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界下的农机跨区作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经济学视界下的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经济学视界下的农机跨区作业

中国大地上独特的农机跨地区作业,走过了近40年征程。人们需要认识的,不光是农机跨地区作业本身,更在于跨地区作业的社会经济学意义,以及它对更高水平农机化发展的启迪性思考。笔者关注农机跨地区作业深层次的社会学思考,偶有所得。

一、曾经的记忆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当然最关注的就是农业生产那些事,让人感慨颇深的莫过于”三夏”和”三秋”了。我上初中和高中那会子,“过忙天”是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工厂放假,商店关门,学校停课,所有非农工作者,都要停下手中的活计,奔向农村,帮助农民收割成熟的庄稼。人们都沉浸在一个“抡”字中,就是尽可能加快劳动进度,抡农时,夺丰收!

通过学习,才知道,我那“痛苦的记忆”,一方面是农业经营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劳动工具的落后。前者通过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很快解决,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过忙天”因此缩短到15天—1个月。但面对劳动工具落后的状况,却难一蹴而就。

在上学时,碰到了一个叫“康拜因”(Combine harvester)的庞然大物,小麦被“吃”进去,刹时吐出的是风干车净的黄灿灿的麦粒。一天能收50—60亩,相当于80—100个壮劳动力干的活呢!由此让人看到了农业的希望,更感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论断的伟大。

到了1988年,从《中国农机化报》上看到,山西有农民在收完自家的麦子后,开着自已的联合收割机,东进北上,干起了跨地区作业的营生。随后的几十年实践证明,它丰富了中国特色农机化的内含,诠释着中国市场农机化的无穷魅力,是世界农机史上的伟大创新。

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2019年“三夏”期间,全国64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三夏”,其中参与跨地区作业的联收机32万台,跨地区收获量占小麦面积的85%以上。

“三夏”期间全国日机收面积过千万亩的天数达到14天,比2018年多3天,单日机收最高2100万亩。 使“三夏”由过去的1个多月,缩短到7—10天。

二、是谁玉成这桩“婚姻”

如果我们把农机跨地区作业放在社会经济学大背景下来看,其社会经济学意义是开拓和颠覆性的。

首先,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好顺应了这一开放式发展的要求。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二三产业,吸纳了约2.8亿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75%以上,给农机“腾出”了发展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次是我国农业的特殊性,为农机跨地区作业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我国农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农作上存在着漫长的时间差。以小麦机收为例,从南到北的作业时间差约有55天,而联收机在一地的作业时间通常为5天,如果计算转场耗时,则跨地区作业的联收机理论作业区间为8—10个。也就是说,跨地区作业的联收机一台机器可以完成8台机器的作业量,相应的收入也可以提高8倍;使全国小麦实现机联收的投资需求大大降低,这对于我国农机化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经济意义。水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收获期时间差高达100天左右,其跨地区作业的空间更大,经济效益则更诱人。

第三是巨大的社会经济学意义。以陕西省汉中市水稻机收为例,以联收机单季作业250亩计,需要6400台,而本地联收机发展迟缓。近几年来虽然受购机补贴拉动,增长加速,但增量加存量仍仅有970多台,缺口高达5400台!按汉中市农机管理部门机收指导价,水稻机收120—130元/亩计算,存在着近2亿元的巨大市场,充满了巨大的诱惑力。

随着城市化和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生产不再是农民谋生的唯一手段,而变成了农民的商品经济行为。作为一种经营行为,就必须重视经济效益,重视投入和产出。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或者以定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高的收入。

汉中市属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夏秋大忙季节,劳务成本高。人工收获水稻耗工5—6个,需支出300—360元/亩;而机联收支出仅120—130元/亩,且机收因脱粒干净、抛撒损失小可多收稻谷1.5%,价值达30元。总体看,机收比人工收节本增效达180元/亩元以上,而耗时仅为人工作业的1/40—1/50。

汉中市欢迎各地来机,并给予各种优惠,利用外地来机的示范效应,启动本地投资,大力发展本地联收机。近些年来有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等数省10多个地市的约1500台联收机来汉帮助夏、秋机收,大大缓解了汉中联收机短缺的现状,农民和农机人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溢。

第四是农机管理等相关部门当“红娘”,符合当前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农业部颁布实施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由各级农机部门为跨地区作业的联收机手提供跟综服务;如免费发放跨地区作业证、免费培训联收机操作手、免费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提供全国农机跨地区作业需求信息等;公安交警和农机监理按各自分工为农机跨地区作业提供安全服务,及时调处相关事故等;农机生产与经销企业为跨地区作业农机提供及时的配件供应与维修服务等等。可以说,这支“红娘”队伍为农机跨地区作业做大做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服务功能。

三、几点启示与思考

1、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把农机跨地区作业引向深入

目前全国农业合作社120多万个,通过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使近40%的农地实现了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与此相适应,农机部门积极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国农机合作社达8万家,满足了50%以上的农机服务需求。

今后若干年,我们应按照“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的思路,引导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订单作业、耕种收一条龙、区域内跨区作业服务,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在跨地区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上谋突破,用高效益来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机具的维修保障能力建设,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建立、完善信息调度服务平台,完善跨区作业的保障机制。

2、从农机跨地区作业的角度,对农机增量要作宏观调控

近年来,各地反映麦、稻、玉米农机跨地区作业越来越难作,竞争态势加剧,导致农机经营者收益下滑,这一现象的实质就是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在逐渐消失。

第一,要保持农机发展的这种高效率,就要让不均衡发展存在。农机跨地区作业,是地区性过剩和地区性短缺并存的结果。从全国范围内看,通过跨地区作业能满足需求的机械,就要保持其总量平衡,而不再追求数量上的增加。

第二,要满足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对报废更新给予报废和更新“双补贴”。推动我国农机的智能化、大型化,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农机跨地区作业品牌,向更高水平的农机化进军。

第三,要推动跨地区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就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微观发展的关系。对哪些一次性投资较大的机械,如稻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及配套的规范化育秧设施、烘干机械、农田工程建设等机械,从总量上要有规划,从宏观上调控其发展。以防范过度发展导致过度竞争,挫伤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

第四,从机补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及时调整,发挥机补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以保证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3、近35年农机跨区作业引出四点启示

一是需要进一步拓展空间,向“三全机械化”要发展潜能。即“全程”是指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全面”是指作物全面化、领域全面化和区域全面化,即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饲草料作物全面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禽、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全面发展;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发展,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发展。“全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即在继续推进粮食生产高水平机械化的同时,瞄准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新要求,机械化要向全产业集群发展,覆盖全产业链,农业种养殖领域、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大目标,全方位积极参与,调整思路,引导农业产业集群机械化全产业链化发展。

二是在具体着力点上,要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是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水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重点是示范推广棉花机采、油菜机播和机收、花生机播和机收、甘蔗机种和机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术。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的优势产区、种植模式和全程机械化特点,确立推进各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面机械化为抓获手,分作物、分区域建成一批产业集群模式下实现“三全“机械化的示范区(县),辐射带动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单套机械投资较大的项目,都有可能实现跨区作业,这将是又一个待开垦的巨大市场。如果使发展潜能转变为现实需求,农机跨地区作业将有近百倍的增长空间。现在很多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农机服务公司等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苦于没有好的经营项目,而一些投资大、一家一户难以办的农机服务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可以采取合作、联合、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注重实效,把存量资产盘活,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兴办农机服务公司(企业),逐步壮大实力以求发展。

四是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用国际视野看,我国农机跨地区作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应用到东南亚、北上西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借鉴“一带一路”的成功经验,可以由农机主管部门牵线搭桥,充当保姆和孵化器角色,由农机协会具体实施。走出国门,投石问路,取得经验,全面推广;要对目标国农业生产进行必要的调研,看农机跨国作业有无可行性,当地农业对农机化服务的特殊需求等,解决“水土不服”问题。做到稳扎稳打,提高成功率。然后步步为营,精耕细作,逐渐发展壮大。

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看,生产能力过剩,土地稀缺,产能难以全部释放,很大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实际上处于隐性失业中。而很多国家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是农产品严重短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大量优质的农业资源处于荒芜半荒芜状态,农业发展的潜力大,而开发成本却不高。农机人可以发挥开拓创新精神,在为其提供农机跨国服务的基础上,向机械化农业生产转变,创办机械化农牧场,在为所在国提供农业、农机新技术的同时,培育当地农业生产力,实现“双赢”或“多赢”,为不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中国农机人的贡献和担当。

标签:农机   作业   发展   跨地区   农业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