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吉林省蔬菜产量达到117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4.3%
前三季度,吉林省蔬菜产量达到117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4.3%
白色的海洋、绿色的银行、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走进绿色蔬菜专业村——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一栋栋建设标准的温室大棚成方连片、鳞次栉比,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棚内温暖如春、满目翠绿,一棵棵藤蔓攀长的蔬菜秧苗吐绿含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瓜菜清香……
棚膜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亮点,变为确保全省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今年是吉林省实施“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的第一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放加以科技创新,农民发展棚膜产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棚膜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前三季度,蔬菜产量达到117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4.3%。全省新建棚室2.8万亩、30亩以上规模园区53个。预计今冬全省地产棚室蔬菜自给率将提高到12%以上。
“现在这生活真是太好了。以前种玉米年收入不到5000元,改为发展蔬菜大棚后,5栋大棚收入13万多元,过去想都不敢想。”谈起现在的生活,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村民康国军满面笑容地对记者说,“现在全村都种大棚, 户均3栋,占耕地总面积80%以上。村民们的腰包鼓了,人均收入能达到3万元以上。”
为增强棚膜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高家村在发展本村棚膜经济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西平安村、杨家村等5个村的2355公顷土地,形成了梨树镇棚膜经济产业园区,共建立大棚8335栋,主要种植九月青豆角、甜瓜、草莓、火龙果等30多类品种,农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商超。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建设19栋采摘大棚,种植茄子、西红柿、西甜瓜、食用菌、灵芝、榆黄蘑、木耳等20多个品种供游客采摘。
高家村的棚膜经济发展,不过是吉林省数以千计的村产业发展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为推进设施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设施园艺建设力度,一年来,吉林省强化政策支持,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棚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全省“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村、发改、商务、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为“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各地棚膜经济发展。各市(州)、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棚膜蔬菜生产、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
今年疫情期间,吉林省紧急启动“菜篮子”工作运行机制,组建“菜篮子”工作专班,研判市场供给形势,每天调度各地“菜篮子”生产情况,开通24小时“帮农解忧热线”,实行层级化运行模式,重点协调解决受疫情影响导致的地产设施蔬菜生产资料种苗运输受阻、蔬菜采收上市不畅、园区生产用工短缺等突出矛盾问题。同时,将本轮疫情防控期间各地“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到第二期全省“菜篮子”市长考核中,压实责任,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不积压、不卖难。
在资金方面,不断提高政策“红利”。省级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按照“梯次提高补助比例”的办法,重点支持30亩以上规模棚室园区建设,全省“菜篮子”应急保障基地由原有的55家扩增到107家,地产蔬菜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为有效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为引导乡村农户,全面提高棚室果蔬种植技能和生产水平,吉林省不断加大宣传指导服务工作力度,紧盯农事活动安排和农民生产最渴盼解决的问题,创新“短、平、快”服务指导模式,利用手机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现代网络技术和电视广播传统传媒手段,开办“菜篮子”抗疫稳产农民夜校,邀请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等7位知名专家线上授课;创建“双百共建”技术服务微信群,221位农业专家和蔬菜生产主体随时在线答疑解惑;依托省电视台“乡村四季”栏目发布技术服务微视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快捷直通的“云上”培训服务,累计培训农民10.4万人次。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3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