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成本控制到越低越好吗?
制造成本控制到越低越好吗?
连续几天,参加以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培训研讨会,与机械制造的不少企业家一块学习交流。其中,关于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话题,备受大家关注。大多数的观点是,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持续不断地“降低成本”,正当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得正起兴的时候,一位企业家说,我认为,“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不是一味降成本,而是实现成本合理化!”声音不大,却发人深省。
众所周知,全球成本管理最出名的企业是丰田,素有“成本杀手”之称,其“拧毛巾”的成本策略及2000年开始的CCC21计划被全球工业领域津津乐道,奉为成本控制的经典标杆。
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汽车的需求结构,人们的选择热点开始由大型车转向了节省燃油的小型车。为了争夺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的汽车市场,上世纪80年代,各日本汽车厂家将美国设立生产据点作为了自己新的经营课题。1995年,在时任丰田总裁奥田硕的带领下,丰田对全球市场大举进攻。到2000年,丰田在全球扩张方面的投入已高达135亿美元。在奥田硕的理念中,新产品的开发是丰田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在任时不断的开发新车型,研发低成本发动机。奥田硕的继任者张富士夫继续对丰田进行改革,并着重培养每一位员工降低成本的意识。2005年,接替张富士夫成为丰田新总裁的渡边捷昭,他要求员工千方百计寻求节约成本,“拧干毛巾上最后一滴水。”通过压缩成本,他为丰田节约了几百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丰田公司业绩显著下滑,出现了7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2019年爆发的“刹车门”事件,让丰田泥潭深陷,亏损加剧。后续,通过经营调整,丰田重回快速发展轨道。
至今,丰田依然是全球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其精益管理模式依然是值得企业学习的至尊法宝。但是,在成本控制上,必须把握好“度”,如果说质量提升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话,成本控制则是可以触底的,并不是一直降、一直降、一直有空间可降,就像是丰田,全球成本控制做好的企业,也是因为一直降成本,致使丰田汽车常常遭受“馅大皮薄、用料不足、耐撞性差”等非议,幸好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技术成熟,性能优越,所以,整车性能表现还是不错。
旁征博引,我们不禁联想到农机装备制造领域,目前,产品可靠性不足依然是国产品牌存在的诟病,尤其是在中小制造企业占据超半数比重的产业格局下,标准化体系建设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不少企业就进入了一味降低成本的经营怪圈里,很多经营者不是针对减少人工操作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库存占有等环节入手进行成本控制,而是粗暴地对供应商降价,无底线的降低部件采购价格。
常言说,一分钱一分货,虽不绝对正确,但是也不无道理,如果一味地去降价,必然会以产品质量为成本。诸如,电机、二三类品牌肯定比一线品牌价格便宜,不入流小品牌则更便宜,如果一味降价而不把质量要求放在第一位,采用价格便宜、品牌差的部件,势必会造成整体品质下降。再如,很多企业对供应商普遍采取的“年降”措施,同一种产品,每年要求供应商实施一定比例的供货价格降低,如果不综合考虑原材料、年供货量等要素,供应商必然会在质量、重量、品质减少与降低上想办法,也就会造成整机质量下降。所以说,无底线的追求低成本,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是不可取的。
农机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要从减少自身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上下功夫,实施全员挖潜,决不能一头扎进唯采购成本降低的歪路上。
成本管理怎么样做最好?我们应该承认,达到质量最好,控制合理就好!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1342.html