马湾乡,到山东宇泰生物种业公司等生产企业,现场把脉问诊解决肥料问题。
?
这对张民来说是常事。每到一处,张民总是被企业技术人员、基地里的农民快速“围住”。“张老师的话我们都信服,他可是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的主持起草者。”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波佩服地说。
?
张民对缓控释肥的研究要追溯到28年前。他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时,就发现这种肥料省工、肥效高,其利用率是普通肥料的2至3倍。“它最大的优点是对环境影响小,其他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容易随灌溉和降雨淋溶到地下水中,而控释肥的营养物质大多被作物吸收,对地下水几乎没有影响。”
?
回到山东农大工作后,张民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资料,到有关化工研究所、高校、企业向专家请教,边学习、边试验。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配方和技术,张民和团队成员研发的产品终于达到美国、日本等同样肥料的标准。
?
1999年张民主持完成的“自控缓释肥制作技术及控释机理的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与鉴定,成为我国控释肥研制方面的第一个成果。
?
在缓控释肥领域深耕数十年,张民和团队成员攻破了“卡脖子”难题,把自主创新的技术转让到烟台众德集团、金正大集团等企业,使控释肥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
?
2016年他主持起草的缓控释肥料国际标准获通过并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缓控释肥料领域具有了国际话语权。
?
“中国缓控释肥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相对欧美起步较晚,经过20年奔跑,实现了从专项技术到产能的双超越,开始变为领跑者。”张民自豪地说。如今,他带领团队成员又研制了百余种水稻、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等农作物专用包膜缓控释肥,实现了“减肥不减产”的节本增效环保目标,成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学者聚焦粮食安全、农药化肥“双减”等农业生产关键领域,潜心钻研新型肥料创制、土壤改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成果在省内外累计推广上亿亩,真正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3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