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拖拉机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未来可期
国产拖拉机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未来可期
拖拉机是农机的主要动力源,在农机行业具有龙头地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拖拉机在功率范围、技术含量以及生产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2月6日,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农机工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五届七次理事会会议”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拖拉机分会会长赵剡水,以《改革开放四十载 担当奋进新时代》为题,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拖拉机工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
4个发展时期
赵剡水指出,总结我国拖拉机工业的发展,不得不提到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方式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演变道路。其中,作业工具的每一次升级都成为历史性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除了东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冬麦区的部分地区,拥有机械化的基础之外,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作业工具还基本是铁犁牛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拖拉机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1. 市场导入期(1978—1986年)
1978—1986年为市场导入期,这一时期正值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81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拖拉机产品结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开始进行调整。“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就是这一时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典型代表,在拖拉机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小四轮拖拉机很有特色,忙时种田、闲时跑运输,是农民致富的重要工具,当时很多农村的万元户就是从购置小四轮拖拉机开始的。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1978年,我国小四轮拖拉机产量44万台,1986年达到78万台,年均增长12.7%。
2. 平稳发展期(1987—2003年)
1987—2003年为平稳发展期,这一时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为我国拖拉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积极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家主导下,拖拉机行业开始了第二轮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这期间,出现了两种发展模式。
一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以“东方红”大轮拖为代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产品技术升级。
二是寻求合资合作,加快国际先进技术的应用。如天拖与迪尔的合资,上拖与纽荷兰的合资等。
这一时期,包括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在内的我国拖拉机行业,产销量先后于1987年、1996年分别跨上100万台、200万台的平台。
3. 快速发展期(2004—2013年)
2004—2013年为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连续15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等,夯实了加快“三农”建设的制度性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拖拉机工业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国内大中拖的产销量从2004年的10万台,跃升至2013年的37万台。
4. 调整转型期(2014年至今)
2004年至今为调整转型期,这一时期,拖拉机工业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主营业务收入由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行业发展由刚性需求拉动的增量市场,持续向以更新需求为主导的存量市场转化的特征越发明显,大中拖的产销量持续下滑。
赵剡水指出,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化的特点,其实应该一分为二地看。这个判断主要是指现有的主导产品,而对于经济作物、设施农业、丘陵山区需要的产品,增量市场还是很大的,但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差距。
在此阶段,受用户需求升级的引导,农机产品向大功率、高效、节能、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要求更为明显,产品结构优化调整、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
取得了巨大成就
赵剡水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拖拉机工业在核心技术、工艺制造能力、国际化经营和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从产品结构分析,我国已形成了满足农业作业需求的小、中、大、重不同功率段的全系列、多形态拖拉机产品。
在传动系统方面,由滑动齿轮、啮合套、同步器等机械换挡逐步发展到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
在动力系统方面,柴油机由自然吸气、增压升级到增压中冷、电控喷油的阶段,广泛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后处理技术逐步应用。
在液压系统方面,由手动操控的机械式力、位反馈系统,升级到电控液压提升系统。
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随着车载控制器、北斗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拖拉机的自动化、远程控制、智能化等信息化控制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
2. 工艺制造能力持续提升
40年来,一批具有技术先进、质量保障、绿色环保特征的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于关键零部件制造,制造技术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技术逐步推广应用,为加快提升我国农机整体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示范和带动作用。
比如绿色铸造、现代农业装备智能驾驶舱数字化工厂、柴油机智能装配线、智能制造车间、新型拖拉机装配线和中试基地等。
3. 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1)出口规模和档次持续提升。我国拖拉机产品出口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农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2)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国一拖收购法国McCormick工厂;在中白工业园设立东欧研发中心,在法国设立西欧研发中心。雷沃重工收购阿波斯、高登尼、马特马克等国外农机品牌;设立欧洲和日本研发中心。中联重机在美国成立农机研究所,在意大利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3)海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行业企业开始探索从产品“走出去”到项目“走出去”、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的新型海外经营模式。
4. 企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涌现
每一次农村体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都催生了农机企业经营模式的重大调整。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了农机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随着农业专业合作社、农场、农垦等用户数量的逐年递增,会推动产品需求向大型化、高端智能化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托管服务逐渐成为“潮流”,关注品牌和服务的价值成为关键。拖拉机企业一定要适应这种模式的变化,根据用户需求研发、生产产品。
存在问题与不足
赵剡水坦言,改革开放40年来,尽管我国拖拉机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问题与不足我们也要正视,从总体上看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比如在可靠性、人机工程和智能化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要想补短板、缩小差距,赵剡水认为目前最难的环节是可靠性,因为我们的基础零部件和材料、制造工艺、装备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生产一致性存在差距。
人机工程环节,不仅要提升共性关键技术、技术集成度、农机农艺融合水平,还要培养设计师。
而智能化环节,赵剡水认为,国内拖拉机行业在有些方面突破的还是比较快的,但目前还是在“点”方面的突破,从整体系统来看,还是存在差距的,尤其是数据的采集、积累,以及数据的分析加工。
发展趋势
赵剡水指出,我国拖拉机行业经历了以机械化为特征的第一代产品、以自动化为特征的第二代产品,当前正处于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三代产品,未来将向以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第四代产品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愿景是,当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于农业装备时,种田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人类的劳作身影已基本在农田里消失了。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赵剡水表示,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我国拖拉机行业要不忘初心,牢记根本,创新求进,奋勇担当,加快推动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奋力谱写新时代农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